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一
在努力活下來的當下,回歸經營管理常識
北京大學王寬誠講席教授、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BiMBA商學院院長陳春花
這是一本挖掘華為管理理念及其應用邊界的書,更是一本給企業管理人員的通識之書。賽雄把企業面臨的共性困擾,歸納為6個方面,結合華為的管理實踐,一一剖析給大家看,從容而簡要,平易但關鍵,是一本非常值得企業經營管理者看的書。
通讀全書,讀者可以感受華為“以客戶為中心、以奮斗者為本”的價值主張貫穿始終,也正是源于此,我們才可以從企業經營管理的這6個方面真切地理解到,為什么華為可以成功,為什么華為的理念可以落實到產品、服務和華為人的行動上,為什么華為能夠在巨大的挑戰面前,擁有自己的確定性,并化危為機。
全書開篇以“客戶增長:客戶賺錢了,企業才能賺錢”展開,用賽雄在華為17年的切身感受,以零距離觀察和體會向讀者介紹華為。這些真實的記錄和闡述,用平實的語言向我們展示了華為的觀念與認知,仔細閱讀,你會感受到書中所講雖然是常識,但這些常識往往被掩蓋、扭曲或誤解,需要時時有人棒喝點醒。仔細閱讀這本書,會讓你在日常工作中被不斷提醒,我試舉書中幾個觀點為例:
● 企業要以客戶為中心,實現與客戶的共贏,就要突破企業自身的業務框架,關注客戶最迫切的需要,扭轉“甲方”“乙方”的對立思維,構建“以客戶為中心”的一元思維。企業實現客戶價值就是要滿足客戶需求,但不是簡單提供產品了事,而是要深入客戶的痛點,診斷病根,對癥下藥,提供個性化的解決方案。業務部門和職能部門應是共同服務客戶的伙伴關系,因為企業的成果只能發生在企業的外部,“內部客戶”“內部市場化”等需要重新審視。
● 企業要抓住行業發展的機遇期,但機遇期里滿是紅海的激烈競爭,所以更重要的是企業要在培育期里發展自己的能力,要善于應對不確定性,做引領者和領導者,而不是做一哄而上的競爭者。企業的戰略規劃不在于看清未來,而是要看清未來大致的方向,重點放在中長期的價值創造上,然后在當下摸著石頭過河,及時地做出應變和調整。企業是功利組織,不是公益機構,因此,員工幸福不是企業的直接目的,企業的最大目標是實現客戶價值,企業通過實現效率進而滿足公平的主觀感受。
● 如果一個崗位換了別人就不行,說明組織建設一定出了問題,這樣的組織是不安全的,必須通過崗位輪換和人員調整,逆向找到組織的問題,及時完善組織能力,把能力建在組織上。
● 人性化管理的實質是基于人性的管理,人性化管理是指根據人性的特點設計企業的機制和制度,從而讓機制和制度變得更加有效。
這些觀點是賽雄對華為的理解,也是對經營管理常識的理解。雖然這是他眼中的華為,但是,閱讀此書,可以引發讀者回歸常識去理解企業的經營與管理,這也正是我推薦此書的原因。
多年前我自己在總結華為給中國企業的啟示時,也認為華為帶給我們最重要的啟示就是讓經營與管理回歸常識。看完這本書,我繼續強化了這個認識,同時,我也希望每一位管理者能夠真正理解,做好經營管理就是要回歸到客戶,回歸到客戶價值,回歸到如何激活組織成員等基本常識上來。
與賽雄相識于華為高管培訓的課程上,隨后開始有交流和探討,并邀請他給學院的同學們分享華為案例。他的每一次分享,學生們都深受啟發,也引發學生們去更深入地理解華為、學習華為。現在,他用一本書的方式,更全面地梳理和呈現了華為的經營管理之道,相信對大家會有更多的啟發。
2020年春天至今,疫情危機下的全球經濟格局可能面臨深刻而長期的改變。很多企業面臨著生存的危機,先活下來,然后及時進行調整轉型,是迫切的問題。在企業努力活下來的當下,回歸經營管理的基本常識,會是一個必選項。讀讀這本書,你會有收獲的。正如《道德經》所言:“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