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四章 春分:楊柳青青,鶯飛草長

晝夜等長,陰陽相半,嚴寒逝去,氣溫回升,遼闊大地上,桃紅李白迎春黃。

春分與氣象農事

〇春分時節的氣象特色

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點,也就是每年陽歷的3月21日前后,太陽到達黃經0°的時候。分者,半也,這一天為春季的一半,故叫春分。春分在中國古歷中的記載為:“春分前三日,太陽入赤道內。”也就是說在春分這一天,太陽位于赤道的正上方,晝夜持續時間幾乎相等,各為12小時。春分過后,太陽的位置逐漸北移,開始晝長夜短。所以春分在古時又被稱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也有記載:“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另《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說:“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另有《明史·歷一》說:“分者,黃赤相交之點,太陽行至此,乃晝夜平分。”所以,春分的意義有兩方面,一是指一天時間白天黑夜平分;二是古時以立春至立夏為春季,春分正當春季三個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春分過后,除了全年皆冬的高寒山區和北緯45°以北的地區外,我國各地日平均氣溫均穩定升達0℃以上。嚴寒已經逝去,氣溫回升較快,尤其是華北地區和黃淮平原,日平均氣溫幾乎與多雨的沿江江南地區同時升達10℃以上而進入明媚的春季。遼闊的大地上,岸柳青青,鶯飛草長,小麥拔節,油菜花香,桃紅李白迎春黃,而華南地區更是一派暮春景象。從氣候規律說,這時江南的降水迅速增多,進入春季“桃花汛”期。

春分時節,南方北方都是春意融融的大好時節。對于春分景色,歐陽修曾有過一段精彩的描述:“南園春半踏青時,風和聞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長蝴蝶飛。”

※春分三候

我國古代將春分的十五天分為三候:“一候元鳥至,二候雷乃發聲,三候始電。”是說春分日后,燕子便從南方飛來了,下雨時天空要打雷并發出閃電。

〇春分時節的農事活動

春分一到,雨水明顯增多,我國平均地溫已穩定在10度,這是氣候學上所定義的春季溫度。而春分節氣后,氣候溫和,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雨水充沛,陽光明媚,越冬作物進入春季生長階段。南方大部分地區各地氣溫則繼續回升,但一般不如雨水至春分這段時期上升得快。3月下旬平均氣溫華南北部多為13℃~15℃,華南南部多為15℃~16℃。高原大部分地區已經雪融冰消,旬平均氣溫5℃~10℃。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等河谷地區氣溫最高,平均已達18℃~20℃。南方除了邊緣山區以外,平均十有七八年日平均氣溫穩定上升到12℃以上,有利于水稻、玉米等作物播種,植樹造林也非常適宜。但是,春分前后華南常常有一次較強的冷空氣入侵,氣溫顯著下降,最低氣溫可低至5℃以下。有時還有小股冷空氣接踵而至,形成持續數天低溫陰雨,對農業生產不利。根據這個特點,應充分利用天氣預報,抓住冷尾暖頭適時播種。

“春分麥起身,一刻值千金”,春耕進入繁忙階段,需水量較大,但在“春雨貴如油”的東北、華北和西北廣大地區降水依然很少,所以廣大農民要做好蓄水準備。

了解春分傳統民俗

這一時節,草長鶯飛,柳暗花明,是出游的好時節,人們不僅可以游玩踏青,還可以品嘗到鮮嫩的菜蔬。

〇豎蛋

“春分到,蛋兒俏。”在每年的春分來臨之際,許多地方的人都會玩一種叫作“豎蛋”的游戲。玩法簡單易行且富有趣味:選擇一個光滑勻稱、剛生下四五天的新鮮雞蛋,輕輕地在桌子上把它豎起來。雖然失敗者頗多,但成功者也不少。

為什么會有春分這一天雞蛋比較容易豎起來這種說法呢?首先,春分是南北半球晝夜都一樣長的日子,呈66.5度傾斜的地球地軸與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平面處于一種力的相對平衡狀態,有利于豎蛋;其次,春分正值春季的中間,不冷不熱,花紅草綠,人心舒暢,思維敏捷,動作利索,易于豎蛋成功;最后,雞蛋的表面高低不平,有許多凸起的“小山”。“山”高0.03毫米左右,山峰之間的距離在0.5~0.8毫米之間。根據三點構成一個三角形和決定一個平面的道理,只要找到三個“小山”和由這三個“小山”構成的三角形,并使雞蛋的重心線通過這個三角形,那么這個雞蛋就能豎立起來了;此外,最好要選擇生下后4~5天的雞蛋,這是因為此時雞蛋的蛋黃素帶松弛,蛋黃下沉,雞蛋重心下降,有利于雞蛋的豎立。

〇吃春菜

昔日四邑(現在加上鶴山為五邑)的開平蒼城鎮的謝姓,有個不成節的習俗,叫作“春分吃春菜”。春菜是一種野莧菜,鄉人稱為“春碧蒿”。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春菜。在田野中搜尋時,多是嫩綠的,細細棵,約有巴掌那樣長短。采回的春菜一般家里與魚片“滾湯”,名曰“春湯”。有順口溜道:“春湯灌臟,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因此,這個習俗祈求的還是家宅安寧,身壯力健。

〇送春牛

春分到來之時會出現挨家送春牛圖的。就是把二開紅紙或黃紙印上全年農歷節氣,再印上農夫耕田圖樣,名曰“春牛圖”。送圖者都是些民間善言唱的人,主要說些春耕和吉祥不違農時的話,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見啥說啥,說得主人樂到給錢為止,言詞雖隨口而出,卻句句有韻動聽,俗稱“說春”,說春人便叫“春官”。

〇粘雀子嘴

春分這一天農民都會放假,每家都要煮湯圓吃湯圓。這時候要把不用包心的湯圓十多個或二三十個煮好,用細竹叉扦著置于室外田邊地坎,名曰“粘雀子嘴”,防止雀子來破壞莊稼。

希望用湯圓將麻雀的嘴粘住當然只是農民們的美好愿望罷了,不過這也說明了一個道理,那就是湯圓的黏性比較大,不易消化,因此不宜多食。

〇放風箏

春分期間風和日麗,是孩子們放風箏的好時候,甚至大人們也參與其中。風箏類別有王字風箏、鰱魚風箏、瞇蛾風箏、雷公蟲風箏、月兒光風箏等等,大者有兩米高,小的也有兩三尺。市場上有賣風箏的,多比較小,適合于小孩子們玩耍,而較大的大多數都是自己糊的,放時還要相互競爭看誰放得高。

〇春祭

二月春分,開始掃墓祭祖,也叫春祭。掃墓前先要在祠堂舉行隆重的祭祖儀式,殺豬、宰羊,請鼓手吹奏,由禮生念祭文,帶引行三獻禮。掃墓開始時,首先掃祭開基祖和遠祖墳墓,全族和全村都要出動,規模很大,隊伍往往達幾百甚至上千人。開基祖和遠祖墓掃完之后,然后分房掃祭各房祖先墳墓,最后各家掃祭家庭私墓。大部分客家地區春季祭祖掃墓,都從春分或更早一些時候開始,最遲清明要掃完。關于掃墓的時間問題有一種說法,謂清明后墓門就關閉,那時候再掃祖先英靈就受用不到了。

〇拜神

春分前后的民俗節日有二月十五日開漳圣王誕辰。開漳圣王又稱“陳圣王”,為唐代武進士陳元光,對漳州有功,死后成為漳州守護神。二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誕辰,每逢誕辰,信徒們前往各觀音寺廟祭拜。另外,二月二十五日又是三山國王祭日。三山國王是指廣東省潮州府揭陽縣的獨山、明山、巾山三座山的山神,早年由潮州客家移民尊為守護神,因此信徒以客籍人士為主。

春分時節的養生保健

〇春分養生知識

由于春分節氣平分了晝夜、寒暑,人們在保健養生時應注意保持人體的陰陽平衡狀態。這一法則無論在精神、飲食、起居等方面的調攝上,還是在自我保健和藥物的使用上都是至關重要的。而如何在養生中運用陰陽平衡規律,協調機體功能,達到機體內外的平衡狀態,使人體這一有機的整體始終保持一種相對平靜、平衡的狀態是養生保健的根本。

《素問·至真要大論》有言:“謹察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是說人體應該根據不同時期的陰陽狀況,使“內在運動”也就是臟腑、氣血、精氣的生理運動,與“外在運動”即腦力、體力和體育運動和諧一致,保持“供銷”關系的平衡。不適當運動則會破壞人體內外環境的平衡,加速人體某些器官的損傷和生理功能的失調,進而引起疾病的發生,縮短人的壽命。

現代醫學研究證明,新陳代謝的不協調,可導致體內某些元素不平衡狀態的出現,即有些元素的積累超量,有些元素的含量不足,從而致使早衰和疾病的發生。而一些非感染性疾病都與人體元素平衡失調有關。如當前世界上危害人類健康最大的心血管病和癌癥,都與體內物質交換平衡失調密切相關,究其根本原因,均是陰陽失調之故。因此,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根據不同的生理特點,調整相應的飲食結構,補充必要的微量元素,維持體內各種元素的平衡,將會有益于我們的健康。

《素問·骨空論》有言:“調其陰陽,不足則補,有余則瀉。”傳統飲食養生與中醫治療均可概括為補虛和瀉實兩方面。如益氣、養血、滋陰、助陽、填精、生津為補虛;解表、清熱、利水、瀉下、祛寒、祛風、燥濕等方面則可視為瀉實。中醫養生實踐證明,無論補或瀉,都應堅持調整陰陽,以平為期的原則,科學地進行飲食保健,才能有效地防治很多非感染性疾病。

〇春分時節的疾病預防

春分時節前后是草木生長萌芽期,人體血液正處于旺盛時期,激素水平也處于相對高峰期,此時易發常見的非感染性疾病有高血壓、月經失調、痔瘡及過敏性疾病等。為了預防這些疾病,請在平時生活中多多注意以下幾點。

● 提高居室的舒適度

在春分時節,暖濕氣流活躍,冷空氣活動也很頻繁,因此,陰雨天氣較多,將居室安排得舒適而有序,對身心的健康很有益處。比如,將客廳布置得溫和舒暢,同室外的陰雨天氣形成反差,又同風和日麗的天氣相和諧;將臥室布置得溫馨適意,室內的溫度保持在14℃~16℃之間,會給人一種溫馨靜謐的感覺;將書房布置得明亮溫和,空氣清新,但又不濕氣太重,能給人以品味高雅的感覺;飯廳注重色彩搭配,會喚起人的食欲;將陽臺布置成一個小花園,鮮花絢麗,清香四溢,空氣清新,悅人心目,這種營造出來的小氣候既可以解人體疲勞,又能使人心安神怡。

● 調整生活細節

春分時節,天地間陰陽交合,春天高氣調和,萬物新生。人們可以晚點睡,早點起,定時睡眠。逐漸開始晨練,最好的方法是散步、慢跑、打太極拳等。定量用餐,以達陰陽互補。當然,還要順應節氣變化,注意增減衣服,保持心情愉快、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特別要防盛怒。

● 合理的飲食調養

在此節氣的飲食調養,應當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能夠保持機體功能協調平衡的膳食。

春分時節“吃”的學問

〇春分飲食宜忌:注意寒熱均衡

在春分時節,飲食調養方面要禁忌偏寒、偏熱、偏升、偏降的飲食習慣,保持寒熱均衡,也不適宜飲用過肥膩的湯品。如在烹調魚、蝦、蟹等寒性食物時,其原則必佐以蔥、姜、酒、醋類溫性調料,以防止本菜肴性寒偏涼,食后有損脾胃而引起脘腹不舒之弊;又如在食用韭菜、大蒜、木瓜等助陽類菜肴時常配以蛋類滋陰之品,以達到陰陽互補之目的。

宜食:粳米、赤小豆、金針菜、蘿卜、平菇、芋頭、鵪鶉肉、鱔魚、蘆筍、紫薯等。

忌食:咸魚、辣椒、咖喱、胡椒、羊肉、狗肉、大蔥等。

〇春分食譜攻略

拌茄泥

用料:

茄子250克,鹽5克,香油5克,蒜泥5克,醬油15克。

做法:

將茄子削皮,切成兩半,裝在盆內上蒸籠蒸爛,然后將蒸爛的茄子晾涼,放醬油、香油、蒜泥、鹽拌勻即可食用。

功效:祛風清熱,又可健脾,尤適宜于在春季感受溫熱之邪者。

鵪鶉肉片

用料:

鵪鶉肉100克,冬筍10克,水發口蘑5克,黃瓜15克,雞蛋清0.5個,醬油、料酒、花椒水、精鹽、淀粉、味精、湯各適量。

做法:

將鵪鶉肉切成薄片,用雞蛋清和淀粉拌勻;將冬筍、口蘑、黃瓜均切成片,再在鍋內放入豬油,五成熱時,將鵪鶉肉片放入,炒熟后倒入漏勺內;最后將湯放入鍋內,加入精鹽、料酒、花椒水、醬油、冬筍、口蘑、黃瓜和炒熟的鵪鶉肉片,燒開后,打去浮沫,放入少許味精即成。

功效:補五臟、益中氣,適用于身體虛弱、臟腑功能減退者。

首烏肝片

用料:

首烏液20毫升,鮮豬肝250克,木耳20克,青菜葉少許,蔥、姜、味精、醬油適量。

方法:

先把豬肝洗凈、切片,再用少量首烏液、鹽、淀粉拌勻,放入燒熱油中滑熘,再與木耳、青菜、剩余的首烏液、蔥、姜、味精、醬油等炒熟即成。首烏液可用新鮮首烏榨汁,或用干首烏濃煎成汁。

功效:健身益壽,人人皆可食用。

核桃淮山藥羹

用料:

核桃仁15克,淮山藥20克,冰糖少許。

做法:

將核桃仁炒香,同淮山藥共研成細粉;冰糖放滾水中溶化成汁;將適量水加入鋁鍋內,燒滾后,將核桃仁與淮山藥粉、冰糖汁倒入鍋內,不斷攪拌,待成漿糊狀即成。

功效:健脾除濕,固腎止遺,適用于脾胃虛弱、大便燥結、陽痿、遺精、帶下者。

禁忌:腸炎腹瀉者忌服。

姜韭牛奶羹

用料:

生姜25克,韭菜250克,牛奶250克。

做法:

將韭菜除去雜質、黃葉,洗凈切碎,生姜洗凈切碎;將韭菜、生姜搗碎絞汁,放入鍋內加入牛奶,加水適量,將鍋置武火上燒沸即成。

功效:溫中行氣,散血解毒,適用于胃寒型胃潰瘍、慢性胃炎、胃脘痛、嘔惡者。

品味春分文化情趣

〇品春分詩詞

仲春郊外

【唐】王勃

東園垂柳經,西堰落花津。

物色連三月,風光絕四鄰。

鳥飛村覺曙,魚戲水知春。

初轉山院里,何處染囂塵。

《仲春郊外》由題而知,自是描寫了春分時節郊外的一片大好風光。開頭兩句“東園垂柳經,西堰落花津”。寥寥數筆勾勒出了一幅美妙郊區風景,試想:一條楊柳細枝輕輕舞動,柳絮飄來片片黃,腳踩一堆“柳花”,望著水塘上紅花漂浮,分外美麗。不覺村落已天明,鳥兒飛了,魚兒撲騰于水層之中。而最后一句表達了詩人自己的感悟。“何處染囂塵”一句頗有佛學祖師第六代祖師慧能的風格。“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佛法常清靜,何處為塵埃。”但王勃更現實,雨后大地,灰塵由于心中沾染了雨而雜念俱消,心靜皆無垢,詩人的崇高理念正融于自然。

賦得巢燕送客

【唐】錢起

能棲杏梁際,不與黃雀群。

夜影寄紅燭,朝飛高碧云。

含情別故侶,花月惜春分。

錢起(約722—約780),字仲文,吳興(今浙江湖州市)人,早年數次赴試落第,唐天寶十年進士,大書法家懷素和尚之叔。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稱錢考功,翰林學士,與韓翃、李端、盧綸等號稱“大歷十才子”。

這首詩中,作者用清麗而又不失深情的語言,描述了春分時節與愛人依依惜別的場景,詩風清空閑雅、流麗纖秀,讀來清新自然,令人回味。

答丁元珍

【北宋】歐陽修

春風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見花。

殘雪壓枝猶有橘,凍雷驚筍欲抽芽。

夜聞歸雁生鄉思,病入新年感物華。

曾是洛陽花下客,野芳雖晚不須嗟。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吉州永豐(今江西省吉安市永豐縣)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被世人稱為“唐宋散文八大家”。

這首詩是歐陽修被貶到峽州時所作,詩中“凍雷”是指驚蟄時的雷,“曾是洛陽花下客”一句道出了他還是想念在洛陽做官的時期。

踏莎行

歐陽修

雨霽風光,春分天氣。千花百卉爭明媚。畫梁新燕一雙雙,玉籠鸚鵡愁孤睡。

薜荔依墻,莓苔滿地。青樓幾處歌聲麗。驀然舊事心上來,無言斂皺眉山翠。

這首詞中,春分時節的明媚風光躍然紙上:百花爭艷,新燕歸來,還有依墻而長的薜荔,遍生滿地的莓苔。哪知青樓的歌聲卻引來愁緒,突然想起了一些以前的事,無言以對,皺起了眉頭,可惜了這美好的春分時光。詞人由景到情,情景交融,道出了難言的心境。

春日田家

【清】宋琬

野田黃雀自為群,

山叟相過話舊聞。

夜半飯牛呼婦起,

明朝種樹是春分。

宋琬(1614—1673),清初著名詩人,清八大詩家之一,字玉叔,號荔裳,山東萊陽人。宋琬的詩與施閏章齊名,有“南施北宋”之說,又與嚴沆、施閏章、丁澎等合稱為“燕臺七子”。著有《安雅堂集》《二鄉亭詞》。

這是一首寫春分前后農家生活的詩。詩人通過耳聞目見,勾勒出一幅清新、素淡的春日田家圖。質樸的語氣中流露出對田園生活的欣羨之情。“飯牛”就是喂牛的意思。

〇讀春分諺語

春分秋分,晝夜平分。

吃了春分飯,一天長一線。

春分有雨到清明,清明下雨無路行。

春分無雨到清明。

春分雨不歇,清明前后有好天。

春分陰雨天,春季雨不歇。

春分降雪春播寒。

春分無雨劃耕田。

春分有雨是豐年。

春分不暖,秋分不涼。

春分不冷清明冷。

春分前冷,春分后暖;春分前暖,春分后冷。

春分西風多陰雨。

春分刮大風,刮到四月中。

春分大風夏至雨。

春分南風,先雨后旱。

春分早報西南風,臺風蟲害有一宗。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和平区| 北流市| 鄂托克旗| 富蕴县| 佛山市| 樟树市| 文水县| 泰安市| 盐亭县| 北川| 山东| 来凤县| 云阳县| 新化县| 湖南省| 利川市| 滦平县| 金寨县| 友谊县| 永年县| 灵台县| 锦屏县| 寿光市| 耒阳市| 广饶县| 五家渠市| 长武县| 钟山县| 张掖市| 四平市| 通州区| 新乡市| 呼玛县| 娱乐| 博客| 湘阴县| 江华| 睢宁县| 确山县| 邢台市| 宝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