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講給大家的中國歷史07:新帝國的試驗
- 楊照
- 994字
- 2020-07-15 17:17:29
03
西魏和東魏實力懸殊
東魏和西魏都源自“六鎮”。原本留在北方的鮮卑人因為地位不斷下降,待遇愈來愈差,加上柔然的侵擾攻擊,終于無法繼續留在邊境,往南遷徙后,一部分人由高歡統領,另一部分人則跟隨宇文泰。
北魏分裂之后,東魏和西魏的實力并不對等,光是從地理條件看,西魏就不如東魏。由宇文泰率領的這批鮮卑人,遠離了鮮卑起源的根據地,進入關隴地區,在這里鮮卑不只是少數,而且很不容易得到鮮卑人的補充支援。關隴的面積、資源不如東魏所占據的山東區域,差別更大的是鮮卑起源的根據地在東魏領土中,相對地,西魏就被和其他鮮卑人隔離開了。戰爭中,尤其是和東魏的戰爭,兵力補充條件就有很大的落差。
單純看現實條件,特別是直接和軍事武力相關的條件,很顯然,東魏要擊敗西魏甚至吞并西魏的勝算要高得多。不過,實際的歷史過程中,有許多不是由單純現實條件來決定的其他因素,改變了原先的估計。
東魏這邊,高歡是胡化的漢人,漢人血統對于他在山東地區崛起有一定的幫助,帶領六鎮民兵時,他特別用心調和胡漢關系,將對于定居漢人地區的傷害盡量降到最低,同時也就緩和了胡漢之間的敵意與不信任。不過這種情況,到了他建立東魏政權后,卻維持不下去了,他無法再有效地約束鮮卑貴族。
《北齊書·杜弼傳》中有一段記錄值得注意。杜弼向高歡建議“先除內賊,卻討外寇”,就是先處理好朝廷內部矛盾,才能集中力量對付外面的西魏或南朝。高歡就問杜弼:“你所謂的內賊是誰呢?”杜弼的回答是:“諸勛貴掠奪萬民者皆是。”“內賊”就是高歡身邊那些有地位有權勢的人,這些人持續在剝削、掠奪平民百姓。
聽到杜弼這樣明白地將“諸勛貴”視為內賊,史書中記載高歡的反應是:
高祖然后喻之曰:“……諸勛人身觸鋒刃,百死一生,縱其貪鄙,所取處大,不可同之循常例也。”
他勸告杜弼要弄清楚:杜弼討厭的這些“勛貴”是和他一起打仗,在戰斗中冒過生命危險的。他們能活下來不容易,有過這種經歷才得到這種地位,就算貪一點、壞一點,這里跟人家敲詐一點,那里偷人家一點,和他們對政權的貢獻比,所求都不算多。不能拿一般欺壓百姓的標準來衡量他們,應該多一點寬容。
這就是高歡的基本態度。他和這些從“六鎮”流亡出來的軍人有一起出生入死的特殊情感,建立東魏后就對他們特別寬容。這些人絕大部分是鮮卑人,而且是在漢化后受到歧視的鮮卑人,因此才會憤而舉兵南下。高歡要照顧他們的感受,在新政權中給予他們尊嚴,重視他們,無疑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