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上火的好生活
- 佟彤
- 858字
- 2020-07-20 16:47:37
1.沒有火力的血是死血
清·唐宗海《血證論》:“夫載氣者血也,而運血者氣也,人之生也全賴乎氣,血脫而氣不脫,雖危猶生,一線之氣不絕,則血可徐生,復還其故,血未傷氣先脫,雖安必死。”
血是氣的載體,推動血的是氣,人的生命全賴于氣。如果是失血但是氣還在,雖然危險但還可以有生命,至少留有一線生機,血可以慢慢地長。如果是血雖然沒傷,但氣已經脫了,雖然看似安全,最終必死。
本書的主旨是要推崇一種“不上火”的生活,而和平、正常之火卻仍是人之生命必需,不可缺的。這和平之火就是陰陽中的“陽”、氣血中的“氣”,它的重要性明代名醫張景岳給過定論,所謂“陽來則生,陽去則死”,陽氣就是人賴以生存的火力。
大約5年前,我陪發明“排毒養顏膠囊”的姜良鐸博士到北京協和醫院的ICU病房,去會診一個腦出血手術后昏迷不醒的病人。姜博士是中醫內科專家,擅長處理這種高熱、昏迷的危重病人。
那病人做了開顱手術,已經把腦子里出的血取了出來,但始終昏迷、高熱、神志不清。我們去的時候,他手術刀口的血跡還在,但翻在縫合線外的皮膚干枯了,變得很焦很薄,好像不是活人身上的傷疤。姜博士看了看病人狀況,不樂觀地搖頭說:“元氣不行了,沒火力了,氣血雙虛呀!”一起會診的協和醫院主管醫生有些不解:“這個病人剛剛化驗的指標都還正常,并沒有貧血的跡象。”姜博士指著病人的刀口和耳郭說:“就算是有血,也是死血了,身體不能用,你看這里,都干了……”就在姜博士會診后的第三天,那個病人帶著一個都沒有少的血細胞去世了。
這就是中醫的理論。只有血,即便血細胞一個都不少,血紅蛋白充足,指標合格,但只要沒有氣,血就不能被利用,人也就沒有生機。就像唐宗海所說“運血者氣也”,人之生也全賴乎氣。這個氣就是人體的“火”,就是各個器官的功能,就是生命必需的能量。人活著必須有能量作保證,各個器官組織才能行使自己的功能。這就是火的作用,中醫對火更正規的叫法是“元陽”、“陽氣”。
“元”是最初、最根本的意思,“陽”是人體的能量,元陽、陽氣就是人身最根本的能量、最根本的動力,是它推動著身體各個器官功能的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