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為增長法
- 胡賽雄
- 1745字
- 2020-07-02 17:51:55
推薦序二
可復制的華為增長方法
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 吳曉波
先說與胡賽雄相識的故事。我們相識于2013年。當時,經華為國際咨詢委員會顧問田濤先生介紹,華為大學邀請我去做“引導員”。行前,有幾位朋友好奇地問,你身為著名大學的管理學院院長,怎么去一個“企業大學”做“引導員”?“引導員”是個啥鬼?有點掉價呢。在“創新”的驅動下,我帶著好奇和一絲疑惑,來到位于深圳華為坂田園區的華為大學。負責接待安排的就是時任華為后備干部系主任的胡賽雄。
初次見面的印象:這就是一個陽光燦爛的大男孩。他給我招待所的鑰匙,領我到房間,指點了早餐、教室等注意事項……很熱情而細心地向我介紹了要我“引導”的這個高級干部管理哲學班,希望我以專家的角度在學員聽課和討論的過程中答疑解惑。當時的學習主題是“力出一孔,利出一孔”和“不讓雷鋒吃虧”等亟待強化的華為價值觀體系。他讓我耳目一新,感覺他就是我行前想象中的華為干部,精力充沛,朝氣蓬勃。其間,面對那些30歲剛出頭的年輕而同樣精力充沛、朝氣蓬勃的高級干部,隨著互動學習的深入,我們有了更多的交談。我們談到了華為的過去,談到了他們曾經在華為所擔任過的不同崗位,談到了華為是如何將這些樸素而“頂天立地”的價值觀貫徹到那些務實的干部行為中去的……這群年輕的“老干部”令我想到了前輩們傳頌中的延安中國抗日軍政大學,切實感受到了華為獨特的企業文化和奮斗精神。后來我們一直保持著聯系,成了“有天好談”的忘年朋友。
言歸正傳:疫情肆虐,殘害生靈,可萬事總有另一面。歷史上的大疫情似乎總能孕育出好的“作品”,如:14世紀中葉黑死病橫行之時,有薄伽丘之《十日談》;1665年倫敦大瘟疫,牛頓回鄉避禍卻發現了萬有引力和七色光;1796年在天花疫情中,英國赤腳醫生愛德華·詹納從擠奶工手上發現了“牛痘”;1832年為了躲避倫敦流行的霍亂,達爾文遠航,此后撰就了《物種起源》;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肆虐全球,弗萊明發明了青霉素……
作為此次新冠疫情中的蕓蕓眾生,在精神緊張之余,亦有了前所未有的獨處空閑。好在還有互聯網上的即時通信工具,人們的交流并未被阻斷。許多朋友說,想不到慢下來、靜下來后還有這般空靈中的靜思享受。
四月,我忽然接到賽雄的電話,說疫情期間很“無聊”,寫就了一本書,請我作序。暢快允諾,這讓我得到了先睹為快的機會。雖非巨著,亦無牛頓之靈氣,但以他在華為業務部門和華為大學多年的“運動員+教練”之特殊角色,此書的視野很特別。他不僅以一個親歷者,更以一個思想者、思考者、反思者的視角,提煉出了自己站在一位教練立場的深度感悟和類似“軍規”的“教條”。我覺得此書的特點就是:簡明扼要而通俗易懂。他將“華為增長”的龐大而復雜的體系抽象為“法”:既是“方法”,又是“法則”。讓人看了,既領得要領,又抓得住主線。
華為管理本是充滿了矛盾的辯證唯物主義之精靈之用!領會不易,落到實處更不易,成為自覺的行為就更難了。本書抓住了華為管理的精髓。書中的六大部分,將華為管理之“魂”“略”“道”“人”“本”“核”,有機而順溜地串聯成了“增長之環”。而穿梭于各章節之間的圖示和小故事,讓華為的理念與實踐如行云流水般讓人讀著舒暢。而當你讀進去之后,各環之中卻“暗藏殺機”,都有“反常識”的真“常識”,如“痛點不痛”“機會重于成本”“極致的管理,就是極致的傷害”“勝任是個偽命題”“利益比道理更有說服力”“情感契約在后”……確實,讀來引人入勝。
2014年,在任正非先生的支持下,我與田濤先生共同在浙江大學創立了睿華創新管理研究所,與胡彥平先生主持下的華為特訓營結成緊密合作伙伴,共同創設了睿華創新管理四季論壇,論壇創設已5年多了。許多華為“退休老干部”成為特聘研究員,和我們浙江大學教授一起與一批批企業家互動交流,收獲頗豐。作為其中一員,賽雄曾多次來這里交流,且總是帶來一縷清風。祝賀有心而又有靈氣的賽雄成此好書!相信這本書一定能為眾多企業家、經理人、MBA同學們乃至學者,帶來余音繞梁般的縷縷清風。
衷心希望這樣的好書多多,讓華為管理超越“豐田管理”“稻盛管理”“IBM管理”“GE管理”“Z理論”……樹立起真正立足于中國最佳企業實踐,而又能以科學原理去影響世界的管理理論和方法體系。讓我們共同努力,致力于塑造讓中國管理能夠屹立于世界管理強者之林的管理理論體系——C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