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庭訓格言全鑒
- (清)康熙撰 王翠菊 范英梅評注
- 1227字
- 2020-07-21 15:36:05
談笑小節 亦必循理
訓曰:朕雖于談笑小節亦必循理。先者大阿哥管養心殿營造事務時,一日,同西洋人徐日升進內。與朕閑談中間,大阿哥與徐日升戲曰:“剃汝之須可乎?”徐日升佯佯不采①,云:“欲剃則剃之。”彼時朕即留意,大阿哥原是悖亂②之人。設曰:“我奏過皇父,剃徐日升之須。”欲剃則竟剃矣。外國之人謂朕:“因戲而剃其須,可乎?”其時朕亦笑曰:“阿哥若欲剃,亦必啟奏,然后可剃。”徐日升一聞朕言,凄然變色,雙目含淚,一言不出。既逾數日后,徐日升獨來見朕,涕泣而向朕曰:“皇上何如斯之神也!為皇子者即剃我外國人之須,有何關系?皇上尚慮及未然,降此諭旨,實令臣難禁受也。”厥后,四十七年,朕不豫時,徐日升聽信外邊亂語,以為朕疾難愈,到養心殿大哭,自怨其無造化③,隨回,至家身故。夫一言可以得人心,而一言亦可以失人心也。
【注釋】
①佯佯不采:假裝不予理會。
②悖亂:違背常理,胡來。
③造化:福氣,運氣。
【譯文】
訓言說:即便是對于談笑小節,我也一定要遵循道理。先前,大阿哥主管養心殿營造事務的時候,一天,他同西洋人徐日升一起進宮。在和我閑談的時候,大阿哥和徐日升開玩笑說:“把你的胡須剃掉可以嗎?”徐日升假裝不理會,說:“要剃就剃吧!”那時候我就注意到大阿哥原來是一個對人大不敬、隨意亂來的人。假使他當時說:“我稟奏過皇阿瑪,讓徐日升剃掉胡須。”如果想要剃的話自然就會剃了。這個外國來的人對我說:“僅僅是因為一句戲言,就要剃掉一個人的胡須,這樣做合適嗎?”那時候我也笑著說:“阿哥如果想剃的話,也一定要啟奏之后,才可以剃。”徐日升一聽到我說這話,臉上立刻顯出一副悲傷的樣子,兩眼浸滿了淚水,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就這樣過了幾天,徐日升單獨來見我,他哭泣著對我說:“皇上您怎么這樣神明啊!作為皇子的阿哥就是真的要剃掉我這個外國人的胡須,又有什么關系呢?皇上尚且能夠考慮到還沒有發生的事情,竟然降下這道諭旨,實在是讓為臣難以承受啊!”后來康熙四十七年,我身體欠安的時候,徐日升聽信外邊的人胡言亂語,誤認為我的病難以治愈,于是就跑到養心殿放聲大哭,一個勁埋怨自己沒有造化,隨即回到家就亡故了。這真是一句話可以得到人心,一句話也可以失去人心啊!
【解讀】
人們常說:言者無意,聽者有心。為了避免不必要的誤會,最好還是“君無戲言”,即便是開玩笑,也要掌握一定的分寸。康熙說得好:一句話可以得到人心,一句話可以失掉人心。這和《論語》中所言的“一言而興邦”“一言而喪邦”道理是一樣的,主要是告誡人們說話要遵循一定的道理,不可隨意談笑。在現實生活中,有時候往往是一句玩笑話或者一句戲言,會造成人與人之間很大的誤會,甚至是終生的遺憾。古人是非常注重言出必行的,很少說玩笑話或者戲言。周成王因為一句戲言而封其小弟叔虞于唐、曾子因為妻子哄兒子的戲言而殺彘、李白講究“三杯吐然諾,五岳倒為輕”等等。這種言出必行以取信于人的做法,對于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尤其是為人父母者對孩子的言傳身教,可以說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