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對大學生求職著裝的調查分析

尹志紅

(武漢紡織大學 服裝學院 湖北 武漢 430074)

摘要 本文從現代大學畢業生求職的著裝現象入手,從大學生的著裝歷程、著裝心理和社會環境等方面分析了求職裝產生和存在的原因及穿著的利弊,調查分析了畢業生對求職時著裝的看法、對聘用單位的期望,以及對求職著裝改進措施的建議等。

關鍵詞 畢業生;求職;學校;社會;服裝

每年看到一群群穿著藏青色西服套裝、白色襯衣和擦得锃亮的新皮鞋,再加上人手一本簡歷,像潮水般涌向招聘會的人,你就會知道這是今年的應屆畢業生。他們一直被社會關注著,但他們的服裝卻未受到社會的重視,這身顯得稚嫩而滑稽的行頭可是花費不菲的。但這僅僅是“面試裝”,完成使命就被放入箱底,這是一次性的昂貴服裝,對很多學生來說付出的代價是相當大的。但為了理想的工作,前期再貴的投資也是值得的。真的值得嗎?招聘公司買賬嗎?這是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在這個追求個性化的時代,這種如此雷同的著裝出現在“新新人類”的大學校園,也僅在畢業前夕能窺見這一“靚麗”的風景,不知道著裝者的心理是否也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樣,作為旁觀者,我們的心情很復雜。從服裝心理角度來講,一個人的著裝透露著這個人的各種信息:身份、地位、愛好、品位、個性甚至修養等復雜的因素。大學生們為了謀取一份工作,藏匿了自己的鋒芒,抹殺了自己的個性,這是怎樣一種委屈的心情呀!是什么原因導致了這種行為的產生呢?通常人們認為,人類的行為是對心理的反映。要了解畢業生求職著裝的行為,就必須調查這種行為背后的深層次原因。本文對武漢市高校的畢業生隨機抽查了600名學生,收回有效問卷590份,其中男生350人,女生240人,試卷有效率98.3%。

1 畢業生們對自己著裝經歷的分析

上大學之前,學生們沒有時間、沒有精力,甚至沒有權利去主宰自己的著裝,很多學生幾乎自己從沒買過衣服。上了大學之后,才發現需要自己買衣服。初級的著裝觀念也在這時逐漸形成,模仿成為最好的學習方式。很多同學認為在學校這種地方沒必要穿得太好、太扎眼,但要跟得上潮流,還是要有一定的文化韻味,自然美才是真正的美,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牛仔褲對于大學生來說幾乎是全能的,穿著它既靚麗又隨便,迎合了休閑的流行節拍。這群特殊的人,他們的著裝總是想隨隨便便,相信自己有自己的一套。

大學四年,學生們在服裝上體會最深的感受就是變化太快了,有72.9%的學生明確感受到了著裝的巨大變化,還有一部分學生覺得自己沒有變化,但事實是在潛移默化中他們也在著裝上變了,只是他們對服裝不太關注,只要不落伍,在一個群體之中就可以了(圖1)。一般大學生沒有任何著裝知識,從追求休閑的流行時尚,再到羨慕、模仿正規著裝的過程,在這短短四年期間著裝歷程變化是巨大的,沒有時間、也不可能完全形成自己的著裝風格,他們一直是著裝行程中的探索者和體驗者,即使有不合適、不得體的著裝也是可以理解和原諒的。

圖1 大學期間著裝的變化

大學是一個讓人身心快速成熟的時期,所有一切成長的矛盾在這里聚焦,很多觀念在這里碰撞、形成,時光轉瞬即逝。同學們不僅忙著學習,還要忙著接受,接受新觀點、新事物;忙著思考,思考未來、思考愛情,也要思考著裝。從進校時對著裝風格的懵懵懂懂到對自己著裝風格的較明確定位,期間的變化是飛躍式的。很多來自農村的孩子,著裝從土氣變得時尚了,城里的孩子著裝風格從模糊變得明確了。大學期間,同學們從以前稚嫩的學生裝到時尚休閑裝,逐漸懂得搭配,有自己的風格了,在著裝上都有質的改變。有78.3%的同學找到了適合自己的著裝風格,但是還有13.5%的同學還在穿衣路上摸索。同學們對自己著裝滿意程度的調查:56.7%的同學持滿意態度,21.6%基本滿意,21.7%的同學正在著裝上苦惱著(圖2、圖3)。

圖2 對自己適合的著裝風格明確程度

圖3 對自己目前著裝的滿意程度

大學是他們追求自我、展現另類、探索人生的美好時光,是人生中最美、最真的著裝時期,這個時期可以隨心所欲地為自己的“心”穿衣,無論是簡單還是奢華,無論是正規還是怪異,無論是廉價還是高檔,可以任意混搭。但美好的時光總是稍縱即逝,轉眼大四了,他們開始為進入社會做一些調整了,首先在服裝上要告別自由散漫,不得不強行把自己納入社會的種種既定的軌道,甚至想表現得比社會上的人著裝更正規。不管愿不愿意,求職時的著裝變了,一個嶄新的“我”出現了,雖然有點別扭。

2 畢業生們對求職裝的看法

審美受制于客觀因素,人們所處的時代背景會對人們的評判標準起到很大的影響,尤其是流行時尚,大眾的審美價值取向造就了時尚,這樣的服裝也包容了群體的審美心理,它體現著民眾的審美傾向。環境就是這樣,它不停地給我們提供一個價值的存在。我們很多行為是由環境決定的,而不是根據自己的意志去行動的。畢業生特殊的著裝,是由他們特殊的身份、特殊的時期、特殊的環境決定的,他們期待著和別人一起形成社會的整體。

每一個人都生活在一個社會群體當中,不同的社會群體的服飾審美心理都會不一樣,甚至同一社會群體在不同時期也會有不同的服飾審美心理。畢業生們即將告別十幾年的學生生涯,對職業裝帶有一種好奇與向往,根據他們粗淺的社會經驗和著裝經歷,摸索著解讀職業裝,他們也有自己還不太明確的見解。畢業生對求職時著裝的看法:有38%的希望正規著裝,有56.7%希望著裝時尚些,有24%希望著裝有個性些,僅有5%的認為可以隨便著裝(表1)。求職畢竟是走向社會的第一件大事,絕大部分畢業生非常重視將來的工作,因而希望給聘用單位留下好印象,所以對著裝是精心策劃過的。人們著裝的一個心理特征,是被緊緊包裹在社會群體意識之內的,在這個群體意識圈內加以調整和表現。畢業生們所突出的著裝個性,只是針對這個群體而言,只有在這個群體中,才能夠顯得更協調更美麗。個性鮮明的同學希望打扮得更時尚、更有特色。更多的同學怕弄巧成拙,為了保險,寧愿選擇自己不太熟悉的正規職業裝,暫時隱藏自己的個性。得體的服裝形象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在每一個階段,每一個過程中,人們的價值觀、工作和整體環境的改變,都會影響他們對服裝的態度。外形的改變來自于內心的改變,就是人們的生活態度和價值觀決定了他們對服裝的選擇和判斷。畢業生的社會適應能力還很弱,他們必須用服裝去幫助適應。透過他們的服裝決定出在群體中間的位置,嘗試用什么方式跟用人單位溝通,這些東西來自他們生活的歷練,是在他們成長過程中形成的。但他們成長過程簡單、透明,他們的歷練還沒開始,他們的著裝風格還未形成。因而,他們選擇的職業裝就顯得稚嫩,不合乎身份。

表1 求職時的著裝類型(多項選擇)

畢業生們對男女求職裝的看法是:44.3%的同學認為男女求職裝沒什么不一樣,基本就是正規的職業裝。有一部分強調著裝要根據應聘單位、職位合理定位,這把求職裝提高到更高層次了。56.7%的同學認為男女求職裝要求是不一樣的,男裝要正式、紳士、穩重。很多同學強調著裝一定要干凈、整潔。然而,著裝隨意慣了的男生別說是要求正式、紳士,連基本的整潔要求對于一部分男生來說都有點難為他們了。很多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前連照顧自己的機會都被父母剝奪了,過慣了“一心只讀圣賢書”的日子。女生著裝變化樣式更多,時尚氣息更濃厚。有一些人認為求職時女生應稍微化點妝,這是對聘用單位的重視和尊重,著裝應與妝容一致。總體來說,人們對求職時的著裝都非常重視,有自己不同程度的思考(圖4)。

圖4 求職時對男女同學著裝要求異同

3 畢業生們對聘用單位的希望

3.1 畢業生們對求職時重要條件的認識

現在就業單位和個人是雙向選擇,大學生對聘用單位是有所希求的,對自己更是有所要求,大學生認為求職時最重要的是:78.3%認為自己的綜合素質重要,37.8%認為個人的專業能力重要,24%的認為得體的服裝重要,僅有5.4%的認為較好的相貌和身材重要(表2)。現在的大學生對自己的人生是有所思考和規劃的,在上大學之前,學生們就像高速公路上行駛的汽車,目標只有一個——理想的大學;但進入大學后立馬來個180°的大改變,為了適應即將踏入的社會,不僅要學好專業,更要注重綜合素質的培養。很多在中學怕影響學習不愿當干部的同學,在大學為了鍛煉自己,不僅爭著當干部,還積極參加各種校內校外的活動。中國的應試教育體制給同學們帶來了很多無奈,也使很多同學在短時間內難以適應大學生活和學習,這也難怪,把長期在溫室中照顧得很好的花草,一下子移到大自然,普通的陽光雨露對于他們來說都是可怕的打擊。所幸的是,雖然這些年擴招使大學生整體水平有所下降,但就業壓力的增大也使得大學生不敢虛度光陰,絕大部分還是在努力學習的。畢業生們求職時知道著裝很重要,但更深地體會到真才實學更重要。

表2 求職時的重要條件(多選)

3.2 畢業生們對聘用單位的希望

現在用人單位和個人是可以雙向選擇的,雖然弱者是受聘個人,但大學生還是對聘用單位有所希求的,在著裝上對用人單位的希望是:70.3%希望聘用公司能德才兼備,21.6%希望用人單位才貌兼顧,16.2%希望聘用公司以才取人,以貌取人的為零(表3)。可見,大學生是非常鄙視“花瓶”的,但是,愛美之心人人皆有,他們希望做才貌雙全的學子。現在的大學生普遍比較會打扮自己,但還是希望用人單位能公平、合理,以才德為重,以實力說話。

表3 對應聘公司的要求(多選)

很多畢業生認為求職時自信非常重要,面對面時,得體的著裝是第一步,自信、清晰地表達、推銷自己就更重要了,用誠懇的態度展現自己卓越的能力,相信自己,認可自己,別人才會接受自己。口才,也就是交流的能力,越來越被畢業生們看重,肚里有貨倒不出是很遺憾的。自信、專業優秀、綜合勢力強、善于交流、勇于展現,這是新一代畢業生們的卓越風姿。

4 畢業生們對現在市場上求職裝的看法

圖5 對求職時著裝的自信程度

圖6 對市場上求職著裝的滿意程度

對求職時著裝的自信程度和對市場上求職裝滿意程度的對比發現有些自相矛盾,對求職著裝很自信的占72.9%,2.8%的學生不自信,24.3%的學生無所謂(圖5)。從這些數據分析發現,大學生對自己的求職裝是比較自信J的,這是人的本性,對別人要求總是比對自己要求要高,這也是人能樂觀生活的基本態度。但現實情況與調查結果并不一致,從每年招聘會上千篇一律的著裝上可以求證一二,更多的同學在求職時著裝呆板統一、毫無特色且不符合他們的身份。對整個市場上求職裝的滿意程度是非常低的,僅有24.3%是持滿意態度的,35.2%基本滿意,最大比例40.5%是不滿意的(圖6)。這說明市場在大學生求職裝這個領域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一些精明的商家應從中發現商機,隨著大學生入學比例的不斷提高,這一塊應該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求職裝是一種過渡裝,從學生到社會的轉變著裝,整個社會需求量不大,在這方面投入較少,學生在這方面培訓也較少,但是為了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這個空缺應該補起來。這就需要市場在大學生求職時的著裝研發上多加投入,以滿足大學生求職時著裝的選擇;學校也要從各個方面引導大學生健康、合理消費,提高大學生的文化修養和審美趣味;聘用單位也要樹立正確用人態度,引導大學生求職。

5 小結

畢業生們的著裝是一項綜合的社會文化系統工程,它不僅是一種服飾活動,還包含著深刻的社會意義,他們代表的是一種新生力量——社會新的職業者們的著裝心聲。要建設和諧美麗的社會,我們必須以敏銳的目光捕捉大學生服飾文化消費的熱點,有針對性地調整服飾產品,為營造一個健康、積極的大學生服飾文化消費局面而努力,關注他們的思想,傾聽他們的心聲,從他們的需求出發,引導畢業生的服飾文化消費。如果我們社會、學校、個人一起努力,我們是可以把畢業生求職裝設計好的,也會進一步推進職業裝設計的進程。堅持從實際出發,從心靈出發,我們會迎來求職裝和職業裝燦爛的春天。

參考文獻

[1] 呂兆康.穿著心理趣談[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212-214.

[2] 張愛珠.美少女服飾手冊[M].北京:宇航出版社,2005:56-59.

[3] 潘福晶.時尚服飾新概念[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2:33-41.

[4] 王蕾,代小琳.媒體服飾話語研究[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5:157-159.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云浮市| 平塘县| 梁平县| 凤山县| 农安县| 四会市| 伊吾县| 扎赉特旗| 宜宾市| 江华| 泽州县| 新余市| 怀集县| 东安县| 应城市| 贡嘎县| 上杭县| 潢川县| 安徽省| 延庆县| 朝阳区| 阿克苏市| 社会| 轮台县| 玉龙| 鲁甸县| 衡阳市| 阜南县| 茌平县| 承德县| 鄢陵县| 连州市| 白山市| 甘洛县| 肥西县| 璧山县| 关岭| 内乡县| 监利县| 剑河县| 双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