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什么你說話孩子就不聽
- 郭春光 王珍珍
- 1362字
- 2020-07-17 13:55:16
優秀的父母從來不用拳頭說話
在中國的傳統思想中,父母教育孩子始終秉承“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觀念,也有人還堅持著“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的觀念。不得不說,這樣的觀念是非常封建的,也導致很多父母教育孩子陷入誤區。還有些父母對于孩子的態度可以以八個字作為總結,即“三天不打,上房揭瓦”,不得不說,這也是簡單粗暴的家庭教育觀念。按照道理來說,現代社會各種觀念更新換代,教育觀念也時時更新,新時代的父母理應不再對孩子這么強權壓制,但還是會有很多父母把傳統的錯誤教育觀念奉為金科玉律,也有極少數父母因為一時沖動而對孩子痛下狠手,甚至失手把孩子毆打致死,也有的父母以極端的方式逼迫孩子走上絕路。當慘劇接二連三地發生,作為父母,作為現代社會中的每一個人,我們不應該努力反思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加理性和從容嗎?
當父母對孩子揚起巴掌、舉起拳頭的那一刻,實際上就是在用自身的強大來壓迫弱小的孩子。試問,當父母老邁,打不動孩子,孩子也成為強壯的成年人,他們還會這么對待孩子嗎?當然不會。所以,盡管愛動手的家長不愿意承認自己是在欺負孩子,但他們的確是在欺負孩子,只不過他們的行為是在潛意識的驅使下做出來的,所以他們絲毫不自覺而已。
2005年,北京發生了一起讓人震驚的親生兒子殺死母親的惡性事件。兒子只有16歲,在殘忍地殺死母親之后,他把母親的尸體藏起來,而后用從母親尸體上搜刮來的幾百元錢去網吧上網。等到有人報案,警察介入,只用了幾天的時間就在網吧里抓到了這個少年。原來,這個少年的學習成績不好,為了督促少年學習,母親經常打罵孩子,導致孩子破罐子破摔,非但學習成績沒有任何進步,反而對母親心生怨恨,最終對母親做出這種慘絕人寰的惡行。
在審判少年期間,法官了解到少年長期在母親的管教和打罵下成長,內心積怨已久,因而當母親再次對他揮舞起拳頭時,他被憤怒沖昏頭腦、被仇恨蒙蔽眼睛,所以才會殺死母親,然后藏起母親的尸體,用從母親尸體上搜刮到的錢去網吧里玩。
親生兒子殺害母親,聽起來簡直匪夷所思,也讓每一個聽聞這個案例的人都不寒而栗,然而,親生兒子為何要殺害母親,這背后的原因則是我們應該深思的。雖然父母生養了孩子,但是孩子并不是父母的附屬品,也不是父母的私有物。作為父母,我們既要養育孩子,也要講究教育的方式方法,這樣才能有效引導孩子快樂成長,讓孩子身心健康、人生無憂。
心理學家經過研究發現,很多父母管教孩子的方式不恰當,導致孩子內心留下陰影,大多數孩子盡管沒有做出出格和過分的舉動,其心理健康卻受到很大影響。實際上,當因為孩子的言行舉止而陷入憤怒狀態時,父母首先要冷靜下來平息怒氣,不妨問問自己生養和教育孩子的目的是什么,這樣既有利于站在孩子的角度上考慮問題,也有利于設身處地為孩子著想、更好地與孩子溝通。在親子關系中,父母往往占據主動和主導地位,就更應該肩負起引導孩子的重任,而做到這一點的前提就是控制好情緒。
任何時候,父母都不要打罵孩子,因為打罵是很糟糕的親子關系處理方式,更加表現出父母對于孩子無計可施因而只能以強勢欺壓孩子的無能。當孩子經常被父母打罵、形成犯錯的人就應該挨打的錯誤觀念后,他在人際相處中也會以同樣的暴力方式對待其他孩子,導致人際關系惡劣。要想成為合格的父母,首先要放下拳頭,這樣才能最大限度與孩子親近、贏得孩子信任,才能讓教育孩子水到渠成、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