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掩飾的悲傷表情
從心理學角度說,如果一個人處于悲傷情緒的狀態,就需要尋找一個有效的渠道釋放,如放聲大哭,找最親近的人哭訴,等等,讓自己內心極度悲傷的情緒得到合理的釋放,如此才不會給自己的身心帶來危害。畢竟,過度的悲傷以及持續時間很長的平靜的悲傷對人的身心是不利的,當一個人長期處于悲傷情緒中,孤獨感、無助感就會不斷襲來,最后,他的身心都會被悲傷漸漸吞噬,直至在悲傷中死亡。不過,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人卻習慣于抑制自己的悲痛,“帶著眼淚的微笑”就是很好的說明,這時我們該如何通過一些微表情來窺透對方的真實情緒呢?
在生活中,有時候人們前一刻還在痛哭,但馬上就要面對家人、朋友,如果不想讓他們擔心,就會刻意地掩飾自己的情緒。例如,眼睛紅紅的,當對方問“怎么了”,他會回答“眼睛進了沙子”。而且,哭泣的聲音是哽咽的,但當他想要掩飾的時候,會先潤潤喉嚨,盡量讓自己的聲音聽起來很正常。其實,再多的掩飾也會露出破綻,從聲音的顫抖中,還是會辨析出他們的情緒是悲傷難過的,他們只不過是在自欺欺人罷了。
那么,在刻意掩飾悲傷情緒的時候,微表情有何呈現呢?
1.嘴部的變化
掩飾的哭泣與痛哭之間的區別在于嘴部的抑制,當緊閉雙眼哭泣的時候,嘴部的動作是為了抑制發聲,降低哭泣的音量。不過,所造成另外的結果是抑制能量的消耗,讓悲傷持續的時間變長。在抑制的悲傷情緒中,需要張嘴發聲哭泣,不過,主觀意識想要掩飾自己的這一表情,它會要求緊閉雙唇,這樣就會讓嘴唇很緊張,有一種向內的壓力對抗向上和向外的力量,這樣嘴部就會有輕微的抖動。
2.扭曲的眉形
當一個人在刻意抑制悲傷的時候,盡管他的表情很快會恢復到正常狀態,但是,在眉頭之間,扭曲的眉形還是會泄露其內心的秘密。扭曲的眉形是悲傷的典型形態特征之一,或許是由于來自痛哭和抑制的糾結,這樣的扭曲形態極具感染力。同時,眉形的扭曲也表示著其內心的糾結與抑制。
通常情況下,當一個人的情緒自然而然地由內而外散發出來的時候,這樣的表情是自然流露的,沒有一絲偽裝的痕跡。不過,當一個人想要刻意地抑制內心的某種情緒時,那么在表情的呈現中,就會露出一些偽裝的痕跡,因為刻意,難免會在某些地方偽裝不到位,以至于在微表情閃現中露出一些端倪。對此,當對方在刻意抑制悲傷情緒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其呈現出來的微表情,仔細揣摩,定會窺探出對方的真實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