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重慶肥腸批判

喜不喜歡吃肥腸,是鑒定是否是重慶吃貨的重要標準。

在下就是這樣的吃貨。我比較喜歡南岸區上新街轉盤的周肥腸,那是一家近三十年的老店。紅燒肥腸、豌豆湯是他家的必點菜。N年前就在他家吃過,這些年血脂血壓高,醫生說,你要是想多活幾年,就把肥腸呀、火鍋呀這些東西戒了。我說,古人說過,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肥腸故,二者皆可拋。所以,我依然是周肥腸的座上客,只是去的頻率降低了,每次吃的量也減少了。以前,我一個人每頓至少兩份紅燒肥腸、三碗干飯,現在,一份足矣。一次,老板給我端上來一份肥腸后感嘆,像你這樣癡迷于肥腸的人,越來越少了。

其實,老板不知道,在重慶,像我這樣的,只能算輕度肥腸控。嚴重的肥腸控患者,隔三岔五都必須整一碗肥腸過癮,否則就渾身上下不舒服、肚子痛。

◎ 肥腸有一萬種吃法

吃肥腸,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

所以,當你打開美食地圖,就會發現中國這塊神奇的土地上,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肥腸面前人人平等——都愛吃,都會吃。

把一串散發濃郁味道的新鮮肥腸(重慶叫一籠肥腸,大約是一頭豬的全部肥腸吧)放到面前,重慶和四川人看到的是紅燒肥腸;北京人看到的是鹵煮、炒肝;山東人看到的是九轉扳指;陜西人看到的是葫蘆頭玉腸湯;啥子都敢吃的廣東人,看到的就多了,有鹵肥腸、咸酸菜炒肥腸、糯米脹豬腸、槐花肥腸湯,還有一道我很喜歡的脆皮肥腸等等。

可以說,極少有一種食材,能夠像肥腸那樣,被中國人玩得花樣百出、高潮迭起。

先不忙說重慶的肥腸,因為一說重慶肥腸,我就忍不住要生氣。所以,且容我心平氣和地說說其他地方的肥腸吧。

從山東開始。因為山東的九轉扳指,歷史實在太悠久了,據說清朝就非常著名。

肥腸,切2.5厘米左右寬,形如扳指,故名“九轉扳指”,顯得有文化。扳指,就是古人射箭時,套在大拇指上防止被弓弦勒傷的玩意兒。你也可以直接叫“九轉大腸”,是一回事。這個九轉扳指,做法很復雜。先煮、再蒸、再炸、再煨,四道工序,想想都費功夫。

幾乎所有肥腸菜式,都要先煮。直接用清水——記住,水開后再下肥腸,這樣可以鎖住肥腸里面的鮮味。冷水煮肥腸,鮮味都在湯里——不只是做肥腸如此,隨便燉啥子,如果要湯出彩,就冷水下食材煨燉,如果要鎖住食材本味,就水開后再下。

有大廚告訴我,這個工序時間要久,肥腸要燉爛,爛到筷子可以輕輕插進去;又有大廚說,這道工序呀,叫焯水,稍微收一下即可,沒有必要燉爛——本大廚認為,都有道理。主要看你喜歡什么感覺,以及接下來準備用什么招數。

喜歡較軟的朋友,可以燉到較軟;喜歡有嚼勁一點的朋友,就焯水。我喜歡較軟的肥腸,所以我就用筷子不停插、插、插……,輕輕一插就進去了,OK,可以出鍋了。

這個時候,做法開始不同了。一種是多一個蒸的環節,上鍋用碗蒸。加料酒、香料、姜蔥、花椒、鹵汁(或者醬油)、鹽等,慢慢蒸到入味。用這種方法的朋友,在前面清水煮這個環節,可以焯水即可,因為這里可以蒸得溜。另一種是不蒸,直接下油鍋炸。

不管蒸不蒸,這肥腸都要炸一炸。

油溫七分,肥腸入油鍋,緩炸至金黃酥脆。80年前,成都“姑姑筵”的老板黃敬臨,就擅長做“軟炸扳指”,據說是他發明的。其實不是,他的軟炸扳指,還是從魯菜“九轉扳指”演化而來,應該算改進吧——前面水煮、鍋蒸環節都一樣,區別在于,黃敬臨在油炸前,給肥腸裹了一層面糊,我懷疑面糊里面放有椒鹽一類東西,有點像炸酥肉,炸好后,再淋上糖醋汁。依我所見,裹面包糠油炸,再加上泡椒風味的魚香汁,一定更好吃。估計是時代不同,人們口味不同吧。現在有標準的脆皮糊制作方法,甚至市場有脆皮糊賣。刷上脆皮糊,這肥腸自然就脆皮了。

魯菜的九轉扳指,不裹糊,肥腸直接裸體入油鍋。炸好后,再在鍋里留少許油,制佐料。先用白糖上糖色,懶蟲可以直接用老抽,然后用白糖提味。再加姜蔥蒜末炒香,加料酒、生抽、少量五香粉(少到什么程度,要看自己的口感偏好,我最多加微量香料)、胡椒粉、花椒粉、糖等等該有的東西,然后加少許水,慢慢煨到湯汁收得差不多,最后起鍋裝盤,把剩余濃汁澆在肥腸上。大功告成。

這道菜,是肥腸進入近代后最初的菜式,使用的技法現在依然有效,只是佐料有所區別,招式略加改良,就形成不同風味。在重慶,建議加適量泡姜泡海椒,也可在部分環節加豆豉、糍粑海椒等,形成微辣回甜的家常味。

我喜歡的脆皮肥腸,也是從這里演化來的。先用潮州鹵水煮,再上籠蒸,再裹粉,油炸為脆皮。最后就隨便怎么弄,可搞一堆辣椒花椒上去火爆,還可以直接蘸干油碟、紅油油碟下酒,惹毛了還可以蘸沙茶醬。

當然,也可以不蒸不炸。焯水后,直接炒制調料,煨煮。如果這些調料包括辣椒、豆瓣、香料、老抽等,那就是傳說中的紅燒肥腸了。

◎ 肥腸的本質

肥腸,是本世界最服帖聽話,乖巧懂事的食材。

估計是出身低賤吧,肥腸有很強烈的不安全感和自卑感,所以,無論你怎么折騰收拾它,它都會逢迎承歡。很難看到一種食材,讓中國幾乎所有菜系、所有地方的所有人群,同時趨之若鶩。

既有把肥腸折騰得死去活來,復雜得繁復異常的九轉肥腸,又有化繁為簡,以留白取勝的極簡主義風格的清湯肥腸。無論你用什么招式,煎炸蒸煮、燉鹵炒燒,肥腸絕對笑臉相迎,主動配合:要綿扎就綿扎,要和就和。你喜歡清淡,它就用鮮味迎合你,你喜歡超級麻辣,不要緊,它保證把麻辣吸收進每一個細胞,滿足你的變態欲望。它還可以變換各種身段,切絲、切片、切圈均可。

最好玩的,肥腸里面還可以灌進各種稀奇古怪的玩意兒。廣東人把槐花灌進去煨湯,成了一道名菜:槐花肥腸湯。我覺得,你也可以把沙參、黨參、黃芪、薏仁灌進去,做一套藥膳肥腸湯,如果加上豬肚子同燉,真真是極好極好的。還有種做法,把糯米豌豆灌進去蒸,然后切段油炸,或者淋上魚香汁、茄汁、鮑魚汁,也是選項之一。

所以,肥腸也是本世界最容易烹制的食材,只要不犯低級錯誤,怎么弄都好吃。話說你要連肥腸都弄不好,我都不知道怎么說你好。

且讓我教你一招最簡單的懶人版清湯肥腸。用豬大骨(重慶叫筒子骨)燉湯,大火沖出奶湯,再小火慢燉數小時。放進洗得冰清玉潔、白嫩柔滑的肥腸片,再燉數小時。根據口感,可以得一抿即化,也可以嚼勁十足。然后蘸調料吃。

這種懶蟲做法,考的是后面的調料功夫。

我建議懶蟲吃貨們參考墊江石磨豆花的調料風格:紅油、糊辣殼、花椒面、永川豆豉、花生碎、香油、香菜、蔥花……還說加點木姜油也是極好的。

如果對自己打調料的水平嚴重不自信的朋友,也可以試試下面的極簡主義肥腸。

肥腸洗干凈——插幾句關于洗肥腸的經驗之談。很多朋友給我說了一堆洗肥腸的配方,有說用醋的、用鹽的、用明礬的、用面粉的,其實呀,這些都可以,如果家里喜歡喝豆漿,那豆渣是清洗肥腸的最佳工具。不過,只要時間用得久,反復洗,總會洗干凈,而且一定一定一定要細心剔除里面那些腸油。

前面說的清水煮,作用之一就是清除異味。當然,喜歡吃原味肥腸和肥腸刺身的朋友可以直接路過——洗干凈后,下開水鍋煮十分鐘,再切成香腸那么一大段一大段,里面灌滿蔥白、姜片、大蒜以及少量香料(大小茴香、桂皮、香葉等),兩頭用線系上(嫌麻煩的資深懶蟲,也可以直接把這堆東西扔鍋里),然后加水和生抽、料酒,大火煮開,再轉小火慢慢煨。煨呀煨,煨得筷子可以插進去,就起鍋,去掉姜片等雜物,放冷后放冰箱急凍室。特別提醒:煨肥腸剩下的濃汁可不要扔了,放冰箱急凍起,有大用。

今后想吃的時候,取一節出來,或切段、或切片、或切絲,可涼拌、可火爆、可魚香、可回鍋,可使出一切你想得到的招數來折騰它。其實,就這樣蘸干油碟吃,也是很安逸的說。

特別推薦一種吃法。

把這一長段肥腸拿出來,用剪刀剪成你喜歡的任意大小——這道工序,比用菜刀切方便多了。然后用骨頭湯,好嘛,也可以用自來水,土豪請用啤酒。把上次熬剩下的濃汁,倒一點到湯里,再加適量姜蒜片、一點泡姜泡海椒,剪幾個干辣椒,扔幾顆花椒進去,最后放被你剪得奇形怪狀的肥腸片,記得背口訣:大火煮開小火熬,半個小時后就起鍋。哦,中間要加白蘿卜片,熟得快——不喜歡吃白蘿卜的朋友,也可加豆腐皮、土豆片、萵筍片等等俏頭,你看,本大廚就是這么好說話,不挑剔。

◎ 重慶肥腸批判

下面,我借肥腸的題發揮一下,批評批評重慶肥腸界的怪現象。

我喜歡重慶人的執著,但是我討厭重慶人的固執。

街頭巷尾,到處都在賣肥腸,這叫執著。只賣紅燒肥腸,或者扭到一兩種肥腸賣(最多也就粉蒸肥腸、鹵肥腸和肥腸湯),不肯換個姿勢“伺候”吃貨老爺,這叫固執。

比如清湯肥腸。最早似乎是石橋鋪的天一肥腸館推出來。這款肥腸湯,以包包白打底,蘸紅油油碟。于是,我陸續在其他地方也吃到這個肥腸湯,還是包包白打底。

蒼天呀,你就不能換成豌豆打底嗎?豌豆肥腸湯可也是天下一絕哦。甚至可以做鹽白菜肥腸湯、榨菜肥腸湯,開一下腦洞,我送個大骨肥腸湯的配方給你如何?——筒子骨加肥腸片熬湯,一個完整的大骨在里面,加上一大把肥腸片,吃貨可以邊啃骨頭邊吃肥腸。多么富有肉感的場景。只是想一想,都能直接爽到骨頭里。

還有肥腸血旺。最早我是在南坪金山路電建旁邊一小店吃到的,貴州人統稱為腸旺。那是十幾年前的事情了,然后,也陸續有其他館子推出肥腸血旺,原封不動。其實,這道菜,就是水煮肥腸,把打底菜換成了血旺而已。

親,你知道嗎,肥腸血旺還可以涼拌。血旺用骨頭湯、雞湯煨熟,入味,和肥腸放一起,可以做成蒜泥、酸辣、怪味、椒麻等等各種各樣的涼拌肥腸血旺,依然好吃到淚流滿面!

就拿滿街都是的紅燒肥腸來說,完全一個味道。豆瓣、辣椒、花椒……我嚴重懷疑是用的同款佐料成品,超市大量有售。他們連俏頭都不約而同地用的黃豆,好嘛,我知道黃豆不會壞,沒有賣完第二天可以接著賣,但是,這就成了千人一面,千碗一味了。

我為什么喜歡吃上新街周肥腸,理由有三:一、他家是自制底料,和其他館子有區別;二、他家肥腸里面的腸油是撕干凈了的,而且在紅燒之前,稍微在油鍋里面焙了一下,不膩人,干香入味;三、他家永遠不用黃豆,多是指甲蓋大小的小塊白蘿卜丁(個人覺得,白蘿卜是最佳的肥腸伴侶),燒的時間比較久,蘿卜也非常入味,好吃到再次淚流滿面。我痛恨那種用清水煮一堆白蘿卜的館子。臨上菜的時候,舀一勺清水白蘿卜放碗底,寡淡無味。吃了一次絕對不去第二次。

紅燒肥腸是好東西,四川有好幾個縣的紅燒肥腸特別安逸。江油縣、南部縣的紅燒肥腸,都足以讓天下吃貨為之感動。重慶的餐館老板們,為什么不去吃一吃,模仿一下。模仿得好的,一定能征服重慶吃貨的胃。

現在,重慶肥腸界的主要矛盾,就是胃口日益刁鉆的吃貨和不思進取的餐館老板的矛盾。一不創新,二不借鑒,使得重慶肥腸界一潭死水。

我特別懷念當年的唐肥腸——話說他家還在南坪珊瑚村路邊擺攤時,我就是常客,后來他家研發了好多讓人追憶的肥腸品種哦,那真是充滿才氣的肥腸!

有唐肥腸的日子,多么美好!

突然想起,我要是開個肥腸館,生意會不會好得被追殺?——吃貨們擠在館子門口,一齊喝道:你今天要是不賣一碗肥腸給我,你就莫想回家!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福清市| 财经| 白城市| 青田县| 花莲县| 霍邱县| 江门市| 岚皋县| 朔州市| 上饶县| 玛纳斯县| 永川市| 彭阳县| 绥化市| 成都市| 丹阳市| 芮城县| 马公市| 南雄市| 资中县| 小金县| 阳西县| 九台市| 昌吉市| 西和县| 大英县| 繁峙县| 乐业县| 满洲里市| 哈巴河县| 高尔夫| 汉源县| 宁都县| 鄯善县| 洞头县| 平乐县| 曲麻莱县| 平顶山市| 玉龙| 河曲县| 六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