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研究內容

一、基本思路

國內傳統服裝供需鏈沿著“生產商—品牌商—代理商—零售商—消費者”的分銷模式,這類“推”(PUSH)的供給模式價值體系以商品為構建基礎,相互之間的協調是單向的、線性的、緊耦合的控制關系,供需信息扭曲,需求變異放大,無法有效實現信息共享。供給短板表現在起訂量高、產品同質化、產能過剩、庫存積壓等方面,是一種基于牛鞭效應的傳統服裝供給側結構性模式。新時代消費結構的升級導致個性化、碎片化,訂單越來越小,需求曲線從長尾的“頭部”轉移到“尾部”,促使服裝企業的供給模式從“大規模粗放式生產”改造為“小批量柔性化快速反應”。這類“拉”(PULL)的模式以用戶為構建基礎,實現了精準對接、快速響應、信息共享和柔性供給,可以靈活應對需求側的不確定性,是一種基于個性化離散需求的服裝供給側改革模式。研究表明,服裝供給側調整明顯滯后于需求結構升級,有效和中高端供給不足,個性化、多樣化和高端化需求難以得到滿足,即服裝供給側不平衡不充分的結構性問題無法滿足消費升級拉動的美好需求。服裝供需結構錯配和要素配置扭曲表現在:一方面中低端服裝產品同質化嚴重、產能過剩;另一方面符合消費升級需求的個性化中高端服裝供應不足,抑制了消費潛能釋放,消費外流現象嚴重(圖1-1)。

圖1-1 個性化定制服裝的供給側結構性適配

我國主流消費群體正在發生遷移,人口結構、城市化進程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正在影響中產階層崛起的數量和質量,導致消費滲透率持續上升,供需不平衡、不協調、不匹配的矛盾和問題日益凸顯。服裝從早期的量體裁衣、批量生產到大規模個性定制,再到迄今的“一人一板”高級定制變遷,具體表現在高級定制、半定制、成衣定制、互聯網定制、網紅IP定制、原創設計師定制等多種需求上。定制化是服裝產業積極適應越發多元化的消費新需求,并以更具前瞻性的目光探索中國服裝未來發展方向的積極表現。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三品”戰略等國家經濟發展政策的引導下,大規模個性定制是智能制造的重要方向之一,使消費者和生產者直接對接,提供了全新的商業理念、生產方式、產業形態和商業模式,是提高服裝高質量發展和轉型升級的重要動力。在碎片化的時代,由于長尾效應,消費者通過各種社交媒體和平臺建立自身的社交關系網絡,將原先規模巨大但相互割裂、分散、不連續、差異和分布不均的消費需求整合在一起,以整體、規律、可操作的形式將需求提供給供應商,從而將“零售”轉化為“集采”,能夠大幅提高工廠的生產效率和資產、資金周轉,價格因而又有了一個巨大的下調空間。

二、主要內容

傳統服裝定制是以手工藝為特色,個性化定制可滿足消費者的不同需求,效率低下卻有情懷、有溫度。隨著工業化、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服裝演變為大規模流水線生產,效率提升,但也面臨產品同質化、庫存高企以及品質不穩定的突出問題。工業互聯網、大數據、物聯網、智能制造等與傳統產業的融合,消費升級驅動消費者觀念發生變化,消費整體趨于時尚化、個性化,傳統定制越來越不能滿足大多數客戶的定制需求。通過對大規模生產線進行智能化改造,以工業智能化的手段,結合手工私人定制和大規模生產的優勢,實現大規模個性化定制,通過數據化、部件化、模塊化進行智能生產,大大提升生產效率,同時也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大規模定制發展趨勢體現為定制流程模塊化、定制場景虛擬化、全品類定制平臺化、“互聯網+”智能制造一體化。本書主要內容是基于工匠精神回歸的視角研究全球服裝定制產業,剖析中國服裝定制行業市場格局,對高級定制西裝的面輔料進行比較,重點研究中國傳統服裝定制品牌、互聯網服裝定制品牌、數字化智能化服裝定制運營模式、基于價值鏈衍生的服裝定制品牌以及全球高級定制發展,對中國服裝產業轉型個性化、數字化、智能化定制具有指導價值,全書內容共分為九章(圖1-2)。

1.中國服裝定制行業市場分析(第二章)

主要系統分析了消費升級對服裝產業的影響,剖析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服裝柔性化生產和個性化定制如何成為傳統服裝制造業轉型升級的主要路徑,對香港定制市場、上海定制市場、北京定制市場以及其他地區定制市場進行了梳理,對中國服裝定制產業匠心缺失的困境進行了分析,對中國服裝定制品牌競爭格局進行了分類研究,并將定制產業劃分為傳統高級定制、“互聯網+”O2O定制、代工企業升級定制、成衣品牌衍生定制、設計師原創定制、全球高級定制六種類型。

圖1-2 研究內容

2.高級定制西裝的面輔料(第三章)

分析了各高級定制西裝的著名面料品牌,對意大利、英國、瑞士的定制西裝、襯衫面料進行了研究,并與國產定制面料從歷史傳承、技術創新、工藝制作、風格肌理等方面作了分析比較。另外,還對體現定制品質的紐扣、縫紉線、襯布等輔料進行了深度探究。

3.高級定制西裝的工匠精神(第四章)

高級定制整個價值鏈環節均在細微之處體現工匠精神,服裝定制在量體、工藝、板型、工藝、生產制造等環節體現匠心,定制不僅展現了獨一無二的個性化產品,而且也展示了從無到有,成為一件有“生命”、有“溫度”的個性化定制服裝是如何煉成的。

4.中國傳統服裝定制品牌分析(第五章)

主要對國內傳統高級定制市場、上海高級定制品牌、香港高級定制品牌、北京高級定制品牌以及其他地區定制品牌進行了分類研究。梳理了各區域服裝定制產業的演變歷程、典型品牌、定制方式、運營模式等,對不同層級服裝企業轉型定制提供實踐參考。

5.基于“互聯網+”O2O定制的品牌增長邏輯(第六章)

首先,基于政府、技術、消費和市場層面分析了互聯網定制爆發的原因,互聯網帶來的碎片化、海量化信息的穿透性,打破了企業組織邊界,使得長尾理論的實現成為可能;其次,分析了互聯網定制國內外市場競爭格局、融資情況,以及對如何構建“互聯網+”定制平臺作了深入探討;最后,對互聯網定制領導者埃沃、顛覆者衣邦人和創新者量品等品牌的起源、商業模式、推廣運營和定制特色進行了深度解讀。

6.數字化智能化服裝定制運營模式(第七章)

首先,數字化、柔性化、智能化生產通過圍繞信息物理系統(CPS),傳統服裝企業提升改造成為智能化工廠,更好地滿足了碎片化、個性化、多元化的消費需求;其次,分析了新工業革命下服裝數字化、智能化趨勢的特點以及運營模式,以“北紅領南報喜鳥”為例,研究了數據驅動的個性化智能定制模式;最后,基于三維測量、三維人體轉換、復原雕刻制作人臺、智能紙樣生成、假縫修正、模型試衣等男西服個性定制的系列步驟,分析了量身定制男西服的數字化個性定制流程,設計了定制紙樣智能自動生成系統,并運用三維測量技術生成定制人體模型,設計開發了一種由智能機器和人類專家共同組成的人機一體化智能系統。

7.中國基于價值鏈衍生的服裝定制品牌分析(第八章)

傳統服裝產業發展受阻的背景下,終端零售行業整體情況堪憂,休閑男裝品牌開始轉戰定制業務。首先,分析了全球價值鏈下代工企業轉型升級的路徑以及定制的發展趨勢;其次,以大楊創世、雅派朗迪、雅楚等服裝代加工企業為例,剖析了代加工企業轉型定制品牌的演變路徑;再次,研究了成衣產業消費需求及發展趨勢,以卡爾丹頓、博斯紳威、威可多等中高端商務男裝為例,闡述了高端商務男裝如何進行定制;最后,以國內休閑品牌領導者雅戈爾旗下的MAYOR為例,分析了休閑男裝品牌轉型定制的衍生轉變。

8.全球高級定制(第九章)

首先,探索法國“古老的傳承”高級服裝定制行業規則,挖掘高級定制的前生今世,對法國高級定制的起源、工藝和文化進行梳理;其次,對全球著名的男裝定制圣地薩維爾街(Savile Row)進行研究,通過分析其高冷的英倫紳士文化,剖析薩維爾街的發展歷程和經營特點,對代表性定制男裝品牌亨利·普爾(Henry Poole)作深入的解剖;最后,對那不勒斯西服與薩維爾街西服差異進行了比較,從紳士文化分析了裁縫師的匠心精神。

三、基本步驟

本書主要采用扎根理論、史料考證、專家訪談、案例分析等方法進行研究。運用扎根理論分析中國服裝定制工匠精神的價值內涵,挖掘高級定制面輔料、工藝、板型的內核,提煉貫穿工匠精神的定制理論,研究傳統高級定制的失落困境與重塑機遇;運用史料考證梳理各類定制產業的演變發展歷程,對重點定制品牌案例進行專家和企業訪談,提出國內服裝定制應該實現匠意、匠心、匠作、匠藝、匠人等工匠精神回歸的創新機制(圖1-3)。

圖1-3 研究路線

主站蜘蛛池模板: 虎林市| 济阳县| 云林县| 吉水县| 拜城县| 天津市| 沂源县| 雷波县| 永年县| 樟树市| 城口县| 红安县| 鹤山市| 河北省| 武川县| 连平县| 湖南省| 策勒县| 天等县| 钦州市| 汉源县| 灵武市| 扎鲁特旗| 汝州市| 白玉县| 苍梧县| 资溪县| 临洮县| 古田县| 平安县| 沙雅县| 阳朔县| 宁蒗| 东宁县| 南乐县| 大悟县| 繁峙县| 青铜峡市| 乌拉特中旗| 景泰县| 卢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