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3.4 中臺產品的發展與演進

看完了幾個互聯網巨頭的中臺發展歷程,我們再來梳理下“中臺”這一概念走過的發展路程。中臺發展到今天,實際上其產品演化已經經歷了3個階段,如圖3-8所示。

圖3-8 中臺產品發展階段

(1)第一個階段:共享代碼平臺

這一階段出現在“中臺”概念還未興起的初期。各大互聯網公司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后,發現很多項目都有一定重復的部分,比如絕大多數產品都有登錄注冊功能、線上支付功能,所以為了方便就將以往的模塊進行了公用,如設立公共的代碼庫,從而讓各條業務線的開發人員在開發公用模塊時可以直接使用公共代碼庫中的代碼。

(2)第二個階段:共享服務平臺

在共享代碼一段時間后,企業發現僅僅將代碼進行復用還是不能大幅度地提高開發效率,因為面對不同業務時還需要將代碼剝離原有業務、進行二次修改并重新調試,這一來一回使迭代時間的提升非常有限。因此企業開始嘗試將一些與業務耦合度低的基礎服務(如消息推送、人機識別等)單獨進行開發維護,讓后面的產品線可以直接使用這些公共模塊。這些由基礎服務組成的集合構成了中臺雛形。

企業內部原來的開發模式也發生了如下的變化:

A項目迭代時需要開發:A業務模塊1+A業務模塊2+A消息推送+A人機識別。

A項目抽離模塊:A業務模塊1+A業務模塊2+統一消息推送+統一人機識別。

B項目啟動時需要開發:B業務模塊1+B業務模塊2+統一模塊接入。

大家可以看到,在做B項目的時候,每個單獨項目組維護的模塊由4個變為2個,在模塊開發量上就減少了將近50%的工作量。

(3)第三個階段:共享能力平臺

這個階段也就是當下中臺所發展到的階段。在這個階段里,最顯著的特點便是將服務共享變為能力的公用,并將各業務數據進行了匯總。

在第二個階段我們也看到了,企業之所以維護基礎服務,是因為這里的耦合度最低。當其他業務需要調用時我們不需要做過多的修改就可以直接利用,從而最大化地發揮了共享的作用。而隨著這種方式的發展,大家開始思考是否也有辦法將以往業務中的代碼抽象、封裝起來讓別的終端使用。經過探索發現,可以以能力的形式,也就是將一個業務中的各個模塊抽象為能力,將其提供給其他業務方。

這樣的好處是可以使公司中核心技術力量所設計實現的模塊在公司各條業務線中得以應用,從而保證公司各條業務線中核心部分的體驗能高度統一。這種方式也就實現了在業務相關性高的部分可以進行快速的復用。同時,我們可以將這種業務相關性高的部分在業務場景中的數據進行匯總,形成企業的統一的數據資源。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绥棱县| 云阳县| 乐平市| 博兴县| 汾西县| 北宁市| 兴和县| 邻水| 陆川县| 阿克陶县| 綦江县| 迭部县| 开平市| 金阳县| 临高县| 宾阳县| 工布江达县| 江永县| 乌拉特后旗| 海原县| 理塘县| 阿城市| 清涧县| 苍南县| 苏尼特左旗| 漳州市| 海丰县| 丽江市| 武夷山市| 佛山市| 辽中县| 泗洪县| 岱山县| 潢川县| 竹山县| 封丘县| 邯郸市| 灯塔市| 疏附县| 上高县| 施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