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童表達力提升訓練
- 王瑛
- 1807字
- 2020-07-17 13:47:25
學會思考,才能表達得有條理
很多父母在培養孩子的表達力上都陷入一個誤區,即覺得孩子的表達力是與思考力相分離的,因而總是把孩子的表達力孤立起來看,根本沒想到孩子唯有先形成思考力,才能有條理地表達。同樣的道理,如果孩子的思維很混亂,沒有思考力,那么說起話來一定會顛三倒四,甚至語無倫次。
正如前文所說的,語言是思想的外衣,要想讓孩子擁有良好的語言表達力,父母必須先打造孩子的思考力,從而使孩子有條理地表達,也擁有更多值得表達的東西。當發現孩子的表達力欠缺,而且說起話來常常顛三倒四時,父母應該引起重視,也要意識到提升孩子思考力的重要性。凡事有因才有果,而只有從根源上改善和解決問題,才能讓事情有所好轉,也才能讓很多努力都事半功倍。
小美是一名幼兒園大班的小朋友,已經六歲了,即將上小學一年級。但是,小美的表達能力不是很好,說起話來常常顛三倒四,盡管媽媽經常提醒小美說話要有條理,突出重點,但是始終沒有收到良好的效果。媽媽為此很苦惱,很擔心小美上了一年級之后在語言表達上陷入困境,影響學習。
一天從幼兒園放學回來,小美奶聲奶氣地告訴媽媽:“媽媽,我明天不去上學。打針很疼,我怕疼。老師說明天要打針,會有醫生來學校里?!北M管媽媽把這些語言碎片連起來也的確聽懂了小美的話,但是聽到小美這樣語無倫次的表達,媽媽還是忍不住抓狂。她生氣地問小美:“小美,我都告訴你多少次了,說話要有條理。你怎么就做不到呢?”小美感到很委屈,原本她是向媽媽求助的,沒想到不但沒有如愿以償得到媽媽的幫助,反而被媽媽訓斥了一通。媽媽看著小美委屈的樣子又很心疼,發泄之后,耐心地引導小美:“小美,你為什么明天不想去幼兒園呢?”小美說:“幼兒園明天要打針,要來很多醫生。”媽媽繼續問:“醫生會做什么呢?”小美想了想,說:“醫生會給我們打針,我怕疼。”媽媽又問:“你怕疼和打針之間有什么關系呢?”小美說:“媽媽,你笨啊,醫生給我打針,我不就疼了么!”媽媽終于得到想要的回答,為小美整理思緒:“所以,小美是因為明天幼兒園要打防疫針,所以怕疼,不想打防疫針,才要請假的,對不對?”小美連連點頭,還對著媽媽豎起了大拇指。媽媽笑著鼓勵小美:“小美也像媽媽這樣說一次,好不好?幼兒園明天要打針,小美怕疼,不想打針,所以不想去幼兒園?!毙∶缹W著媽媽說了好幾遍,媽媽又告訴小美:“小美,這樣把原因說在前面,再說結果,就更容易讓人理解了,知道嗎?”小美點點頭。
每次小美說話,媽媽都控制住著急的心理,耐住性子引導小美按照因果順序表達。漸漸地,小美養成了良好的思維習慣,有了富有邏輯性的思維,表達也大有進步,再也不會顛三倒四、混亂無序了。
小美急于表達自己的中心思想,是因為她一心只想著要請假,甚至把請假的原因都忽略了。在這種情況下,父母一味地批評或者訓斥,只會導致孩子的內心感到焦慮,有些孩子甚至在父母劈頭蓋臉的數落聲中,完全不知道自己為何會受到批評。事例中,媽媽意識到發脾氣是不正確的,因而當即改變方式,開始耐心地引導小美說清楚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這樣小美才能串起完整的思路。隨著媽媽的堅持,小美的思考能力越來越強,表達能力自然也水漲船高。
很多孩子之所以表達混亂,也有可能是因為著急。他們還沒有想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就急于表達,急于達成自己的目標,因而總是語無倫次。殊不知,唯有完成表達,才能達到預期的表達效果,沒頭沒尾或者斬頭去尾的表達,是很難讓人理解的??偠灾?,思考與表達缺一不可,而且思考還要進行在表達前面。作為父母,要想提升孩子的表達能力,就一定要培養孩子的思考力,從而讓孩子在理性思維的指揮下,有條理地表達。
人們常常用“說話不經大腦”來形容那些不經過思考就盲目表達的人,是因為思考是表達的基礎和先決條件。為了培養孩子的思考力,父母要抓住一切機會引導孩子思考。諸如讓孩子一邊思考一邊回答問題,等待孩子用心思考出結果,或者在引導孩子思考時,培養孩子的發散性思維,從而讓孩子具備從各個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為了使孩子的思維能力不斷發展,父母還應該有創新意識,不要只滿足于孩子給出中規中規的答案,要知道創新能力對于孩子而言是至關重要的,它不但有利于培養孩子的思考力和表達力,而且對于孩子的一生都會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孩子不喜歡一味的說教,為了讓孩子有興趣提升思考力和表達力,父母還可以采取游戲的方式寓教于樂,讓孩子對于游戲樂此不疲,也在玩耍的過程中不斷地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