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自己富有創造力
一個人在身心俱疲、瀕臨極限的情況下,大腦基本上處于僵化的狀態,根本不可能有活力,更不可能有創造力。這是因為大腦的負荷過于沉重,不是處于空的或者半空的狀態,而是被各種煩瑣的事情和迂腐的思想與觀念充斥著,就像容器被塞滿,連插一根針進去的空間都沒有。這樣一來,如何還有空間去思考和創作呢?為此,大腦不但僵化,而且連好的想法也想不出來。
在心理學上,有人主張要懷有空杯心態,意思就是要適時地清空自己,讓自己變成一個有空間的容器,這樣才能接納新的思想和見識,才能有空間去激發創新思維,產生新的思想和見識。大腦恰恰就是這個杯子,只有清除陳舊迂腐的思想,才能給大腦更大的空間,這樣新的思想才能產生,或者被接納。產生的思想就是我們的創新,而被接納的思想就是我們學習和進步的結果。
在正念冥想的過程中,我們恰恰可以感知自己的思想。在感知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對于自己腦海中固有的思想不要妄下定論,否則你就會禁錮于這些思想。純粹地感知,而不要對任何固有的思想進行思考和判斷,也不要在遭遇這些思想的時候止步不前,這樣我們就能有效地開拓思維的領域,從而讓我們的大腦空間變得更加開闊。這樣一來,我們當然就有空間去容納新思想,也給了新思想更多發揮和創造的余地。
在文學領域,有一種類別的文學作品被稱為意識流,這是因為這些文學作品的表述方式很奇特。還記得小時候寫作文的經歷嗎?對于已有的題目,我們要先審題,對于還沒有的題目,我們要自己擬定題目。審題之后,就要緊扣主題開始創作大綱,繼而才能圍繞中心和主題,按照大綱的提示進行創作。可以說,作文就是一場有謀劃的文字表演,我們運用文字來表達內心,或者某一種觀點、感情。與這樣有的放矢的創作過程不同,意識流文學中,文字的流淌看起來好像沒有規律,完全像是人的意識在自發地流動,很多讀者不喜歡看意識流的作品,就是因為覺得意識流很難看懂,而且有些另類。而不管文字怎么隨著意識流淌,它終究都是有思想和主旨的,只是思想和主旨隱藏在意識之下。在進行正念冥想的時候,我們不能去判斷思維,而是要任由思維像意識一樣自然而然地流動。實際上在正念訓練中,這樣的正念冥想方式叫作無選擇意識的正念訓練。如果我們這么去做,就可以跟隨思維的流動在大腦之中開疆拓土。
若我們長時間堅持無選擇的正念訓練,我們的內心便會從浮躁焦慮轉為安寧平靜。在堅持練習的過程中,我們對于思維的感知能力會越來越強,這個時候,我們的內心潛意識層面中有很多知識正如同肥沃的土壤一樣等待挖掘,我們強大的創造力就應運而生。說起來很多人都會感到難以置信,對于大多數人而言,其創造力只有在睡眠狀態中才會達到巔峰,那些千奇百怪、使人匪夷所思的夢就是最好的證明。這是因為在睡眠狀態,我們不會對自己加以控制,冥想與睡眠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也可以說冥想就是清醒狀態下的睡眠。在進入深層次的冥想狀態時,我們甚至會感到靈思泉涌。如果你很細心,你會發現自己越是臨近睡眠狀態,思維越是活躍,而且如果你熱衷于寫作,你的腦海中還會蹦出來很多閃光的金句或者詞語,甚至是段落。而如果你不當即起床把這些妙手偶得的靈感記錄下來,次日清晨起床之后,你基本上已經徹底忘記它們了。
給思維充分的空間去施展和發揮吧,你會發現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你越是在思維方面無所作為,思維反而越是活躍,充滿了活力和創造力。為此,我們要經常進行正念冥想,把大腦放空,讓思維有廣闊的空間可以自由地跳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