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崛起與毀滅:納粹德國海軍元帥雷德爾回憶錄
- (德)埃里希·雷德爾
- 1820字
- 2020-07-29 16:16:28
譯序
世人談及德國海軍,總會先想到二戰(zhàn)中令人生畏的德國潛艇部隊和發(fā)明“狼群”戰(zhàn)術的德國潛艇部隊司令鄧尼茨,可以說“德國潛艇”和“鄧尼茨”不折不扣地成為了德國海軍的代號和“形象代言人”。但縱觀整個德國海軍百余年的歷史,對德國海軍影響深遠的不止鄧尼茨一人,如對海軍建設情有獨鐘的德皇威廉二世、素有“德國近代海軍之父”之稱的蒂爾皮茨,還有就是德國海軍總司令雷德爾。
雷德爾是一位對德國海軍產生過重要影響的人物。從1928年10月?lián)蔚聡\姴块L開始,到1943年2月因與希特勒發(fā)生分歧主動辭去海軍總司令一職為止,雷德爾實際領導德國海軍長達15年之久。正是在雷德爾的領導下,弱小的德國海軍擺脫了《凡爾賽條約》的束縛,秘密擴軍備戰(zhàn),逐漸發(fā)展壯大,成為德國手中一支不容小覷的侵略擴張力量。雷德爾的這部個人回憶錄對于研究德國海軍史是一份價值頗高、不可多得的珍貴史料。回憶錄中,雷德爾對自己戎馬生涯的詳細描述和對一些重大歷史事件及軍事行動的全程記錄,使我們能夠全面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至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德國海軍的興衰歷程。書中披露了大量關于一戰(zhàn)后德國海軍重建和二戰(zhàn)中德國入侵挪威、英國、蘇聯(lián)以及大西洋海戰(zhàn)等一些鮮為人知的幕后情況,對后人全面客觀地開展分析研究非常有幫助。
研究海軍史的積極意義不僅在于它能為我們撥除歷史迷霧,看清“山的那一邊”發(fā)生的一切,更為重要的是能夠幫助我們探尋海上戰(zhàn)爭的基本規(guī)律,汲取各國海軍建設的經驗教訓,指導我們今天的海軍現代化建設。單就德國海軍的興衰成敗而言,我認為,至少可以給我們以下幾點啟示:
一是瀕海強國在崛起過程中應避免與海洋強國過早攤牌。一般來說,瀕海強國既有陸地強鄰,又被海洋國家視為潛在對手,安全威脅常常來自陸地和海洋兩個方向,因此必須堅持陸海兼顧。在來自陸地威脅較小的情況下集中力量向海洋發(fā)展,在來自海洋威脅較小的情況下則集中力量消除陸地的隱患。然而,德國由于沒有處理好陸海并重中的側重與節(jié)制的關系,常常使自身陷入英、法、俄等陸海強國的雙重包圍之中。同時,要看到海洋強國的地緣環(huán)境相對有利,又能夠利用瀕海強國與其陸上強鄰之間的矛盾漁利,因此處于崛起過程中的瀕海強國應避免與海洋強國過早發(fā)生直接沖突。
二是必須按照海軍建設發(fā)展的內在規(guī)律建設海軍。國家必須將海軍建設放在一個長遠的歷史時期加以規(guī)劃,使之循序漸進,逐步增強,而不能操之過急。以德國海軍的教訓而言,如果當初希特勒能按照雷德爾提出的“Z”計劃穩(wěn)步推進海軍建設,不提早發(fā)動侵略戰(zhàn)爭的話,德國肯定會建成一支能與英國相抗衡的海上力量。同時,從海軍建設的角度來講,雷德爾關于建立均衡發(fā)展的海軍和發(fā)展海軍航空兵的設想也都是正確的。此外,德國海軍建設過程中遇到的諸如官兵的教育訓練、紀律和士氣,以及發(fā)展裝備等很多問題,我們可能感到似曾相識,這說明只要我們對別國海軍建設的經驗教訓加以分析研究,汲取精華,剔除糟粕,就可以少走很多彎路。
三是要以正確的海軍戰(zhàn)略指導海軍作戰(zhàn)。實行什么樣的海軍戰(zhàn)略,要綜合考慮軍事、政治、經濟和地理條件等多方面的因素,關鍵是以己之長,克敵之短,切中要害,量力而行,而不能好高騖遠,超越自身的軍事和經濟實力,實施力所不及的作戰(zhàn)行動。二戰(zhàn)爆發(fā)后,雷德爾根據敵我雙方的實力對比和英國高度依賴海上貿易的特點,決定集中力量打擊英國的海上交通線,而不是以弱小的德國艦隊與強大的英國艦隊正面交鋒,這一點無疑是正確的。但希特勒對此卻缺乏深刻認識,他沒有聽從雷德爾的忠告,將海軍的作戰(zhàn)重點放在打擊英國的海上交通線上,而是一意孤行,先是企圖直接登陸入侵英國,碰壁后又不顧雷德爾的強烈反對進攻蘇聯(lián)。希特勒也沒有及時采納雷德爾占領馬耳他等英國在地中海的重要基地的建議,對于雷德爾強烈要求的加快U型潛艇建造的建議,希特勒也沒有給予高度重視,這些都是德國海軍走向失敗的重要因素。就雷德爾自身而言,在沒有有效制空權的情況下,還貿然派“俾斯麥”編隊到大西洋出戰(zhàn),導致“俾斯麥”號被擊沉,也是他指揮決策上的重大失誤。
需要指出的是,盡管雷德爾起初并不贊同希特勒發(fā)動侵略戰(zhàn)爭,他本人對納粹黨也素無好感,并強烈主張軍隊同政治應該徹底分離,但不管怎樣,雷德爾苦心經營的海軍以及他本人實際參與了希特勒發(fā)動的侵略戰(zhàn)爭,淪為納粹德國侵略擴張的工具,這一點是不爭的事實。對于雷德爾關于戰(zhàn)時行為的辯護,讀者應保持清醒的頭腦予以鑒別。
相信本書對志于海軍史研究的朋友和關心海軍發(fā)展建設的各界人士會有所幫助。
呂賢臣
2019年4月于青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