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恒泰幫”

恒泰幫對于蔣介石與陳果夫在政治上的崛起,起到了無可估量的巨大作用。所謂“恒泰幫”是指張靜江、蔣介石、戴季陶與陳果夫等人一起在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內合伙經營“恒泰號”的過程。1920年至1921年間,張靜江、戴季陶、蔣介石等共同策劃江浙財團的一些顯赫人物如虞洽卿、郭外峰、聞蘭亭之流,成立了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至于成立該所的原因,一方面是孫中山先生的指示,借此籌措革命經費,用于支持革命黨人的活動,救濟革命先烈遺孤等;另一方面則是當時張靜江、戴季陶與蔣介石等人終日坐吃山空,經濟非常拮據的緣故。特別是蔣介石與戴季陶,都是出身于家境貧寒之人,家中本無巨資可供他們揮霍,辛亥革命失敗后,他們或者靠領取國民黨的津貼度日,或者是向張靜江等革命黨人中的富商子弟當伸手將軍,其窘況可想而知。由此,發財的信念也特別強烈,經商的勁頭也就特別大。

就在策劃這件事的過程中,蔣介石沒有忘記陳果夫這個盟侄,特地把這件事情通知了他,并提出要他具體研究這個問題,意思是由于他在錢莊工作,熟悉情況,要由他具體地負責這件事情。陳果夫受命于危難之際,果然不負眾望。他先是到日商在上海租界三馬路開辦的“取引所”(即交易所)去參觀了兩次,學到了一些依樣畫葫蘆的做法,回來后向蔣介石、張靜江、戴季陶等人作了匯報。經過一番研究,他們決定共同集股,在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中取得經紀人資格,牌號為“恒泰號”,進行“搶帽子”的交易活動。

大概蔣介石與戴季陶都認為自己是大革命家,不屑于具體地做“搶帽子”的事情,而張靜江是大富商的子弟,有的是銀子,不在乎證券所交易的那幾個小錢,于是,幾人一致議決把這件工作交給陳果夫去執行。實施的結果是:由張靜江、戴季陶、蔣介石、陳果夫等17人共同集資35股,每股1000元,計35000元。17名股東,多不用真名,張靜江為張靜記,蔣介石為蔣偉記,戴季陶為小恒記,陳果夫為陳明記。17人中,張靜江出資最多,1人獨占5股;蔣介石次之,為4股;其余有3股、2股、1股的。戴季陶占2股,陳果夫只占1股。其實,蔣介石的4股也是張靜江代交的。當時,蔣介石是光棍一條,哪里有4000元大洋,張靜江想到若不趁此機會,讓蔣搏回一記,免不了還要當伸手將軍,因此,只好送了4000元讓他作本。實際上,張靜江是想通過這一機會,借此把蔣介石這個包袱甩掉。35股中,除了張靜江與蔣介石的9股外,還有張靜江的哥哥張有倫,張靜江的侄子張秉三共投入的5股。由此可知,恒泰號的35股中,張靜江一家出資就達14股,10成中已達4成。可見張靜江的實力是名不虛傳的,也難怪蔣介石要向他伸手。張靜江一出手就是4000元大洋,蔣介石對此也是深為感激的。1921年10月,蔣介石在《與張靜江書》中寫道:“日來閑居無事,常以弄墨自娛,愧無進步,不能當大雅一睞。七日教言,領悉一是。代認恒泰股份,甚感!請為簽字。”在成立恒泰號的合同上,張靜江、戴季陶、陳果夫等各股東都在自己名下蓋章。因當時蔣介石正在家鄉奉化溪口休息,無章可蓋,由張靜江在蔣介石的名下代簽了“中正”兩個字。

恒泰號為上海證券交易所的第五十四號經紀人。當時,經紀人頭上都戴有白布帽子,帽子上編有號碼,以資識別。陳果夫的白布帽子上寫的是五十四號,故為第五十四號經紀人。恒泰號的經營范圍是代客買賣各種證券及棉紗兩項。據有關當事人回憶,在開始階段,張靜江、蔣介石、戴季陶、陳果夫等人是狠賺了一筆錢的。陳果夫則回憶,他充當第五十四號經紀人,是由于他比較內行,豈知不是開市大利,而是開市大虧,第一次投入3000元,虧了1700元。不過,陳果夫經過不斷總結經驗,逐漸老于此道,經營開始有聲有色,名聲也開始大了起來。

在這段時間里,張靜江、蔣介石、戴季陶與陳果夫等人是相當活躍的。他們不但與江浙財團的領袖虞洽卿、郭外峰、聞蘭亭等人合辦“協進社”,在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里翻云覆雨,大發橫財,而且在第五十四號經紀人恒泰號之外,又陸續創辦了“茂新號”與“鼎新號”,生意越做越大。

證券股票對于陳果夫、蔣介石、戴季陶等人來說,畢竟還是個新奇的玩意,當他們最初從交易所的翻云覆雨中獲得令人贊嘆的大筆財富時,他們開始頭暈目眩了,并且更進一步刺激了他們的神經,從而處于極度的亢奮之中,從星期一到星期五,每天上午10時到下午4時,上海證券物品交易大廳里,總是擠滿了急切發財的人。陳果夫則每天都要到那里上班,他總是像只目光如電的老鷹,鎮靜而緊張地注視著股市的趨勢和各種證券股票價格的起伏漲跌,然后冷靜地作出買進賣出的決策,以便賺得最大利潤。當時最看好的股票是紡織、谷物、土地及公用事業類,但是股市是變化莫測的,特別是在大戶的操縱下,往往一日之間暴漲暴跌,從而給中小散戶帶來極大損失。由此,在證券交易市場上,陳果夫只要能抓住一次機會,都要以狂熱的姿態投入,以保住優勢,擴大收益。

恒泰號賺了不少錢,很可能也拿出了一部分作為革命黨人的活動經費,但是大部分錢財大概都盡入張、蔣、戴、陳的私囊,成了他們在上海十里洋場揮霍的主要資金來源。陳果夫除了補助家用外,則還拿出了一部分資助其弟陳立夫讀完中學和大學,并且負擔了他去美國留學攻讀采礦學專業的費用。在這段時間里,蔣、陳兩家的關系也更加緊密起來。陳果夫見蔣,必稱“介叔”;陳立夫見蔣,則稱“蔣三伯伯”。蔣經國與陳立夫分別在上海讀書,據說蔣經國有時從陳果夫處取錢,陳立夫則有時到蔣介石處取錢。

陳果夫的這段經歷在國民黨內產生了廣泛影響,并使他由此獲得了國民黨“理財專家”的稱號。他自己在政治上發跡以后,也常常沾沾自喜于當年在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里翻滾沉浮的“輝煌”歷史,并總結了自己經商發財的“五路財神”:第一路是擴大營業之神,第二路是縮小營業之神,第三路是維持營業之神,第四路是停止營業之神,第五路是改換行業之神。陳果夫的體會是“條條大路通羅馬”,關鍵是要能了解和掌握市場的規律,根據市場的潮漲潮落及需求變化情況,隨時調整自己的經營規模、經營范圍及經營方式。在當時中國市場經濟還很不發達的情況下,陳果夫卻能總結出這樣的經營之談,可見其對經商的確是有一點天賦,并且也是下了一番工夫的。

按照張靜江、蔣介石、戴季陶、陳果夫這些人的冒險性格來說,似乎是很適合做證券物品交易的,因為交易所歷來是冒險家的天地。然而,政治家的自信與固執,往往又妨礙他們對交易市場形勢作正確判斷,結果,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雖然一度成為他們的樂園,但最終也成了他們的地獄。開始,交易所開張僅數月,他們獲利就已達30多萬。蔣介石等人見金錢來得如此容易,且獲利如此之巨,越發的眼睛發紅,利令智昏,就指令陳果夫違反交易所的規則,用空頭支票充作現金,強迫交易所的常務理事郭外峰、聞蘭亭等人接受,大做“多頭”,股票的市價也被越炒越高,最后則如脫韁野馬,在交易所橫沖直撞。誰知,到1922年2月,交易所的現金出現大量赤字,于是,牽動股價如崩堤的洪水,一路狂瀉不止,最后幾至成為一張廢紙,蔣介石、戴季陶與陳果夫一下子又由大富翁變成了窮光蛋。后來,蔣不得不用上海灘上的流氓手段,向虞洽卿等人敲詐了4萬余元后跑到廣東,丟下的債務由張靜江、虞洽卿替他清還。民國年間出版的一些歷史書籍,對蔣介石在上海交易所發財的歷史大加贊揚,但是對他后期賴債與敲詐的一段不光彩歷史卻隱去了,這也算是今人的春秋筆法吧!據說最倒霉的要數陳果夫了,善后時結賬,虧損額竟達60萬元之巨,后因無力賠償,也只得不了了之。據陳果夫事后回憶,他很有“對不起朋友之處”。

對于蔣介石、陳果夫、戴季陶、張靜江等人來說,上海時期的這一經商過程,重要的不在于其經濟上的收獲,而是他們由此開始了在政治上逐步擴張勢力的過程。正是他們共同策劃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以及合資組建恒泰號的過程,使他們進一步結成了一損俱損、一榮俱榮的勢力集團。從此以后,他們在國民黨內,上下其手,互相攀援,你吹我拍,抱成一團,形成了一股很大的勢力。他們制定的戰略是:首先把蔣介石推上去,然后再由蔣介石施以援手,使張靜江、戴季陶、陳果夫等也一步步跨入國民黨的權力中心。他們的這個策略是相當成功的,張靜江后來爬到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會主席的高位,國民黨南京政府成立后,張靜江出任第一任浙江省政府主席,在國民黨內,與蔡元培、吳稚暉、李石曾一起,被蔣介石等人尊稱為四大元老之一。戴季陶則成為蔣介石執政時期的國民黨首席政治理論家與精神領袖。至于陳果夫,則是長期替蔣介石把持黨務,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國民黨新黨閥與教父。他們四個人,長期處于國民黨的政治權力中心,結成了一個以蔣介石為首的支配著國民黨在大陸時期政治局勢的“恒泰幫”,在“恒泰幫”中,張靜江既是蔣介石的良師,曾經又是蔣介石的干岳父;戴季陶既是蔣介石的結拜弟兄,又是能與蔣介石推心置腹的諍友;陳果夫既是蔣介石的盟侄,又是蔣介石的忠實助手。他們共同為建立和鞏固蔣介石的統治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恒泰幫的出現與崛起不是一個偶然的過程,從本質上說,恒泰幫實際上是一個地域政治集團,是吳興幫的代名詞。四個人中,張靜江是吳興南潯人,祖輩經營絲業,為南潯四大豪富之一。陳果夫出生于吳興陳姓家族,自不必說。戴季陶出生于四川廣漢,本與吳興風馬牛不相及,但是戴季陶的夫人鈕有恒為吳興烏程人,是吳興名士鈕承聰的第三個女兒,同時,戴的祖籍原為浙江吳興,其先世于明末清初由浙遷川,世居廣漢,已歷十代。但戴季陶為了攀附國民黨內的權勢人物陳其美、張靜江、蔣介石等人,從來只承認自己是吳興人,和他們認為同鄉,在一切公文表格上也填寫為湖州籍貫,川人譏之為賣籍投靠,賣祖求榮。剩下一個蔣介石,雖與吳興沒有關系,但是蔣與陳其美是八拜之交,也是生死之交,且吳興與奉化都是浙江杭州灣地區,地域上比較接近,由是,說蔣介石是半個吳興人也無不可。因此,吳興的地域觀念,使他們結成了幫派。如果從另一個角度說,恒泰幫實際上也是圍繞陳其美而產生的一個幫派組織。四個人中,張靜江是陳其美的同鄉與拜把兄弟,蔣介石是陳其美的盟弟與高足,陳果夫是陳其美的侄兒,戴季陶與陳其美的關系雖然遠了一點,但是在辛亥革命期間,戴季陶曾跟著陳其美從事革命活動,“二次革命”失敗,陳與戴相繼逃亡日本。后來,他們又于1914年春天,雙雙受孫中山之命,共同回國赴大連策劃軍事討袁行動,關系十分密切。可見,恒泰幫是地域觀念與宗派觀念的共同產物。他們都屬于浙籍,況且又與吳興及陳其美有十分緊密的關系,然后又通過上海證券物品交易所的恒泰號而更緊密地結合到一起,形成了中華民國歷史上一個最有勢力的政治集團。

恒泰幫對于蔣介石的統治思想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在蔣介石的思想深處,其實認為國民黨也不過是一個股份公司而已,每一個黨員都只不過是黨的一個股東,黨上臺執政,即為發財賺錢,然后黨員開始做官,即為分得紅利。1946年底,蔣介石要急于加強獨裁體制,以便推進內戰,打垮共產黨,于是在所謂憲法草案修正案中,強化總統的權力,加強總統的獨裁地位,但是此舉在國民黨內遭到一部分人的強烈反對。為此,蔣介石于11月27日在南京勵志社召集一部分黨員舉行談話會,在會上,蔣介石開門見山地說,總理喻黨為公司,黨員為股東,股東希望分紅利,黨員自然希望獲得權力,但獲利須公司健全始能營業,希望大家服從組織。并說憲法草案雖然規定總統權力太大,會被人指責為法西斯及獨裁,但是如果照修正案通過,我們可以打倒共產黨。蔣并威脅說,如不接受憲法修正案,革命會失敗,“我不能做這公司經理,大家只有散伙了”。在恒泰幫成立以后的數十年中,陳果夫正是按照蔣介石的這一思想,把國民黨當作像當年“恒泰號”那樣一個股份公司來經營的,并且把蔣介石及他本人當作這個新恒泰號的兩個最大股東,從中分利。

主站蜘蛛池模板: 佛山市| 禄丰县| 乡城县| 扎兰屯市| 屏边| 丰顺县| 左权县| 威海市| 苍溪县| 太保市| 灌云县| 南康市| 绥阳县| 白水县| 望江县| 瑞安市| 启东市| 乃东县| 和硕县| 淮北市| 西平县| 潮安县| 诸城市| 海淀区| 鄱阳县| 甘孜| 陵川县| 南通市| 佛坪县| 夹江县| 永川市| 安吉县| 阳泉市| 区。| 铜鼓县| 黎川县| 南皮县| 宝丰县| 綦江县| 沂水县| 东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