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任務2品牌女裝產品企劃分析

【任務內容】

品牌女裝產品企劃分析

【任務目標】

學會分析品牌女裝產品企劃案

2.1 解讀某品牌女裝2018秋冬企劃案

每個品牌都有自己鮮明的特點和品牌內涵,設計師在面對奇思妙想的靈感火花時,必須要有能力從中提取出適合自己所服務的品牌的那一部分設計。接下來解讀一下某品牌女裝2018秋冬主題方案中的兩個主題:東方華夢、正視消耗。

2.1.1 主題1:東方華夢(圖2-1)

中國在世界舞臺中始終有著像夢一般神秘而精彩的想象,各種中國元素如碎片一般,熱鬧活躍地聚合在一起,成為世界舞臺中令人心馳神往的夢境。


圖2-1“東方華夢”企劃主題圖片

(1)第一個小主題:燈火饕餮(圖2-2)

靈感來源于2016年的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影片重點記錄故宮中書畫、青銅器、宮廷鐘表、木器、陶瓷、漆器、百寶鑲嵌、宮廷織繡等領域的稀世珍奇文物的修復過程和修復者的生活故事,使故宮的金碧輝煌重獲新生。

隨著世界文化和經濟的融合,中國的節日正以她獨特的感染力蔓延至全球,產生一種全球張燈結彩一起歡慶中國節日的文化現象。


圖2-2“燈火饕餮”小主題圖片

①本主題關鍵詞:熱鬧、跳躍、大膽、夢幻。

②圖案解讀:傳統紋樣極富生命力又具中國氣質,用亮片繡、刺繡、針織提花、扣子拼繡等工藝手法均可以很好地表現。稍作變形的動物、人物、花卉等圖案題材,經過刺繡、貼布繡、亮片繡等工藝表達,豐富而有趣(圖2-3)。

③面料解讀:亮片面料不再是規規矩矩的整身面料,還有規則及不規則的局部繡亮片裝飾面料。傳統紋樣在毛呢面料上進行局部刺繡,光澤壓花、高溫壓皺面料,表現出豐富的光影和肌理感(圖2-4)。


圖2-3“燈火饕餮”圖案解讀


圖2-4“燈火饕餮”面料解讀

④廓型解讀:廓型在“大廓型”趨勢下進行細節的變化,外套以落肩寬松和超長長度為主要特點,褲裝在微喇叭的趨勢下,變得更為夸張肥大(圖2-5)。

⑤裁剪縫紉解讀:長裙和闊腿褲的開衩設計帥氣利落,毛衫及外套側邊、袖子等部位也出現了別出心裁的開衩設計。水袖作為傳統戲劇中的代表元素極具特色(圖2-6)。


圖2-5“燈火饕餮”廓型解讀


圖2-6“燈火饕餮”工藝解讀

(2)第二個小主題:墨彩喁語(圖2-7)

靈感來源于藝術氣息濃厚的澳柯瑪風扇廣告,中國藝術不僅是龍鳳圖騰和花鳥魚獸,中國藝術可以更具創意。

彩色水墨和現代趣味設計的結合無疑是最別具一格的拍檔,高明度、高純度的清亮色調,趣味印花,卡通圖騰,彩色水墨等圖案體現在改良旗袍、中性風衣、休閑外套上,打破傳統的收腰包臀的廓型,采用休閑中性的直筒輪廓,搭配趣味重彩的水墨圖案,這些中西結合的文化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


圖2-7“墨彩喁語”小主題圖片

①本主題關鍵詞:重彩、趣味、水墨。

②圖案解讀:通過扎染真絲面料呈現水墨紋理,使用刺繡、貼布、植絨手法將幽默簡筆人物圖案表現的趣味十足,創意人物印花,單獨紋樣或連續紋樣的排列,簡潔生動、趣味橫生(圖2-8)。

③面料解讀:真絲面料、鐳射圖層面料充棉絎縫,看起來更加輕松時尚;尼絲紡面料充棉絎縫,起皺、菱形、條紋、立體浮雕效果,增加了視覺設計感(圖2-9)。

④廓型解讀:H型棉服,下擺收口,休閑運動廓型,棒球領和螺紋袖口相互呼應。長款休閑棉服,松垮廓型,明亮色彩,印花圖案增加趣味性。寬肩外套,夸張外擴的肩部,立體線條充滿涂鴉趣味(圖2-10)。


圖2-8“墨彩喁語”圖案解讀


圖2-9“墨彩喁語”面料解讀

⑤裁剪縫紉解讀:擴肩采用無肩縫的外擴設計,形似連袖,袖口寬松,中性時尚,配以螺紋和壓線,增加設計感。中式小立領,現代感拉鏈元素、不對稱交叉設計、斜肩、露肩、外貼裝飾口袋等細節融入整個系列中(圖2-11)。


圖2-10“墨彩喁語”廓型解讀


圖2-11“墨彩喁語”工藝解讀

(3)第三個小主題:重塑運動(圖2-12)


圖2-12“重塑運動”小主題圖片

靈感來源于飛躍球鞋,曾有著86年歷史,在中國已經銷聲匿跡,如今在法國死而復生,在商業運作下,被時裝小怪人們大力追捧。20世紀80年代新舊觀念的沖突交鋒中,萬事萬物都散發出蓬勃而生澀的活力,現代人們不堪承受社會壓力,通過復古懷舊對往日進行著不斷的重塑。

①本主題關鍵詞:塊面感、復古感、寬松、80年代校園。

②圖案解讀:花卉和動物圖案通過單色刺繡、釘珠、立體盤線刺繡,定位鏤空刺繡等手法在突出東方剪影的同時,帶來懷舊感(圖2-13)。

③面料解讀:面料上保留運動服上常用的羅馬布、羅紋針織、功能性面料后,大膽使用緞面和絲絨,既保留舒適性,又能讓復古和時尚的味道更好地融合(圖2-14)。


圖2-13“重塑運動”圖案解讀


圖2-14“重塑運動”面料解讀

④廓型解讀:寬松的繭型針織衫,中長闊腿褲,肩部夸張的長款外套,在廓型上讓校園運動風進行現代感的表達(圖2-15)。

⑤裁剪縫紉解讀:夸張戧駁領、內搭系帶抽繩、裝飾拉鏈、衣邊開口、螺紋收口,在結構細節上將功能性與裝飾性進行現代演繹的結合(圖2-16)。


圖2-15“重塑運動”廓型解讀


圖2-16 工藝解讀

(4)第四個小主題:混搭軍風(圖2-17)

靈感來源于攝影師時曉凡的作品,帶著中國政治和軍事的元素,蘊藏著濃厚的歷史氣息。無論在純藝術創作還是商業創作中,時曉凡所探索的主題都與時尚產業和中國社會相關,諸如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的關系,以及對中國文化不斷提升的信心。越來越多的創作作品以近現代的中國為背景展開,以詼諧的方式、理性的視角重述歷史。軍裝體現集體主義精神,但時尚講究個性表達,挖掘歷史中的軍旅元素,融合現代時尚審美,體現出一種積極的新鮮感。


圖2-17“混搭軍風”小主題圖片

①本主題關鍵詞:休閑、混搭、街頭、舒適、隨性。

②圖案解讀:戲謔性、無厘頭、趣味感文字運用,削減軍旅嚴謹形象,增加叛逆元素,打破傳統中國風(圖2-18)。

③面料解讀:面料豐富,層次分明。聚酯纖維面料、針織面料、精紡面料絎縫填充,將原本嚴肅的軍裝休閑化、個性化(圖2-19)。


圖2-18“混搭軍風”圖案解讀


圖2-19“混搭軍風”面料解讀

④廓型解讀:H型大衣外套,落肩、超長袖,松散的腰帶,慵懶氣質與威嚴軍風戲謔性組合在一起。打破軍裝嚴謹的結構,自由混搭,一衣多穿,無性別穿搭,頓生街頭叛逆感。寬松褲休閑舒適,傳達輕松運動感(圖2-20)。

⑤裁剪縫紉解讀:織帶在各個部位的創新裝飾設計,大膽新潮。口袋的結構性設計,體現濃濃趣味感(圖2-21)。

2.1.2 主題2:正視消耗(圖2-22)

我們如何保護因人類的過度消耗而飽受創傷的地球?如何直面并積極應對消耗產生的負面效應?未來人類的生存環境會如何進化?這是值得每個人去探索的。

二次處理的面料,經過二次改造、拼接、編織或散邊手法,結合自然的苔蘚風貌紋理,宣示了對人類消耗的循環利用。同時,皮草等珍貴自然材質也可以通過再處理,或人工仿制,得到更高的使用價值。


圖2-20“混搭軍風”廓型解讀


圖2-21“混搭軍風”工藝解讀


圖2-22“正視消耗”企劃主題圖片

(1)第一個小主題:疤痕(圖2-23)

靈感來源于英國藝術家愛德華·費爾本的作品,利用地圖上的道路、河川、山脈為點線面,勾勒出精細的人臉肖像,這些畫像不是隨意鋪陳在紙上的,它的每一個輪廓、每一條線條甚至每一個色塊,都對應著地圖上真實的存在。

地球資源不斷被消耗,人類給地球帶來了很多創傷,如何才能在“疤痕”中找尋美麗。


圖2-23“疤痕”小主題圖片

①本主題關鍵詞:腐蝕、破洞、修復、剝落感。

②圖案解讀:開裂的墻皮,干涸的土地,破碎的山川,大地肌理感,再稍稍加上一些點綴,通過緝明線、貼布縫補和印染等方法來呈現(圖2-24)。

③面料解讀:混合紗線針織面料,穿插縫補一些不同顏色或不同粗細的毛線,會呈現一種新的面料風貌。破洞針織面料,在制造的過程中通過漏針的方法或者擠壓同個地方紗線的方法達到鏤空破碎感。二次再造面料,在一種面料上粘壓縫補其他面料,再磨破表面一層面料透出下層面料,如水洗磨破牛仔(圖2-25)。


圖2-24“疤痕”圖案解讀


圖2-25 面料解讀

④廓型解讀:廓型有超長袖破洞針織衫,落肩H型外套,寬松收腳褲,長款開衫外套等(圖2-26)。

⑤裁剪縫紉解讀:不對稱門襟,不對稱青果領,不對稱褲子拉鏈,不對稱袖子,超長袖型,寬高領型,隨性寬大翻領(圖2-27)。

(2)第二小主題:隱約重塑(圖2-28)

靈感來源于英國設計師Paula Gerbase的品牌1205,采用簡單色彩結合優質面料,依靠傳統精致的剪裁工藝,極力追求男性主義和女性主義之間的平衡,表達無季節、無性別的生活理念,模糊界限的概念,重塑人類的生存方式。

①本主題關鍵詞:飄逸、隱約、極簡、舒適。


圖2-26 廓型解讀


圖2-27 工藝解讀


圖2-28“隱約重塑”小主題圖片

②圖案解讀:Catarina(卡特琳娜,一種月季花品種)花型,運用水溶繡、爛花、壓印、提花等工藝手法,帶來隱約朦朧感(圖2-29)。

③面料解讀:一層或多層薄薄的紗,柔則飄逸靈動,挺則補充廓型,既能豐富層次,又能帶來細膩神秘的氣息(圖2-30)。


圖2-29“隱約重塑”圖案解讀


圖2-30“隱約重塑”面料解讀

④廓型解讀:微繭型廓型既時尚又不夸張,包容性強,更好地詮釋無界限的理念(圖2-31)。

⑤裁剪縫紉解讀:隱性的裁剪方式,干凈而利落,落肩、袖部開衩、直裁口袋等廓型細節(圖2-32)。


圖2-31“隱約重塑”廓型解讀


圖2-32“隱約重塑”工藝解讀

(3)第三個小主題:基本華麗(圖2-33)

靈感來源于金繕師王珊的作品,嫻熟的手藝將金色流線順著裂紋流淌,仿佛沐浴著金色陽光的汩汩細流,呈現一種時光流逝之感。摒棄華麗繁復的設計,在簡約的廓型上做出精要的點綴,呈現出精致的本質。質樸的面料運用金屬裝飾,將奢華隱于平凡,也宣示了一種現代人的生活理念。


圖2-33“基本華麗”小主題圖片

①本系列關鍵詞:基本、精致、華麗點綴。

②圖案解讀:圖案以帶狀圖形和蒙特利安的幾何圖形為主,簡潔又賦有特色感的圖形為服裝增添時尚感(圖2-34)。

③面料解讀:毛呢面料為主要面料,燙金、長絨呢、斜紋、平紋等來詮釋主題的質樸感。絲絨面料、珠光面料和啞光感的皮革面料作為搭配面料(圖2-35)。

④廓型解讀:極簡休閑的廓型款式,線條簡潔明確,以H型為主,突出了基本華麗的簡約感(圖2-36)。

⑤裁剪縫紉解讀:方形戧駁領,領口位置拉長、偏低,腰部和下擺的不對稱裁剪,都采用平直的線條(圖2-37)。


圖2-34“基本華麗”圖案解讀


圖2-35“基本華麗”面料解讀


圖2-36“基本華麗”廓型解讀


圖2-37“基本華麗”工藝解讀

(4)第四個小主題:游牧情懷(圖2-38)

靈感來源于英國攝影師吉米·尼爾森的作品集《消失前》。他環游世界3年,為35個即將消失的民族拍攝照片,記錄獨具特色、多姿多彩的民族生活和特色文化。吉米表示:“我們無法停止世界的腳步,但是我們能夠盡自己的努力來鼓勵這些少數民族不要摒棄自己獨具美麗的民族文化寶藏。”


圖2-38“游牧情懷”小主題圖片

游牧民族最具代表性,游牧生活是游牧文化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游牧是對草原生態環境的最佳保護方式,游牧文化有非常好的制約草原機制。隨著自然的消逝,人們開始向往回歸叢林、草原的原始生活,游牧裝束也成為新的時尚追崇。

①本主題關鍵詞:皮草、游牧、斑駁、叢林。

②圖案解讀:虎紋、豹紋等野性紋理,通過燙鉆、釘珠、膠漿印等工藝手法,生動而豐富的呈現,剪影或平面圖形化的運用方式是本主題的圖案重點(圖2-39)。

③面料解讀:編織、短絨、麂皮、混紗,以麂皮或短絨毛呢為主要材質,搭配編織感的輔助材料,表現自然游牧的特征(圖2-40)。


圖2-39“游牧情懷”圖案解讀


圖2-40“游牧情懷”面料解讀

④廓型解讀:精煉的外套、斗篷或者馬甲,搭配短裙、直身連衣裙,演繹游牧風格的自由隨性,同時追求時尚感(圖2-41)。

⑤裁剪縫紉解讀:簡潔干凈的裁剪,無論領口、袖部或下擺,都采用線性處理手法,運用少許微褶裥點綴(圖2-42)。


圖2-41“游牧情懷”廓型解讀


圖2-42“游牧情懷”工藝解讀

解讀了以上兩個企劃主題方案,設計就有了明確的方向,設計師根據企劃主題方案中呈現的內容,以自身的理解,結合品牌定位,進行女裝產品設計。圍繞主題進行的設計元素篩選、設計語言提煉、設計內容取舍等都有了依據。主題方案就是產品的創意性元素,設計師可以運用它來創作“戲劇”,傾訴“故事”,引發消費者的共鳴,設計者通過設計元素對主題進行表達和把握,與欣賞者進行溝通與交流,產生共鳴。

2.2 任務拓展

什么是服裝設計?不同的人給出的答案可能不盡相同,有人認為是創作美麗的、好看的服裝,有人認為是創作時髦的、流行的服裝,還有人認為應該是開發更加舒適的、具有新功能的服裝。但真正接觸服裝行業的人都知道,服裝設計不僅僅是選擇合適的材料制作出服裝樣式那么簡單,其中最重要的龍頭環節就是產品企劃,關系到整個品牌的基礎定位以及整體設計方案和設計思維的表達。

一份服裝產品企劃案究竟是什么樣的呢?最常見的是使用圖多字少的主題方案表達方式,一個主題方案最終對應一個或多個系列服裝產品(圖2-43)。


圖2-43 主題方案

“主題”是什么?是一種概念,是一組設計作品的精髓所在,它會使服裝系列設計獨一無二且頗具個性。一名優秀的設計師會挖掘自我的個性、興趣以及對周遭世界的看法等諸多方面,然后將其融于賞心悅目、有所創新和令人信服的系列設計中。設計者通過設計元素對主題的表達和把握,與欣賞者進行溝通交流,使欣賞者讀出其中的神韻,與之產生共鳴。設計有了主題就有了明確的方向,圍繞主題進行的設計元素篩選、設計語言提煉、設計內容取舍等都有了依據,因而原創女裝產品的設計不能離開主題的定位。

品牌女裝中的“系列”又是什么呢?是指具有共同特征的產品屬性歸類。在一組產品中至少有一種共同元素,這個共同元素可以是風格、款式、面料、色彩或工藝等。一般一個系列產品會在一個貨品架上展示和銷售,專業的色彩企劃可以更好地營造賣場氛圍,系列產品的策劃可以減少貨品陳列規劃的工作量,使店鋪賣場有更強烈的視覺沖擊力。系列中品類的相互搭配,不僅能提升品牌形象,而且能很大程度地促進銷售業績提升(圖2-44)。

一份主題企劃方案必須能同時表達出設計靈感和設計元素。


圖2-44 品牌女裝系列

什么是靈感?靈感是突然在頭腦中閃現的創造性想象力,是精神物質轉化為藝術創作或科學研究的表現,是經過思想高度集中的思考和實踐運用,所產生的啟發式的方法和思路。“靈感”一詞來源于希臘文,原指“神的氣息”,有“吸入靈氣”“充滿靈氣”的意思。根據朱光潛先生在《西方美學史》中的考證,“靈感”是指藝術家和詩人在進行藝術創作時,吸入了神的靈氣,從而使作品擁有超凡脫俗的魅力,或是神的靈氣依賦在詩人或藝術家的身上,把靈感通過藝術作品或詩歌傳遞表達出來,因此藝術家和詩人只是神意的傳達者。將“靈感說”上升到藝術創作層面的是柏拉圖,柏拉圖認為靈感是文藝創作的源泉與動力,柏拉圖的“靈感說”直接影響了西方后世學者對靈感問題的基本認識,他將靈感比作“磁石”,認為“詩神就像這塊磁石,首先給人靈感,得到這靈感的人們又把它傳遞給旁人”。在柏拉圖看來,詩人是憑借靈感來進行創作,這種神靈憑附的靈感會使人進入一種迷狂狀態。梁啟超(1873~1929)在1901年首次把“inspiration”音譯成“煙士披里純”,并加以介紹,“此心又有突如其來,莫之為而為,莫之致而至者。若是者,我自忘其為我,無以名之,名之曰‘煙士披里純’。‘煙士披里純’者,發于思想感情最高潮之一剎那頃”。雖然遲至二十世紀初,“靈感”一詞才出現在中國,但很快便廣泛地被人們接受和運用。雖然中國古代文獻中沒有直接使用過“靈感”這一詞匯,但是其中并不乏很多對靈感問題的思考,例如劉韶的“神思論”,在劉韶看來,“神思”是一種不受時空限制的奇妙的思維能力,“文之思也,其神遠矣”“思接千載,視通萬里”;嚴羽的“妙悟說”,在《滄浪詩話》中提到“詩者,吟詠情性也。其妙處透徹玲瓏,不可湊泊,言有盡而意無窮”;陸游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等。這些在語義上都與西方的“靈感說”極為相近。從這些靈感展示的狀態來看,靈感多為和藝術創作的想象力緊密聯系,在陷入不自覺的思維狀態時審美情感高度激發而獲得創造力的迸發。

設計元素通常包括圖案、色彩、面料材質、廓型、裁剪縫紉等方面,設計師在進行產品設計之前必須對這些元素進行解讀分析,最終按照自己的審美傾向和想象力對這些元素進行取舍和綜合運用,創造出全新的女裝產品(圖2-45)。


圖2-45


圖2-45 設計元素

主站蜘蛛池模板: 加查县| 古交市| 新泰市| 乐陵市| 阳原县| 吴桥县| 正镶白旗| 沂水县| 江华| 如皋市| 盐边县| 日土县| 左权县| 霍邱县| 栾川县| 新邵县| 乳山市| 宁波市| 通辽市| 琼海市| 博白县| 改则县| 凌云县| 洞头县| 昭苏县| 昆明市| 普宁市| 宁陵县| 海门市| 榆中县| 富平县| 仁怀市| 鸡东县| 体育| 潜山县| 磐石市| 武功县| 衡南县| 阜新市| 贵州省| 抚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