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好問好察 耳聰目明

訓(xùn)曰:人君以天下之耳目為耳目,以天下之心思為心思,何患聞見之不廣?舜惟好問好察,故能明四目、達(dá)四聰,所以稱大智也。

訓(xùn)曰:舜好問而好察邇言,不自用而好問,固美矣;然不可不察其是否也。故又繼之以好察。孟子論用人、用刑則曰:“詢之左右及諸大夫及國人,可謂不自用、不偏聽,而謀之廣矣。然終必繼之以察,而實見其可否,然后信之。”至若舜又曰:“官占惟先蔽志,昆命于元龜。朕志先定,詢謀僉同,鬼神其依,龜筮協(xié)從。”箕子亦曰:“汝則有大疑,謀及乃心,謀及卿士,謀及庶人,謀及卜筮。”此則又先斷之以己意,然后參之于人與鬼神。可見古之圣人或先參眾論,而后審之以獨斷;或先定己見,而后稽之于鬼神。其慎重不茍如此。蓋眾謀獨斷,不容偏廢,但先后異用,而隨事因時可耳。

帝舜

【注釋】

①舜:傳說中上古的賢明君主之一,與堯和禹齊名。

②四聰:能遠(yuǎn)聞四方的聽覺。《書·舜典》:“明四目,達(dá)四聰。”

③邇言:淺近之言,平常之語。

④蔽志:古人占卜時用的一種方法。見于《左傳·哀公十八年》:君子曰:“惠王知志。《夏書》曰:‘官占唯能蔽志,昆命于元龜。’其是之調(diào)乎!”杜預(yù)注:“官占,卜噬之官。蔽,斷也。昆,后也。言先斷意,后用龜也。”

⑤詢謀僉同:指向人征詢的意見與自己一致。

⑥庶人:泛指沒有官爵的平民百姓。

【譯文】

訓(xùn)言說:為人之君,應(yīng)當(dāng)以天下的耳目為自己的耳目,以天下人的心思為自己的心思,何必?fù)?dān)心自己聞見不廣?上古時期的賢明君主舜喜歡問詢于人和觀察,因而眼睛明亮,耳朵靈敏,所以稱這種智為大智。

訓(xùn)言說:舜喜歡征詢別人的意見,同時也注意訪察身邊人說的話。不自以為是,而是喜歡向他人請教,這固然是一種美德;然而,難以分辨別人所說的話是否正確。因此,必須繼續(xù)進(jìn)行考察。孟子在論及用人、用刑時說:“能夠向身邊的人以及諸大夫與國人詢問,可以稱得上不自以為是、不偏聽偏信,并且他的考慮也周全廣泛了。然而,最終還必須對聽到的意見繼續(xù)深入考察,實際驗證是否可行,然后才能相信它。”至于舜又說:“卜官占卜唯有先作出決定,然后再向用以卜噬的龜問命,我的心志已經(jīng)先行決定,征求大家的意見也都與我相同,連鬼神都依從我的意志,卜噬的結(jié)果與我的心志相合。”箕子也說:“你如果有大的疑慮,先自己在心里謀劃清楚,然后認(rèn)真傾聽卿士以及普通百姓的意見,最后再進(jìn)行卜噬。”這種方法就是自己先通過認(rèn)真思考作出決定,然后再參考他人的意見,并且問及于鬼神。由此可見,古代的圣人或者事先參考眾人的言論,對眾人的言論詳加審查,然后自己再作出決定;或者是自己先作出決定,然后再據(jù)眾人的意見以及鬼神的指示進(jìn)行核實。可見其謹(jǐn)慎小心,絲毫不茍且馬虎。這大概是因為眾人的意見和個人作出主觀的判斷和決定,不容許有絲毫的偏廢,只不過是誰先誰后的問題而已,因此,只要做到因事因時而采取不同的方法就可以了。

【解讀】

康熙在訓(xùn)教子孫的過程中,一再強調(diào)廣聽博聞的重要性。作為一個執(zhí)政者,只有“以天下人耳目為耳目,以天下人心思為心思”,才能夠制定出符合人民心意的政策,贏得人民的擁護(hù)與支持。聽天下人所言,想天下人所想,以免閉塞言路,從而使自己心明眼亮,有為而治。歷史上的夏桀、商紂王等昏庸暴虐的君王,都是由于不聽天下人之言,從而招致亡國身死的。正如召公所言:“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即潰,傷人必多。”是否聽得進(jìn)天下人的言論,是否想天下人所想,不僅是衡量一國之君是否賢明的標(biāo)志,同時也是一個國家能否長期發(fā)展的關(guān)鍵。我們當(dāng)今也是這樣,作為領(lǐng)導(dǎo)者,應(yīng)當(dāng)“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多聽多看,多了解廣大民眾的心聲,多關(guān)心人民的疾苦,制定出一系列有益于民的政策和措施,從而使民心歸附,國本永固。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河子市| 区。| 巴楚县| 永福县| 陆川县| 若尔盖县| 环江| 慈溪市| 大冶市| 定安县| 增城市| 赫章县| 景谷| 棋牌| 如东县| 南宫市| 永靖县| 淅川县| 天峻县| 大荔县| 易门县| 仁化县| 黄浦区| 祁连县| 旬邑县| 南华县| 丹江口市| 静海县| 平武县| 洞口县| 岳阳县| 马尔康县| 崇阳县| 衡水市| 罗山县| 灵武市| 舞阳县| 会泽县| 嘉黎县| 丰县| 犍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