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代序
國學漫談(節選)
季羨林
我們中華民族擁有五千年的光輝燦爛的文化,對人類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很難想象,世界上如果缺少了中華文化會是一個什么樣子。前幾年,弘揚中華優秀文化的號召一經提出,立即受到了國內外炎黃子孫的熱烈擁護。原因何在呢?這個號召說到了人們的心坎上。弘揚什么呢?怎樣來弘揚呢?這就需要認真地研究。
我們的文化五色雜陳,頭緒萬端。我們要像韓愈說的那樣:“沉浸醲郁,含英咀華”,經過這樣細細品味、認真分析的工作,把其中的精華尋找出來,然后結合具體情況,從而發揚光大之,期有利于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前進與發展?!皣鴮W”就是專門做這件工作的一門學問。舊版《辭源》上說:國學,一國所固有之學術也。話雖簡短樸實,然而卻說到了點子上。七八十年以來,這個名詞已為大家所接受。
國學決不是“發思古之幽情”。表面上它是研究過去的文化的,因此過去有一些學者使用“國故”這樣一個詞兒。但是,實際上,它既與過去有密切聯系,又與現在甚至將來有密切聯系?,F在我們不是都談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嗎?什么叫“特色”?特色表現在什么地方?我曾反復思考過這個問題。我覺得,科技對我們國家建設來說,對發展生產力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萬萬不能缺少的。但是,科技卻很難表現出什么特色。你就是在原子能、電腦、宇宙飛船等等尖端科技方面,有突出的成就,超過了世界先進國家,同其他國家比較起來,也只能是程度的差別,是水平的差別,談不到什么特色。我姑且稱這些東西為“硬件”。硬件的本質都是一樣的,沒有什么特色可言。
特色最容易表現在精神文化方面,我姑且稱之為“軟件”,哲學、宗教、文學、藝術、倫理、道德、經營、管理等等都屬于這個范疇。這些東西也是能夠交流的,所謂“固有”并不排除交流,這個道理屬于常識范圍。以上這些學問基本上都保留在我們所說的“國學”中。其中有不少的東西可以說是中華文化、中華智慧的結晶,直至今日,不但對中國人發揮影響,它的光輝也照到了國外去。最近聽一位國家教委的領導說,他在新德里時親耳聽到印度總統引用中國《管子》關于“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話。在巴基斯坦他也聽到巴基斯坦總理引用中國古書中的話。足征中華智慧已深入世界人民之心。這是我們中國人應該感到驕傲的。所有這一些中國智慧都明白無誤地表露了中國的特色。它產生于中國的過去,卻影響了中國和世界的今天,連將來也會受到影響。事實已經證明,連外國人都會承認這一點的。
國學,弘揚中華優秀文化,既然是順乎人心,應乎潮流的事業,必然會發展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