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庭訓格言全鑒
- (清)康熙撰 王翠菊 范英梅評注
- 606字
- 2020-07-21 15:35:54
好言好事 無憾盛世
訓曰:春至時和,百花尚鋪一段錦繡①,好鳥且囀②無數佳音,何況為人在世,幸遇升平③,安居樂業。自當立一番好言,行一番好事,使無愧于今生,方為從化之良民④,而無憾于盛世矣。朕深望之。
【注釋】
①錦繡:花紋色彩鮮艷的絲織品。多用來比喻美麗或者美好的事物。此指百花盛開時景色的美麗。
②囀:鳴叫。
③升平:太平。
④從化之良民:聽從教化的順民。
【譯文】
春天來臨,季節變暖,各種花尚且能夠以其鮮艷的姿色為山河裝點絢麗的景色,各種鳥兒還能放開歌喉唱出美妙的聲音,何況作為人生活在世上,有幸遇到太平盛世,有舒適的住宅和一份能夠樂享其成的家業,自然應當立一些好的言論,做一番好的事情,使自己無愧于今生,才能夠成為聽從教化的安善良民,從而無愧于當今的盛世。我殷切希望這種結果早日實現。
【解讀】
花鳥尚知以美景佳音回報春天,人逢盛世,更應當以實際行動稱頌當今的盛世。康熙所說的“立好言”、“行好事”、做一個“從化之良民”,與古人所言的“立功”、“立言”、“立德”如出一轍。孔子云:“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這段訓言,至今仍具有教育意義和現實意義。我們當今也是生逢盛世,也應當立好言,行好事,做一個有利于國家的安善良民。雖然目前我們的國家還有許多不盡如人意之處,但俗話說得好,“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貧。”祖國養育了我們,我們應當懂得感恩。一言一行都要對如何發展我們的國家有利,而不是崇洋媚外,看不起我們自己的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