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肢體語言心理學(xué)
- 鄧兮
- 698字
- 2020-07-17 13:57:50
隱藏在微表情里的謊言
在美劇《別對我撒謊》中,主人公卡爾用令人意想不到的方法輕松破案。在一個小故事中,他沒有逼供,沒有物證,只是和爆炸案嫌疑人聊了一會兒,捕捉到了對方聳肩、吸鼻子等幾個轉(zhuǎn)瞬即逝的表情、動作,便以此作為線索找出了爆炸物的安置點,這樣的識別無疑讓人目瞪口呆。
或許,有人會疑惑:他憑什么線索破案呢?其實,答案很簡單:微表情。即便表情是可以偽裝的,但一閃即逝的微表情卻是異常真實的。善于識別人心的人往往是利用臉部細微表情動作分析對方的肢體語言和微表情,按照這些判斷對方言語背后的真正意思,然后判斷對方是否在撒謊。
那么,在生活中,如何才能捕捉到細微表情呢?
1.察言觀色
你可以通過察言觀色來判斷對方說的話是否是真的。有可能是一個細微的動作,有可能是一個眼神,也有可能是一個笑容……這些在他臉上、身上表現(xiàn)出來的表情或動作,都在隨時地告訴我們他內(nèi)心究竟在想什么。
2.觀察對方表情是否前后一致
微表情是一種非常快速的表情,持續(xù)時間僅僅為0.04秒至0.2秒,正因為這樣,大多數(shù)人往往不容易察覺到它的存在。但是,如果我們觀察夠仔細,還是能夠從表情的變化之中搜索到一些細微差別的。例如,當一個人在咬緊雙唇沉默的時候,如果你仔細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他緊握拳頭,這表示他內(nèi)心是極其憤怒的,但卻在強忍著。如果在這時,他說:“我沒生氣。”其實,這句話也是假的。
微表情學(xué)者認為,在與人交往中,有90%的非語言信息來自面部,眼、眉、嘴、面部肌肉的細微變化,都會傳遞出不同的信息。在這其中,眼睛集中了面部表情的大部分信息,從眼神中有時可以判斷出一個人是坦誠還是心虛,是誠懇還是偽善;而瞳孔擴大,表示其內(nèi)心的興奮;瞳孔縮小,則表示其內(nèi)心十分厭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