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卓絕的頭腦比不過強大的內心

愛問:至善只求諸心,恐于天下事理有不能盡。先生曰: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傳習錄》

“心即是理,心外無物”是王陽明創立心學的核心思想所在。按照王陽明的心學,道理其實都在心中,世間并無存在心外的事物和道理,只有擁有了強大的內心,潛能才能被激發出來,才會產生無窮的力量。

有一天,王陽明同一位朋友一起在南鎮的山間游玩,朋友看到山巖中的花樹就問道:“天下既無心之物,如此花樹,在這深山之中兀自花開花落,于我心有何關系?”王陽明的回答可以說十分巧妙,他說:“你未看到花時,這花與汝心同歸于寂。你來到山中見到此花,則此花顏色一時便明白起來,便知這花并不在你的心外。”

世界上的所有問題,對于王陽明來講都可以在自己的內心找到答案。他覺得世界上萬事萬物的根源都在自己的心里。王陽明在一首詩中寫道:“人人自有定盤針,萬化根源總在心。卻笑從前顛倒見,直至葉葉外頭尋。”我們都知道每一個人身上都有一種潛在的力量,這種力量不僅可以幫助我們健康快樂,更能讓我們收獲成功。這種力量原本存在我們的內心深處,只是在生活中這種強大的力量被欲望所遮蔽,如果可以將這些遮蔽的物欲清除,去感受內心的這種力量,那么這股潛能就將產生無窮的力量。

在明朝,宦官當權,民不聊生。那場浩浩蕩蕩的反劉瑾運動,王陽明參與其中。就在一些大臣入獄之后,他給當時的皇帝朱厚照寫了一封非常委婉的信。信中說,入獄的那些人觸犯了皇帝,所以應該接受處罰。但是,那也是他們的職責,國家有了事情,他們不站出來說一說,豈不是失職了,皇帝如果要那樣的臣子又有什么用處?他們說對了,皇帝可以照做;如果說錯了嘛,皇帝也可以大人不記小人過,多多擔待他們。現在,皇帝對這些人使用酷刑,這不是相當于擋了大臣們的言路嗎,這樣下去誰還敢再說真話呢?

從表面看,王陽明的這封信并不像蔣欽他們一樣言辭激烈,也并沒有將矛頭指向劉瑾,可是當劉瑾看到這封信的時候,發現王陽明這簡直是綿里藏針。王陽明在信中說,大臣們被施以酷刑,以后就不會有人說真話了。而大臣們所說的不就是劉瑾的事情嗎,這分明是赤裸裸地對劉瑾這個邪惡之徒的批駁。

劉瑾最終將王陽明扔進了錦衣衛的大牢之中。眾所周知,錦衣衛的大牢可不是什么好地方,但凡進去的人很少有人能夠活著出來。就在那年的冬季,王陽明被劉瑾在午門之外賞賜了四十廷杖,四十廷杖對于一個人來講原本就是九死一生,何況劉瑾要求王陽明脫掉褲子執行廷杖。四十廷杖之后王陽明早已經是氣息奄奄,可以說離死亡不遠了。面對皮開肉綻的王陽明,劉瑾下令拖進大牢,從此王陽明開始了錦衣衛大牢中的艱苦生活。

錦衣衛的牢房在當時被稱為“詔獄”,生存環境極其惡劣,而且還有各種無法想象的酷刑,但是王陽明卻在大牢中創造了一個奇跡。在監牢中不知道過了多久,王陽明才緩緩睜開眼睛,他發現自己還活著。當他清醒過來之后,看著自己身處的環境,想起了自己走過的追逐圣賢的路途,想到了司馬遷,想到了孔夫子,想到了屈原,這些古代圣賢的事例一個個涌現到自己的腦海之中。由此他的圣賢情懷充溢到腦海和心里,并寫下獄中詩。

在錦衣衛的大牢中,王陽明并沒有后悔自己走過的路、做過的事情,反而更加堅定了自己的圣賢之路,心里更加豁然光明起來,于是他在獄中開始講圣賢之學。

錦衣衛的大牢可是九死一生的地方,但是王陽明憑借著自己堅強的意志以及強大的內心,將這惡劣的大牢當作了自己的精神歷練之地。就這樣,他在錦衣衛的大獄之中待了五六個月,最后朝廷將他貶到了貴州龍場做驛丞。

王陽明在惡劣的“詔獄”中之所以能成就一個奇跡,靠的并不是他卓越而聰明的頭腦,真正依靠的是他強大的內心、堅強的意志,以及他對圣賢追逐的篤定。在我們每一個人的心中都藏著這樣強大的力量,之所以不能顯現,是因為我們面對事情本身所反映出來的一些負面情緒和消極心態。試想,如果王陽明面對錦衣衛那種人間煉獄般的大牢,一味沉浸在絕望和痛苦之中不能自拔,那么他的生命或許早就在“詔獄”之中郁郁而終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恰县| 乌审旗| 新竹县| 庆安县| 乌兰县| 梁山县| 英超| 岳阳市| 榆社县| 贵溪市| 金堂县| 和静县| 青铜峡市| 淮安市| 宁远县| 辽阳县| 南康市| 逊克县| 北宁市| 绥中县| 阳信县| 确山县| 吉首市| 永春县| 远安县| 灯塔市| 景泰县| 淳化县| 大足县| 扬州市| 潮州市| 石狮市| 鄯善县| 赤峰市| 堆龙德庆县| 浦北县| 读书| 福建省| 嘉义县| 宝山区| 广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