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庭訓格言全鑒
- (清)康熙撰 王翠菊 范英梅評注
- 505字
- 2020-07-21 15:36:03
權衡輕重 不失其經
訓曰:古人有言:“反經合理謂之權①。”先儒亦有論其非者。蓋天下止有一經常不易之理,時有推遷②,世有變易,隨時斟酌③,權衡輕重,而不失其經,此即所謂權也。豈有反經而謂之行權者乎?
【注釋】
①權:應變,暫時變通。
②推遷:推移變遷。
③斟酌:考慮事情、文字等是否可行或是否恰當。
【譯文】
訓言說:古人曾說:“離經叛道卻符合情理,這就叫這權變。”古代的儒者也有認為這種觀點不對的人。天下只有一種恒久不變的真理,那就是時間有推移和變遷,時代有變化和更替,根據時代的變化反復考慮以決定取舍,進一步比較利害得失的大小,但并不違背正道,這就是所謂的權變。哪里有違背正道而稱其行徑為權變的呢?
【解讀】
《周易》云:“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事物變化是避免不了的。然而,對于“變”,人們卻有不同的看法。尤其是離經叛道但卻符合情理的權變,并不為人們所贊同。正當的權變,應當隨著時代變化而變化,同時又不違背正道。時代需要變,沒有變,就沒有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尤其是我們當今處在世界風云多變的時代,更不能故步自封,不變就難以適應世界多變的形勢,但無論怎樣變,都不能改變中華民族的本色。否則,沒有了民族本色,也就沒有了中國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