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全國性抗戰的開始

“七七”事變與中國的全面抗戰

“西安事變”得到了和平解決后,國共兩黨開始合作,中國局勢的這一重大轉變,給日本侵華政策以重大打擊,日本帝國主義再也不可能像“九一八”事變那樣,不戰而能奪取中國的領土了。從1937年起,日本軍內軍外、上上下下,對華開戰論甚囂塵上。從1937年5月開始,駐華北日軍頻繁舉行大規模的軍事演習。演習從白天發展到黑夜,從虛彈發展到實彈。特別是駐豐臺日軍,經常在宛平北郊舉行以宛平縣城為目標的演習,日軍聯隊長、旅團長,以及中國駐屯軍司令官都陸續去豐臺指揮日軍演習。

針對華北日軍的軍事演習,駐守平津一線的中國第29軍也緊張地進行著備戰工作。從5月開始,宋哲元下令全軍進行軍事訓練。5月至6月,第29軍頻繁舉行軍事演習,全體將士摩拳擦掌,嚴陣以待。1937年6月,華北的形勢已發展到極為嚴重的地步,日軍經過長期戰爭準備,隨時可能發動進攻。而此時,中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已初步建立,全國軍民同仇敵愾,也具備了一定的抗戰條件。在這種形勢下,日軍的任何挑釁,都會遭到中國軍隊的堅決反擊,一點小小的火星也會點燃成一場大規模的戰爭。

為了進行全面侵華戰爭,早在1936年,日本就大幅度地擴充中國駐屯軍,兵力由1771人增至5774人,分別配置于天津、塘沽、唐山、灤縣、山海關、秦皇島等地。6月3日,日本在新的《帝國軍隊的用兵綱領》中提出“采取先發制人的攻勢,謀求速戰速決”的戰略方針。8月,日軍參謀部制訂《1937年度的對華作戰計劃》,決定在對華北作戰時,除過去的兩個集團軍(5個師)外,根據情況再增加3個師,必要時還可能在華北五省進行作戰。日本還頻繁地派出將校幕僚前往中國華北、華中和東北地區進行戰略性的現地偵察。9月18日,日軍在豐臺地區進行軍事演習,與中國駐軍發生沖突。日軍以此為借口,包圍了中國軍隊的兵營,逼迫中國駐軍撤出豐臺。次日,日軍侵占豐臺。從10月起,日軍以北平為目標,不斷在豐臺、盧溝橋一帶及北寧鐵路沿線進行挑釁性實戰演習。

人們都在注視著華北,注視著宛平城,更注視著盧溝橋。

盧溝橋位于北平城西南10公里,在宛平縣內,在當時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1937年,中國北方重要的戰略要地北平已處于日軍四面包圍之中。北平四面的4個重要地方———通州、豐臺、南口和盧溝橋,已被日軍占據了3處,僅有盧溝橋掌握在中國軍隊手里。北平與外界聯系主要通過平漢鐵路,盧溝橋恰恰是平漢線上的咽喉。對中國軍隊來說,控制盧溝橋不僅是北平的唯一交通運輸線,也使中國軍隊,進可以攻,退可以守。此外在北平南苑駐有大批中國軍隊,而豐臺日軍受到盧溝橋和南苑中國軍隊的兩面威脅。一旦日軍占領盧溝橋,不僅能和豐臺形成犄角,使豐臺日軍解除了后顧之憂,而且切斷了平漢線,使北平中國軍隊進退兩難,處于孤立無援的境地。

  1937年7月7日下午,駐豐臺日軍河邊正三旅團第一聯隊第三大隊第八中隊,由中隊長清水節郎率領到達盧溝橋以北龍王廟附近。當晚,日軍在龍王廟、大瓦窯一帶實施演習。10時許,宛平中國守軍第29軍第37師第110旅突然聽到城東北方向響起槍聲,便嚴密注意日軍的動態。夜12時許,日本駐北平特務機關長松井太久郎給冀察政務委員會外交委員會打電話,詭稱:有日軍陸軍一中隊,夜間在盧溝橋演習,仿佛聽見由駐宛平城內之軍隊發槍數響,致演習部隊一時呈混亂現象,失落士兵1名,要求進入宛平城搜索。29軍軍部拒絕了日軍的無理要求,并答復說:盧溝橋是中國領土,日本軍隊事前未得我方同意在該地演習,已違背國際公法,妨害我國主權,走失士兵我方不能負責,日方更不得進城檢查,致起誤會。7月8日晨2時許,日軍由豐臺增派的部隊在第三大隊隊長一木清直率領下與清水節郎所部會合,按計劃占領了宛平東北的沙崗。冀察當局為防止事態擴大,同意雙方派員前往盧溝橋調查。中方委派宛平縣長王冷齋、冀察政務委員會外交委員會專員林耕宇、冀察綏靖公署交通處副處長周永業與冀察綏靖公署日本顧問櫻井德太郎、日軍輔佐官寺平忠輔和秘書齋藤進行談判。

晨5時許,雙方尚在交涉中,日軍即下令向盧溝橋一帶的中國軍隊發動攻擊,并炮轟宛平縣城。中國守軍第29軍第110旅廣大愛國官兵,在旅長何基灃的指揮下,奮起抗擊。他們表示“愿與盧溝橋共存亡”。吉星文團連續擊退日軍3次進攻。日軍第3大隊直撲龍王廟和附近的鐵路橋。守衛橋頭陣地的29軍只有兩個排。他們表示“寧為戰死鬼,不做亡國奴”,同日軍展開拼殺,終因寡不敵眾,60多名戰士壯烈犧牲。日軍也在河堤上丟下了上百具尸體。

7月8日夜12時許,吉星文團突擊隊的青年戰士用繩梯爬出宛平城,出其不意地將日軍1個中隊全殲在鐵路橋上,奪回了鐵路橋和龍王廟,軍心為之大振。

盧溝橋事變后的第二天,中共中央為日軍進攻盧溝橋向全國通電,指出: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號召全中國同胞、政府與軍隊團結起來,筑成民族統一戰線的堅固長城,抵抗日寇的侵掠!同日,毛澤東、朱德、彭德懷等致電蔣介石,表示紅軍將士愿意為國效命,與敵周旋,以達保土衛國之目的。要求本“御侮抗戰之旨,實行全國總動員,保衛平津,保衛華北,收復失地”。同時,紅軍將領致電宋哲元,表示“誓做貴軍后盾”。北平中共地下組織發動各界同胞援助29軍抗戰。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華北各界救國聯合會、北平各界救國聯合會的代表赴前線慰勞抗日官兵;青年學生參加情報、募捐、救護等工作,并組織戰地服務團;長辛店的工人運送枕木、鐵板和鐵軌到宛平,修筑陣地;郊區農民為前線輸送糧食、飼料、燃料和民工。人民群眾的支援,激發了29軍廣大官兵的抗日熱情。冀察當局卻根據國民黨政府“應戰不求戰”的方針,放棄了殲敵的有利時機。于7月9日晨,接受了日方緩兵之計的和談要求,并達成3項口頭協議:一、雙方立即停止射擊;二、日軍撤退到豐臺,29軍撤向盧溝橋以西;三、城內防務由保安隊接防。7月10日,日本又在“就地解決”的幌子下,提出29軍向日軍道歉,盧溝橋、宛平縣和龍王廟地區不得駐扎中國軍隊等無理要求。11日,日本政府發表派兵華北的聲明,誣指中國守軍“在盧溝橋附近進行非法射擊”,決定增兵華北,任命香月清司為中國駐屯軍司令官,并從駐朝鮮日軍抽調第12師團來華。隨后,大批日本關東軍開抵天津,并以重兵進犯北平郊區。當時,29軍軍長宋哲元正在老家山東樂陵“度假”,一度幻想和平解決事變。7月11日,他到天津,仍忙于同日方和平交涉,認為盧溝橋事變只是“局部之沖突,能隨時解決”,因而延誤了戰機。7月17日,蔣介石在廬山發表談話,聲稱:“如果戰端一開,就是地無分南北,年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边@一談話,確定了準備抗戰的方針。但這時蔣還沒有完全放棄對日媾和幻想,仍想將盧溝橋事變限制在“地方事件”的范圍內,企圖通過外交途徑,謀求和平解決。

7月19日,宋哲元抵北平后,下令拆除城內的防御工事,打開關閉數日的城門,謝絕全國各界贈送給29軍的抗戰勞軍捐款。同時,繼續與華北日軍進行談判。國民黨政府外交部向日本使館提議,中日雙方停止軍事行動,將部隊撤回原地,然后由外交途徑解決,遭日本外務省拒絕。7月20日,日軍第一批增援部隊進入華北。

當日下午,日軍炮擊宛平城和長辛店。守城官兵在團長吉星文指揮下,打退了敵人多次進攻。21日,大批日軍抵達豐臺。22日,日軍40輛汽車往返于天津與豐臺運送軍火。25日,日軍在天津集結的兵力達6萬余人。26日,日軍占領廊坊。同日,日軍向宋哲元提出最后通牒,限令其部隊退出北平。27日,日軍向北平近郊中國守軍發起總攻。在全國人民抗日浪潮的推動下,29軍絕大多數官兵紛紛要求抗日,宋哲元感到求和無路,遂于7月27日發表通電:第29軍為自衛護國,不惜犧牲,服從南京命令,更請各界給以指教。并令29軍各部奮起抵抗。同日,第37師收復豐臺車站,第38師一部收復廊坊,第132師在南苑與敵血戰。第29軍副軍長佟麟閣、第132師師長趙登禹親臨前線指揮作戰,壯烈殉國,官兵傷亡約5000余人。7月29日,日軍南北兩路向北平西郊推進,北平淪陷。30日,天津失守。

“七七”事變是日本軍國主義蓄意制造并擴大事態的,中國當局一再退讓,但仍不能阻止日軍侵犯,從而演變成一場對中國的全面戰爭?!捌咂摺笔伦儤酥局袊嗣袢婵谷諔馉幍拈_始。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肥城市| 东阿县| 枣庄市| 夏河县| 西华县| 云浮市| 镇宁| 金坛市| 陕西省| 桦南县| 江陵县| 普兰县| 三原县| 海林市| 尉氏县| 上饶县| 天气| 昌宁县| 镇坪县| 南部县| 鹰潭市| 金门县| 界首市| 定远县| 文昌市| 北安市| 九龙坡区| 娄底市| 肃南| 富平县| 承德市| 达尔| 临武县| 墨玉县| 黄浦区| 东乡族自治县| 资兴市| 册亨县| 泗洪县| 乾安县| 江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