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基于東方主義元素淺談設計的思維與方法

邱駿穎

(武漢紡織大學 服裝學院 研究生 湖北 武漢 430073)

摘要 踏入19世紀,整個地球發生了一次巨大的整合,西方已然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文化實體,不但影響世人的思想文化,甚至可以重新在廣泛的領域中詮釋別人的文化。中國順理成章地成為這種東方主義的詮釋對象。在這種詮釋下的世界中,了解自我,找尋東方主義中設計的思維與方法。

關鍵詞 東方主義;設計的思維與方法;中國文化

1 設計的概念與思維導向

設計是把一種計劃、規劃、設想通過視覺的形式傳達出來的活動過程。人類通過勞動改造世界,創造文明,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而最基礎、最主要的創造活動是造物。設計便是造物活動預先進行的計劃,可以把任何造物活動的計劃技術和計劃過程理解為設計。提起設計二字,我們一般不會把它與解決問題的辦法聯系起來,更多的是把它等同于某種時尚,如時髦的衣服或者手提包,獨特的字體,菲利普·斯塔克的優雅家具或是邁克爾·格雷夫斯的茶壺。但是,設計其實是一種用變化的眼光看待世界的方法。要勝任設計這項工作,設計師不能只專注于事物現在的樣子,而應能想象事物將來會變成什么樣。而且,發現問題只是一切的開始,設計師同時也是制造者。他們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并親自將其付諸實踐。設計融合了藝術和科學,是人類移情的結果。它艱難,甚至常常令人心力交瘁。設計充滿了困難與阻撓,但每一個困難的解決都將讓設計師們接近成功,從而改變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設計思維,是指在設計和規劃領域,對定義不清的問題進行調查、獲取多種資訊、分析各種因素,并設定解決方案的方法與處理過程。設計思維是一種方法論,用于為尋求未來改進結果的問題或事件提供實用和富有創造性的解決方案。在這方面,它是一種以解決方案為基礎的,或者說以解決方案為導向的思維形式,它不是從某個問題入手,而是從目標或者是要達成的成果著手,然后通過對當前和未來的關注,同時探索問題中的各項參數變量及解決方案。這種類型的思維方式最經常發生在已成型的環境中,這種環境也稱為人工環境。

這與科研的方式有所不同,科研的方式是先確定問題的所有變量,再來確定解決方案。相反,通過設計解決問題的方式是,先設定一個解決方案,然后來確認能夠使目標達成的足夠多的因素,使通往目標的路徑得到優化。因此,解決方案實際上是解決問題的起始點。

例如,一位客戶可能會拜訪一家建筑公司,在此之前已看過他們建好的房子。客戶手上已經購買了一塊“完美”的土地,于是他就可能會要求建造一所同樣“完美”的房子。設計師就要構思出一個解決方案作為起始點,填充進許多參數(工地的坡度、朝向、景觀、家庭需要、未來需求等),以便專門針對這位新的客戶、新的地點、新的需求、新的風格等因素,在原有的框架基礎上,創造出一個新的解決方案。

設計思維特征有以下幾方面:

1.1 形象思維設計

通過感知形象,即以視覺、聽覺、觸覺對外界進行認知,進而對色彩、線條、形狀、聲音、結構、質感等表象進行分析、綜合、分解、提取、整合其內涵屬性關系,再進行聯想、想象和結構性的重構,創造出完整的全新藝術形態,從而利用這種形象揭示事物的本質屬性和事物的內涵結構關系。形象思維具有具體性、細節性、直觀性、可感性等特點。

1.2 直覺思維設計

直覺思維設計是在直覺的基礎上,認識、判斷事物和創造性思維結果的一種思維設計方式。直覺是人類的一種獨特的“智慧視力”,是能動地了解事物對象的思維閃念。直覺思維可以根據少量的本質性現象為媒介,直接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它是藝術設計靈感產生的一種主要思維方式。它具有突發性、非邏輯性、潛意識和快速等特點。

1.3 靈感思維設計

靈感是人們借助于直覺啟示而對問題得到突如其來的領悟或理解的一種思維形式,是一種把隱藏在潛意識中的事物信息,在需要解決某個問題時,其信息就以適當的形式突然表現出來的創造能力。靈感是創造性思維的最重要的形式之一,它是創造學、思維學、心理學皇冠上的一顆明珠。靈感的出現不管在時間上還是在空間上都具有不確定性,但靈感的產生條件確是相對確定的。產生條件有:知識長期的積累;智力水平的提高;良好的精神狀態、和諧的外界環境;長時間、緊張的思考和專心的探索。

靈感具有四個特征:一是靈感的突發性。它往往不受思考者控制而突然發生。不期而至、突然降臨是靈感最突出的特征。二是靈感的產生往往伴隨著激情,使思維空前活躍,進入一種如醉如癡的境界。三是靈感像閃電一樣,稍縱即逝。四是靈感產生的結果是前所未有的,是過去從未想過的新思想、新觀念、新主意。

法國數學家熱克·阿達馬爾把靈感的產生分為準備、潛伏、頓悟、檢驗四個階段。也有人把其分為準備期、醞釀期、豁朗期、驗證期。這兩者是相一致的。準備與潛伏期,是長期積累、刻意追求、尋常思索的階段;頓悟是由主體的積極活動和過去的經驗所準備的、有意識的瞬時的動作,是思維過程中邏輯的中斷和思想的升華,是偶然得之、無意得之、反反常得之的頓發思索階段。在靈感頓發時,往往會伴隨著一種亢奮性的精神狀態。藝術設計師、建筑師在設計中,從自然界各種形態中得到靈感,產生出許多優秀的設計實例,不勝枚舉。例如,經典的可口可樂玻璃瓶外形是在1915年由美國印第安納州玻璃工廠的瑞典工程師亞歷克斯·塞繆爾森根據《大英百科全書》中的一頁有關可可豆的曲線形狀的圖示設計發展而來的。可口可樂玻璃瓶以造型優美、新穎、別致而風靡全球,塞繆爾森因為這一經典的設計得以在設計史上流芳百世。

1.4 邏輯思維設計

把建立在已知條件基礎之上的,利用已經被證明的抽象概念、規律進行的推理、判斷的思維稱之為邏輯思維。邏輯思維的指向是單一的、遞進的。因此,邏輯思維也稱之為線性思維。

1.5 聚合思維設計(即集中思維、求同思維或收斂思維)

從思維活動的指向上進行的內聚式的、求同的思維。聚合思維強調指向唯一正確的目標,即要求思維內容、思維成果應集中、統一到傳統觀念或原有概念上來,否則視為錯誤或異端。

2 東方主義

“東方主義”(Orientalism)或譯為“東方學”,原是研究東方各國的歷史、文學、文化等學科的總稱。踏入19世紀,整個地球發生了一次巨大的整合,西方已然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文化實體,不但影響世人的思想文化,甚至可以重新在廣泛的領域中詮釋別人的文化。中國順理成章地成為這種東方主義的詮釋對象。

東方主義的形成與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各個層面所形成話語權的時代控制有關。從18世紀中葉起,歐洲就已系統地建立起有關東方的知識。在海外殖民地文化中,他們發展各種辨析科學,如民族學、比較解剖學、語言學和歷史學等,為這個學說框架做基礎。那時候西歐不少的小說家、翻譯家、旅游家都為龐大的東方學作品增加厚度。這是一種以西方為世界中心的角度來觀察的東方主義,而被東方主義定義下的東方國家,卻沒有話語權。這段時間是早期圖像時代的萌芽階段,一種劃時代的發明,把東方主義學說凝固在圖像上——早期的攝影。過多殖民時期的圖像記錄,傳述了大量反映亞洲現實生活的影像,這種影像大力地宣傳了東方主義的學說,成為一種論證。我們就在這種影像學說中成長并認識過去。當21世紀正要進入圖像時代的時候,這些影像也成為我們唯一關照的對象,加深了我們對自身歷史的疑惑。

由于19世紀早期的東方主義提供了豐富的圖像、詞匯與修辭以及博物館文化的同步發展,一切殖民文化下的事物都可以被合理地分析與歸類,很多文物也在不知不覺的狀態下被安置。由于受到知識的限制,就必須要對各種文物資源做選擇,以適應博物館的運作與儲存。由于在這種觀念中進行篩選與再詮釋,西方人放棄了很多不合規格的文物,結果只留下來個別實物,因而抹除了對原來生活的全面感知。真正存在的完整氛圍被撕碎了,只是作為一種異質的外來文化寄存下來。

由于受這種觀念的影響,我們需要開始有距離地去認識某一些造型結構,試圖找出它們與生活空間的聯系。有別于歐洲文化的國家被稱為“第三世界國家”,他們被刻意安排穿著自身復雜的民族服飾,站在布置成西方油畫式構圖的布景前被記錄下來,被儲存為文化人類學的影像數據。這種在同一個背景中安置,使不同的種族文化,在同一種視覺里做比較,從而產生一個抽離的角度,這種對于文化同一化的客觀處理,是今天在這種標本式圖像中解讀從前生活的模型。所謂的從前,徹徹底底地變成一種被重新定義和理解的被觀看物,失去了那種曾經活著的情緒與細節。

到了20世紀初,歐洲已經很自然地以自我為中心去解讀東方國家。現今當國際上提到“東方”一詞,仍然難以擺脫這種以客觀辯證的方式對待“第三世界”的刻板概念。我們仍然被框在“東方主義”的學說里,被當作世界文化印象的邊陲地帶,被認知、辨析與重組。

到了今天,東方國家進入了后殖民時期,才開始反思殖民時代所帶來的文化影響,近代,是一個逐漸西化的、全球性變化的進行時期。全世界交錯著不斷混種的文化模式,不斷有新的形式出現。多元而豐富的中國文化,與東南亞各國、印度、中東以及蒙古、西伯利亞等文化,都孕育著新的反思與重生的可能,在近數百年的歷史撥弄中逐漸覺醒。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亞洲各國的新生代人群從小就閱讀東方主義框架下的西方訊息,通過教育和傳媒的作用,對西方認知的規范已經深入肌理,再經過某種視覺上的加工,這種認知早已被定義了形與色。當今的時代發展中,第三世界國家漸漸提高了經濟水平,那些由于迫切的生存問題而被淡忘的自身文化價值,漸漸開始抬頭。這為回歸各自的本位文化制造了機會。整個亞洲都在經歷一個從西化回到東方特色的反轉過程,東方現在的文化處在一種不確定狀態,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成為現代東方藝術家必須面對的問題。問題不在于如何在東方元素加入西方元素,而是如何從西方的氛圍中,重新認識東方元素。

3 基于東方主義元素的設計思維

薩義德認為,東方主義屬于西方建構產物,旨在為東西建立一個明顯的分界,從而突出西方文化的優越性;而在法國和英國要讓東方國家如阿爾及利亞、埃及、印度成為殖民地的時候,這種思想形態便在政治上有利用價值。薩義德以他提出的東方主義最為世人所知。他在1978年出版的《東方主義》一書中指出,19世紀西方國家眼中的東方世界沒有真實根據,憑空想象出來的東方,西方世界對阿拉伯—伊斯蘭世界的人民和文化有一種強烈的偏見。薩義德認為,西方文化中對亞洲和中東長期錯誤和浪漫化的印象為歐美國家的殖民主義提供了借口。

現代人所說的中國古代名畫,大部分都因為其時代久遠而散失殆盡,偶有一二傳世者,也都是后人臨摹之作。魏晉南北朝時期顧愷之的名畫《女史箴圖》,今為倫敦大英博物館藏,相傳是唐人摹寫復制,畫在長11尺5寸的絹本上,筆路有如金線,更細膩處有如蠶吐的絲,賦以濃重的色彩,以很多微點連綴而成,摒棄了普通的涂抹法,處處都很精細,其中對鏡化妝的倩女艷色,可謂是纖細精妙到了極點。《洛神賦》,今為美國波士頓美術館館藏,相傳是由宋代以前畫壇有心之士的逼真摹寫而得以流傳下來。中國古代敦煌壁畫的輝煌,陶瓷瓷器的絕世之作,遠古青銅器的發明及其精細的制作工藝等,中國的遠古文化,在我們的視覺神經上勾起一道道波瀾,這不禁讓我們反思:“中國古代藝術已然有如此的成就,為何我們不好好珍惜、善加利用呢?”

因此,以中國古代藝術文化為背景,基于東方主義元素的設計思維是很有必要進行探討的。關于在考慮到東方主義元素的基礎上的設計思維,應從以下幾點當中搜集素材。

3.1 從影像中感應,從細節中觀察

這與形象思維設計相類似,通過感知形象,即以視覺、聽覺、觸覺對外界進行認知,進而對色彩、線條、形狀、聲音、結構、質感等表象進行分析、綜合、分解、提取、整合其內涵屬性關系,再進行聯想、想象和結構性的重構,創造出完整的全新藝術形態,從而利用這種形象揭示事物的本質屬性和事物的內涵結構關系。

3.2 捕捉平凡人

千百年來,人都在找尋認同,一種真實的存在價值,并嘗試找尋相互的關系與溝通模式。不管在世界任何角落,平凡是一種很神奇的感覺,人們來去匆匆,在你的面前出現又消失,各自有不同的神態與形象。從平凡人的舉手投足間,我們能夠汲取很多設計的靈感。

3.3 參考東方主義文獻

從文化中吸收養分,挖掘東方主義元素,鞏固設計的邏輯思維,利用已經被證明的抽象概念、規律進行推理、判斷。

4 結語

“當一切回歸事物的原貌,就會產生一種純天然的生命力的狀態,因為沒有雜質,我們可以看到每一件事物的歷史與構成那段歷史的內容。就有如一個網絡,可以觀察到發生在這個物體以外的一切。

物體依循大自然的空間法則存在,從一個原形不斷復制,不斷超越,產生無限的變化。只要有一顆寂靜的心,就能永恒地延續創作生命與開發集體知覺,從各自物性中覺己覺他。”——葉錦添《神思陌路》

基于東方主義元素的設計思維作為方法論延伸出一個新的研究方向,用于為第三世界國家尋求未來具有自身文化的改進結果的問題或事件提供實用和富有創造性的解決方案。在這方面,它是一種以解決方案為基礎的,或者說以解決方案為導向的思維形式,它不是從某個問題入手,而是從目標或者是要達成的成果著手,然后通過對當前和未來的關注,同時探索問題中的各項參數變量及解決方案。

參考文獻

[1] 沃倫·貝格爾.像設計師一樣思考[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12):12-56.

[2] 葉錦添.神思陌路—葉錦添的創意美學[M].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2010(2):36-185.

[3] 愛德華·W.薩義德.東方學[M].2版.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7(7):156-287.

[4] 托馬斯·洛克伍德.設計思維[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2(8):25-150.

[5] 王受之.世界現代設計史[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2(9):125-300.

主站蜘蛛池模板: 繁昌县| 陇南市| 奎屯市| 丹巴县| 天气| 沁源县| 双流县| 和政县| 都匀市| 临江市| 南木林县| 栾城县| 高邮市| 万载县| 溧阳市| 周宁县| 平南县| 遂宁市| 大足县| 绥宁县| 马公市| 柯坪县| 盐边县| 许昌市| 福建省| 大庆市| 青铜峡市| 张家口市| 岫岩| 古浪县| 四平市| 成都市| 航空| 枣阳市| 焦作市| 台前县| 深水埗区| 古蔺县| 同德县| 藁城市| 义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