- RPA:流程自動化引領數字勞動力革命
- 王言
- 1648字
- 2020-08-03 16:41:50
2.2 機器人的發展歷程
RPA既然被稱作“機器人流程自動化”,那我們從機器人的發展歷程來看其發展。這里列出我們的第一個歷史觀點,“每個大時代下,人類都會試圖構建屬于那個時代的機器人,而機器人的發展總會經歷一個脫實入虛的過程,所以RPA作為一種虛擬的軟件機器人得以在這個時代發展”。
自公元前3500年以來,機器人概念一直深藏在人類意識中,哲學家、工程師和數學家試圖制造一種名為“自動機”的模擬機械。以前的機器人更多屬于自動機械或自動設備,與我們今天談到的結合了計算機、程序以及人工智能技術的機器人是截然不同的。
早在公元前420年,希臘工程師就創造了由空氣、蒸汽壓縮和液壓驅動的最簡單的自動設備。這些設備的創造大多是為了宗教和儀式活動的使用,能夠自動執行如打開大門或裝飾物品這樣基本的功能。
早在11世紀,庫爾德發明家Al-Jazari使用復雜的凸輪和凸輪軸創造了許多正常運行的自動化設備,甚至撰寫了世界上第一本關于自動化主題的書,他的作品也直接影響了達·芬奇。與Al-Jazari不同的是,達·芬奇更想構建一種像人形的機器設備,他利用解剖學知識,在充分了解人體構造的基礎上,用齒輪和輪子取代了人的關節,用電纜和滑輪取代了人的肌腱和肌肉,這樣構建出一名騎士。這名騎士可以站立和坐下,可以做出一系列模仿人類的動作,甚至具有頜骨結構,如圖2-5所示。
圖2-5 達·芬奇設計的自動化騎士
接下來,在人類歷史上各種人形或非人形的機器人自動化設備層出不窮。例如1737年,法國發明家雅克·沃康松(Jacques Vaucanson)制造的發條鴨子。1770年,匈牙利作家兼發明家沃爾夫岡·馮·肯佩倫(Wolfgang von Kempelen)創造了土耳其機器人(The Turk)。
直到1882年,一位名叫查爾斯·巴貝奇(Charles Babbage)的年輕數學家創造了他的第一臺差分機。這是一個巨大的、帶有蒸汽驅動的計算器,巴貝奇設計的基本想法是利用“機器”將從計算到印刷的過程全部自動化,全面消除人為失誤,包括如計算錯誤、抄寫錯誤、校對錯誤、印制錯誤等。而差分機一號(Difference Engine No.1)則是利用N次多項式求值有共通的N次階差的特性,以齒輪運轉帶動十進制的數值相加減、進位。除了差分機,之后他發明的分析機,無一不是天才的設想。
1970年11月,《生活》雜志對第一個能完全自動化運轉的機器人Shakey進行了大規模宣傳,它被設計的初衷是具備推理周圍環境、規劃自身動作并執行任務的能力。
如今的機器人主要應用于制造行業。第一個用于生產制造的機器人是1956年由Unimation公司生產的,它功能非常簡單,不能進行編程,只能通過預設機器臂角度來操作。之后全球機器人浪潮開啟,以歐美和日本為主導。
第一臺可編程的商用工業機器人是于1974年1月由瑞典的ABB公司創造的,這是世界上第一臺由微處理器控制的機器人,并且實現了量產。之后機器人在生產車間被大規模使用,代替了大量的人力,降低了運營成本,實現了標準化生產,并提升了生產效率和產品良率。目前,全世界著名的制造機器人公司包括日本的FANUC、安川電機、瑞典的ABB以及德國的KUKA(被美的收購)。其中,FANUC和KUKA制造的機器人主要用于汽車行業;ABB制造的機器人主要用于電子電氣和物流搬運;安川電機制造的機器人主要用于電機和變頻器行業。目前,機器人存在著多種形式(如圖2-6所示),人形機器人只是其中一種,比如生產線上的機械臂、無人駕駛車輛、無人機、掃地機器人、娛樂機器人、仿生機器人等。
圖2-6 各類自動化設備和機器人
隨著技術不斷進步并經過實踐檢驗以后,人們發現機器人的外形像不像人類其實并不重要,只要它的功能像人類就行。再后來,人們又發現其實它的功能像不像人類也無所謂,只要能幫助人類實現自動化處理或生產就行,比如負責搬運、碼垛、揀選等物流環節的物流機器人。
在如今人工智能到來的時代,機器人市場的重點將逐步轉移到機器人的“大腦”,也就是結合了人工智能技術的軟件程序,因為這樣才能真正體現計算機時代特征的核心技術水平,如對話機器人(Chatbot)、智能語音處理助手、醫療診斷輔助。
RPA這種被稱為“軟件機器人”的新技術也誕生在這個時代,在它之上不需要附加任何的物理形態。所以,當我們稱RPA為機器人時,不需要太過大驚小怪,這不是一種刻意的吹捧,而是歷史進化的規律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