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外高等服裝教育比較
- 王文博
- 770字
- 2020-07-31 21:00:24
第二節 比較教育學的學科性質和領域
一、比較教育學的學科性質
關于比較教育學的學科性質,至今依然是眾說紛紜,有“學科”論、“領域”論和“方法”論等觀點。
1.“學科”論
在比較教育是否是一門獨立的學科問題上,至今仍然存在許多爭議。有些學者認為比較教育有其獨立的研究對象、研究領域和研究方法,因此認為比較教育是一門獨立的學科。從國際上來看,一些國際性機構的研究報告,例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報告中的教育文獻和一些比較教育學者都傾向于將比較教育看作一門獨立的學科。
2.“領域”論
有的學者認為比較教育只不過是一個研究領域。例如,比較教育學者黎成魁就認為“比較教育不是一門‘學科’而是一個‘研究領域’”他認為構成一門學科應當有自己獨特的目的、概念和方法,而比較教育盡管有自己獨特的研究對象,卻沒有獨特的研究方法,因為其他學科也都應用比較的方法。
3.“方法”論
還有的學者傾向于比較教育是教育科學的一種方法論的說法。
4.“學科”、“方法”論
一部分學者試圖調和不同的觀點,認為比較教育既是一門學科,也是一種方法論。
這些觀點從不同角度揭示了比較教育的學科性質和歸屬,有助于人們建立起對比較教育的進一步認識。
二、比較教育的學科領域
學科的綜合與分化是學科發展的趨勢,也是一門學科研究領域的擴大和知識總量增加的必然結果。學科的分化會產生新的研究領域和新的分支體系。迄今為止,比較教育歷經近200年的發展,其研究領域和知識總量有了相當大的擴大和增加,其內部也分化出不同的研究領域和分支體系。1990年霍爾斯著作《比較教育:當代的問題與趨勢》問世,提出了一種比較教育的研究領域和分支體系,詳見表1-1。
表1-1 研究領域和新的分支體系

另外,還可以從其他角度對比較教育的研究領域進行劃分。例如,可以根據研究內容和研究對象,從比較教育自身的邏輯結構出發,將比較教育劃分為表1-2所示的研究領域。
表1-2 比較教育研究領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