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不茍

【原典】

君子行不貴茍難,說不貴茍察,名不貴茍傳,唯其當之為貴。故懷負石而赴河,是行之難為者也,而申徒狄能之;然而君子不貴者,非禮義之中也。山淵平,天地比,齊、秦襲,入乎耳,出乎口,鉤有須,卵有毛,是說之難持者也,而惠施、鄧析能之;然而君子不貴者,非禮義之中也。盜跖吟口,名聲若日月,與舜、禹倶傳而不息;然而君子不貴者,非禮義之中也。故曰:君子行不貴茍難,說不貴茍察,名不貴茍傳,唯其當之為貴?!对姟吩唬骸拔锲溆幸?,維其時矣。”此之謂也。

君子易知而難狎,易懼而難脅,畏患而不避義死,欲利而不為所非,交親而不比,言辯而不辭。蕩蕩乎,其有以殊于世也。

君子能亦好,不能亦好;小人能亦丑,不能亦丑。君子能則寬容易直以開道人,不能則恭敬縛絀以畏事人[1];小人能則倨傲僻違以驕溢人,不能則妒嫉怨誹以傾覆人。故曰:君子能則人榮學(xué)焉,不能則人樂告之;小人能則人賤學(xué)焉,不能則人羞告之。是君子、小人之分也。

君子寬而不慢[2],廉而不劌,辯而不爭,察而不激,直立而不勝,堅強而不暴,柔從而不流,恭敬謹慎而容,夫是之謂至文?!对姟吩唬骸皽販毓?,維德之基。”此之謂矣。

君子崇人之德,揚人之美,非諂諛也;正義直指,舉人之過,非毀疵也;言己之光美,擬于舜、禹,參于天地,非夸誕也;與時屈伸,柔從若蒲葦,非懾怯也;剛強猛毅,靡所不信,非驕暴也。以義變應(yīng),知當曲直故也?!对姟吩唬骸白笾笾右酥?;右之右之,君子有之?!贝搜跃右粤x屈信變應(yīng)故也。

君子,小人之反也。君子大心則敬天而道,小心則畏義而節(jié);知則明通而類,愚則端愨而法;見由則恭而止,見閉則敬而齊;喜則和而治,憂則靜而理;通則文而明,窮則約而詳。小人則不然,大心則慢而暴,小心則淫而傾;知則攫盜而漸,愚則毒賊而亂;見由則兌而倨,見閉則怨而險;喜則輕而翾[3],憂則挫而懾;通則驕而偏,窮則棄而儑[4]。傳曰:“君子兩進,小人兩廢。”此之謂也。

君子治治,非治亂也。曷謂邪?曰:禮義之謂治,非禮義之謂亂也。故君子者,治禮義者也,非治非禮義者也。然則國亂將弗治與?曰:國亂而治之者,非案亂而治之之謂也。去亂而被之以治;人污而修之者,非案污而修之之謂也,去污而易之以修。故去亂而非治亂也,去污而非修污也。治之為名,猶曰君子為治而不為亂,為修而不為污也。

君子絜其身而同焉者合矣,善其言而類焉者應(yīng)矣。故馬鳴而馬應(yīng)之,牛鳴而牛應(yīng)之,非知也,其勢然也。故新浴者振其衣,新沐者彈其冠,人之情也。其誰能以己之潐潐[5],受人之搣搣者哉[6]

君子養(yǎng)心莫善于誠,致誠則無它事矣,唯仁之為守,唯義之為行。誠心守仁則形,形則神,神則能化矣;誠心行義則理,理則明,明則能變矣。變化代興,謂之天德。天不言而人推高焉,地不言而人推厚焉,四時不言而百姓期焉。夫此有常,以至其誠者也。君子至德,嘿然而喻,未施而親,不怒而威。夫此順命,以慎其獨者也。善之為道者,不誠則不獨,不獨則不形,不形則雖作于心,見于色,出于言,民猶若未從也,雖從必疑。天地為大矣,不誠則不能化萬物;圣人為知矣,不誠則不能化萬民;父子為親矣,不誠則疏;君上為尊矣,不誠則卑。夫誠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唯所居以其類至,操之則得之,舍之則失之。操而得之則輕,輕則獨行,獨行而不舍則濟矣。濟而材盡,長遷而不反其初,則化矣。

君子位尊而志恭,心小而道大,所聽視者近而所聞見者遠。是何邪?則操術(shù)然也。故千人萬人之情,一人之情是也。天地始者,今日是也;百王之道,后王是也。君子審后王之道而論于百王之前,若端拜而議。推禮義之統(tǒng),分是非之分,總天下之要,治海內(nèi)之眾,若使一人,故操彌約而事彌大。五寸之矩,盡天下之方也。故君子不下室堂而海內(nèi)之情舉積此者,則操術(shù)然也。

有通士者,有公士者,有直士者,有愨士者,有小人者。上則能尊君,下則能愛民,物至而應(yīng),事起而辨,若是,則可謂通士矣。不下比以闇上,不上同以疾下,分爭于中,不以私害之,若是,則可謂公士矣。身之所長,上雖不知,不以悖君;身之所短,上雖不知,不以取賞;長短不飾,以情自竭,若是,則可謂直士矣。庸言必信之,庸行必慎之,畏法流俗而不敢以其所獨甚,若是,則可謂愨士矣。言無常信,行無常貞,唯利所在,無所不傾,若是,則可謂小人矣。

公生明,偏生闇,端愨生通,詐偽生塞,誠信生神,夸誕生惑。此六生者,君子慎之,而禹、桀所以分也。

欲惡取舍之權(quán):見其可欲也,則必前后慮其可惡也者;見其可利也,則必前后慮其可害也者;而兼權(quán)之,孰計之,然后定其欲惡取舍。如是,則常不失陷矣。凡人之患,偏傷之也。見其可欲也,則不慮其可惡也者;見其可利也,則不顧其可害也者。是以動則必陷,為則必辱,是偏傷之患也。

人之所惡者,吾亦惡之。夫富貴者則類傲之,夫貧賤者則求柔之。是非仁人之情也,是奸人將以盜名于晻世者也,險莫大焉。故曰:盜名不如盜貨。田仲、史鰌不如盜也。

【注釋】

[1]繜(zūn):通“撙”,抑制。絀:通“黜”。

[2]僈:怠惰,懈怠。

[3]翾(xuān):通“儇”,輕佻。

[4]偈(án):通“隰”,卑下。

[5]潐(jiào):明察。

[6]搣搣(huò huò):不明。

【譯文】

君子對于行為,不以不正當?shù)碾y能為可貴;對于學(xué)說,不以不正當?shù)拿鞑鞛閷氋F;對于名聲,不以不正當?shù)牧鱾鳛檎滟F;只有它們符合了禮義才是寶貴的。所以懷里抱著石頭而投河自殺,這是難以做到的行為,但申徒狄卻能夠這樣做;然而君子并不認為他的行為可貴,原因就在于它不符合禮義的中正之道。高山和深淵高低相等,天和地高低一樣,齊國、秦國相毗連,從耳朵中進去從嘴巴里出來,女人有胡須,蛋有羽毛,這些都是難以把握的學(xué)說,但惠施、鄧析卻能論證它們;然而君子并不認為他們的學(xué)說可貴,原因就在于它們不符合禮義的中正之道。盜跖為人們所廣泛傳頌,名聲就如同太陽、月亮一樣,沒有人不知道,和舜、禹等一起流傳而永不磨滅;然而君子并不認為他的名聲可貴,原因就在于它不符合禮義的中正之道。因此說:君子對于行為,不以不正當?shù)碾y能為可貴;對于學(xué)說,不以不正當?shù)拿鞑鞛閷氋F;對于名聲,不以不正當?shù)牧鱾鳛檎滟F;只有它們符合了禮義才是寶貴的?!对娊?jīng)》上說:“既要有其物,又要得其時?!闭f的就是這個道理。

君子容易結(jié)交卻不可褻瀆,容易恐懼卻難以脅迫,害怕禍患卻甘愿為正義付出生命,希望得利卻不做錯誤的事,與人結(jié)交很親密卻不結(jié)黨營私,言談雄辯但不玩弄辭藻。胸懷是多么寬廣啊,他是和世俗有所不同的。

君子無論是有才能還是沒有才能都是美好的,而小人無論是有才能還是沒有才能都是丑惡的。君子有才能,就寬宏大量、誠心誠意地來啟發(fā)引導(dǎo)別人;沒有才能,就恭恭敬敬謙虛退讓來小心侍奉別人。小人有才能,就驕傲自大邪僻悖理地來傲視欺凌別人;沒有才能,就嫉妒怨恨誹謗來傾軋搞垮別人。因此說:君子有才能,那么別人就會以向他學(xué)習為榮;沒有才能,那么別人就會樂意告訴他知識。小人有才能,那么別人就會以向他學(xué)習為恥;沒有才能,那么別人就不愿意告訴他什么。這就是君子和小人的區(qū)別。

君子寬宏大量卻不懈怠馬虎,方正守節(jié)卻不尖刻傷人,能言善辯卻不去爭吵,洞察一切卻不過于激切,卓爾不群卻不盛氣凌人,堅定剛強卻不粗魯兇暴,寬柔和順卻不隨波逐流;恭敬謹慎卻待人寬和。這可以稱為最文雅最合乎禮義的了?!对娊?jīng)》上說:“溫柔謙恭的人們,是以道德為根本?!闭f的就是這樣的人啊。

君子推崇別人的德行,贊揚別人的優(yōu)點,并非出于諂媚阿諛;公正地議論、直接地指出別人的過錯,并非出于誹謗污蔑;稱說自己的美好,可以和舜、禹相比擬,和天地相并列,并非出于浮夸欺騙;隨著時勢的變化或退或進,柔順得就如同香蒲和蘆葦一樣,并非出于膽小怕事;剛強堅毅,沒有什么地方不挺直,并非出于驕橫兇暴。這些都是能夠遵照道義來隨機應(yīng)變、通曉因時或伸或屈的緣故啊?!对娊?jīng)》中說:“該在左就在左,君子在左無不可;該在右就在右,君子在右也常有?!边@說的就是君子能根據(jù)道義來屈伸進退隨機應(yīng)變的事。

君子,與小人相反。倘若君子往大的方面用心,就會敬奉自然而遵循規(guī)律;倘若往小的方面用心,就會敬畏禮義而有所節(jié)制;倘若聰明,就會明智通達而觸類旁通;倘若愚鈍,就會端正誠篤而遵守法度;倘若得到任用,就會恭敬而不放縱;倘若不被任用,就會戒慎而整治自己;倘若高興,就會平和地去治理;倘若憂愁,就會冷靜地去處理;倘若顯貴,就會文雅而明智;倘若貧困,就會自我約束而明察事理。小人就不是這樣,倘若往大的方面用心,就會傲慢而粗暴;倘若往小的方面用心,就會邪惡而傾札別人;倘若聰明,就會巧取豪奪而用盡心機;倘若愚鈍,就會狠毒殘忍而作亂;倘若得到任用,就會高興而傲慢;倘若不被任用,就會怨恨而險惡;倘若高興,就會輕浮而急躁;倘若憂愁,就會垂頭喪氣而心驚膽戰(zhàn);倘若顯貴,就會驕橫而不公正;倘若貧困,就會自暴自棄而志趣卑下。古書上說:“君子在相對的兩種情況下都在進步,小人在相對的兩種情況下都在墮落?!闭f的就是這種情況。

君子治理安定的國家,而不治理混亂的國家。這是什么意思呢?這是說:符合禮義叫作安定,違背禮義叫作混亂。因此君子治理符合禮義的國家,而不治理違背禮義的國家。那么國家混亂就不進行治理了嗎?回答說:國家混亂而去治理,并非依據(jù)原有的混亂去治理,而是要先除去混亂,再進行治理。這就如同一個人的品行有污穢需要整治,并非在污移的基礎(chǔ)上去整治它,而是去掉污移換上美好的品行。因此除去混亂并不等于整治混亂,除去污穢并不等于整治污穢。治理作為一個概念,就好比是說君子只治理安定的國家而不治理混亂的國家,只做美好的事而不做污穢的事。

君子潔身自好,那么與其志同道合的人就會聚攏而來;完善自己的學(xué)說,那么與其觀點相同的人就會前來響應(yīng)。所以馬鳴叫就有馬來應(yīng)和它,牛鳴叫就有牛來應(yīng)和它,并非由于它們富有智慧,而是客觀形勢就是如此。所以剛洗過澡的人總要抖一下自己的衣服,剛洗過頭的人總要彈一下自己的帽子,這是人之常情啊。有誰能讓自己的潔白,蒙受別人的玷污呢?

君子修身養(yǎng)性沒有比真誠更好的了,做到了真誠,那就沒有其他的事情了,只需堅守仁德、奉行道義就可以了。真心實意地堅守仁德,仁德就會在行為上表現(xiàn)出來,仁德在行為上表現(xiàn)出來,就顯得神明,顯得神明,就可以感化他人了;真心實意地奉行道義,就會變得理智,顯得理智,就能明察事理,明察事理,就可以改造別人了。改造和感化交相作用,叫作天然的德行。上天不言說而人們都仰慕它的高遠,大地不言說而人們都推崇它的深厚,四季不言說而人們都知道它們的變化。它們都是由于有各自的規(guī)律而達到真誠的,所以君子有了極高的德行,雖然沉默不言人們也都會明白,沒有布施恩惠人們也來親近,不用發(fā)怒也很威嚴。這是順從了天道,真誠地專一于仁義。君子改造感化人之道是這樣的:如果不真誠,就無法專一于仁義;無法專一于仁義,德行就不能在日常行動中表現(xiàn)出來;德行不能在日常行動中表現(xiàn)出來,那么即使發(fā)自內(nèi)心,表現(xiàn)在臉色上,發(fā)表在言論中,人們?nèi)匀徊粫槒乃?;即使順從他,也一定遲疑不決。天地要算大的了,不真誠就無法化育萬物;圣人要算明智的了,不真誠就無法感化萬民;父子之間要算親密的了,不真誠就會疏遠;君主要算尊貴的了,不真誠就會受到鄙視。真誠,是君子的操守,也是政事的根本所在。只要立足于真誠,同類就會聚攏來了;保持真誠就會獲得同類,丟掉真誠就會失去同類。保持真誠而獲得了同類,那么感化他們就容易了;感化他們?nèi)菀琢耍敲瓷鳘毜淖黠L就能流行了;慎獨的作風流行了再緊抓不放,那么人們的真誠就養(yǎng)成了。人們的真誠養(yǎng)成了,他們的才能就會完全發(fā)揮出來,使人們永遠地趨向于真誠而不返回到他們邪惡的本性上,那么人們就完全被教化了。

君子的地位尊貴而態(tài)度謙恭,心只有方寸之地但志向很遠大,能聽到、能看到的很近,而見多識廣。這是什么原因呢?是君子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才能這樣。因為那千千萬萬個人的心情,和一個人的心情是一樣的;天地剛形成時的情形,和今天是一樣的;上百代帝王的統(tǒng)治之道,和后代帝王是一樣的。君子審察了當代帝王的統(tǒng)治之道,從而再去考察上百代帝王之前的政治措施,就像端正身體拱著手來議論般從容不迫。推究禮義的綱領(lǐng),分清是非的界限,總攬?zhí)煜碌囊I(lǐng),治理天下的百姓,與役使一個人是同一個道理。所以掌握的方法越簡約,能辦成的事業(yè)就越大;就像五寸長的曲尺,能夠畫出天下所有的方形一樣。所以君子不用走出內(nèi)室廳堂而天下的情況就都聚集在他這里了,這是因為掌握了一定的方法。

有通達事理的人,有公正無私的人,有耿直爽快的人,有拘謹誠實的人,還有小人。上能尊敬君主,下能愛護百姓,事情來了能應(yīng)付,事情發(fā)生了能處理,像這樣就可以稱得上是通達事理的人了。不在下面互相勾結(jié)去愚弄君主,不向上迎合君主去殘害臣民,在一些事情中有了分歧爭執(zhí),不以個人的私利去損害別人,像這樣就可以稱得上是公正無私的人了。個人的優(yōu)點,君主即使不知道,也不會因此而怨恨;個人的缺點,君主即使不知道,也不因此騙取獎賞;優(yōu)點和缺點都不加掩飾,都真實地表露出來,像這樣就可以稱得上是耿直爽快的人了。說一句平常的話也一定老老實實,做一件平常的事也一定小心謹慎,不敢效法流行的習俗,也不敢干他自己特別愛好的事,像這樣就可以稱得上是拘謹誠實的人了。說話經(jīng)常不誠實,行為經(jīng)常不忠貞,只要是有利可圖的地方,就沒有不使他傾倒的,像這樣就可以說是小人了。

公正會產(chǎn)生聰明,偏私會產(chǎn)生愚昧;端正謹慎會產(chǎn)生通達,欺詐虛偽會產(chǎn)生閉塞;誠實可信會產(chǎn)生神明,大言自夸會產(chǎn)生糊涂。這六種相生,君子要謹慎對待,它也是禹和桀不同的地方。

喜愛還是厭惡、獲取還是舍棄的權(quán)衡標準是:看到自己喜歡的事物,就必須前前后后考慮一下它可惡的一面;看見有利可圖的事情,就必須前前后后考慮一下它可能造成的危害;兩方面權(quán)衡一下,仔細考慮一下,然后決定是喜歡還是厭惡、是獲取還是舍棄。如此,就不會經(jīng)常出現(xiàn)偏差了。大凡人們的禍患,往往都是片面性害了他們:看到自己喜歡的事物,就不考慮它可惡的一面;看見有利可圖的事情,就不去反顧一下它可能造成的危害。因此行動起來就必然失足,做了就必然受辱,這是片面性害了他們而造成的禍患啊。

別人所厭惡的,我也厭惡它。對那富貴的人一律傲視,對那貧賤的人一味屈就,這并不是仁人的性情,這是奸詐邪惡之徒借以在黑暗的社會里盜取名譽的手段,用心再險惡不過了。所以說:“欺世盜名的不如偷竊財物的?!碧镏?、史鰌還不如一個賊。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宁县| 古田县| 唐河县| 龙南县| 德阳市| 盖州市| 浠水县| 南漳县| 新宁县| 团风县| 岳阳市| 无锡市| 于都县| 凤阳县| 永川市| 黑水县| 自贡市| 宝清县| 淳安县| 吕梁市| 哈巴河县| 明光市| 鄂托克前旗| 大竹县| 广饶县| 乳源| 故城县| 富宁县| 湖北省| 朝阳县| 遵义市| 湖口县| 环江| 阿尔山市| 普洱| 寿阳县| 韶山市| 天门市| 白山市| 长沙县| 兴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