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節 經營管理職能

一、服裝產業關聯性及產業特點分析

(一)產業關聯的實質

在經濟活動的過程中,各產業之間存在著廣泛的、復雜的和密切的技術經濟聯系。這種技術經濟聯系在產業經濟學中被稱為產業關聯。產業關聯分析又稱投入產出分析,由美國經濟學家里昂惕夫在20世紀30年代提出,現已成為分析產業結果問題的重要方法。投入產出分析就是運用投入產出表從數量上分析產業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其分析結果可以作為一國(或地區)制定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與政策的重要依據。

產業關聯,不是指一般的技術方法,而是指產業間和產業內部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相互推動的性質。這種產業間連接的不同依托就構成了產業間聯系的實質性內容。

(1)產品、勞務聯系,是產業間最基本的聯系。

(2)生產技術聯系,技術進步是推動產業聯系方式(即產業結構變動)的最活躍、最積極的因素。

(3)價格聯系,實質上是產業間產品和勞務聯系的價值量的貨幣表現。

(4)勞動就業聯系。

(5)投資聯系。

產業關聯規律是產業結構的內在規律。從空間范疇看,國民經濟是由許多產業構成的有機整體,每個產業都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產業內部及組成產業的各個部分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同時,各個產業之間也相互作用和影響。產業間只有聯系的強弱、繁簡之分,沒有絕對無聯系的。產業關聯具有整體性、開放性和兼容性的特點。從時間范疇看,產業關聯是一個發展和變化的過程。首先,產業是一個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過程;其次,產業間不斷演進的總體上升趨勢是既定的,但不同條件下的演進速度是不同的;第三,產業升級的過程是產業內部矛盾形成的替代過程。產業關聯的時間意義在于事物發展的歷史性和階段性決定產業和產品之間在更替中升級是不可回避的,“永存”的產業和產品是不存在的,任何產業和產品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

產業關聯的基本紐帶有兩條:一條是維持簡單再生產的供需關系,另一條是投資聯系。在一般的經濟活動過程中,服裝產業中的各行業部門都需要其他行業部門為自己提供各種產出,以作為自己的要素供給。同時,又把自己的產出作為一種市場需求提供給其他行業進行消費。正是由于這種錯綜復雜的供給與需求的關系,服裝產業才得以在經濟活動的過程中生存和發展。若某一行業沒有其他行業為之提供各種要素的供給,或其產出不能滿足其他行業的消費需求,則顯然該行業是不能長期生存下去的。由此可以認為,服裝產業中各產業相互之間的供給與需求的關系是服裝產業部門間最基本的聯系。

產業關聯的另一條紐帶是投資。社會化大生產使得服裝產業部門間以及服裝產業與其他產業之間的發展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盡管不同性質的產業和產業部門,其發展受其他產業或產業部門發展的影響和制約程度是不一樣的,但是某一產業部門的發展依賴于另一產業部門的發展,或某一產業部門的發展可以導致另一些產業部門的發展,這種各產業部門發展的“關聯效應”是普遍存在的。這就使得產業部門間必然存在著投資聯系。例如,為促進服裝制造業發展,必然要有一定量的投資,但由于該產業發展受到服裝面料、服飾配件、服裝CAD等相關產業的制約,因而就必然要增加投資以保證相關產業的發展。這種某一產業的直接投資必然導致大量的相關產業的投資,這就是產業間投資聯系的表現。

(二)服裝產業關聯的實質和服裝產業鏈

服裝產業關聯是指服裝產業與其他產業間以及服裝產業各部門之間以各種投入品和產出品為連接紐帶的技術經濟聯系。這里,各種投入品和產出品可以是各種有形產品和無形產品,也可以是實物形態或價值形態的投入品或產出品;技術經濟聯系和聯系方式可以是實物形態的聯系和聯系方式,也可以是價值形態的聯系和聯系方式。由于實物形態的聯系和聯系方式難以用計量方法進行準確衡量,而價值形態的聯系和聯系方式可以從量化比例的角度來進行研究,所以,在產業關聯分析的實際應用中使用更多的是價值形態的技術經濟聯系和聯系方式。

服裝業作為紡織服裝產業的終端制造業,帶動著紡織業、紡織原料業、紡織機械業、紡織印染業、服裝整理業、服裝輔料業和龐大的服裝裝飾等工業不斷發展。服裝產業是部門繁雜的產業,它是以服裝設計領銜,集服裝加工、商業和貿易為一體的都市型產業。它是一個以服飾商貿為產業主體,以面料、輔料、服裝加工等為產業支持;以飾件、化妝品、形象設計等為產業配套;以展覽業、服裝報刊及新聞傳播、信息咨詢等為產業媒介;以服裝教育為產業的人才資源基礎的綜合產業鏈。

服裝是由款式、色彩和材料三要素組成的。其中,材料是最基本的要素。服裝材料是指構成服裝的一切材料,它可分為服裝面料和服裝輔料。服裝面料是服裝的基本材料,服裝面料行業主要包括棉紡行業、毛紡行業、麻紡行業、絲絹行業等天然纖維行業和化纖行業以及各種吸汗防濕、防雨透氣、吸熱保溫、抗紫外線、隔離病毒等形形色色的功能性服裝面料行業等。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服裝面料工業與高科技的聯系越來越密切。

在時尚產業鏈理論中,面料產業是最基礎的一環,它左右著設計師產業。許多設計師都表示,選擇面料最重要的是“時尚”二字,沒有了時尚性,面料簡直失去了存在的意義,時尚是面料最為重要、也是最具代表性的特征。

服裝輔料始終是服裝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它主要包括:里料、填料、襯料、墊料、線料、緊扣材料以及商標、標志等。服裝里料的作用主要是保護服裝面料,遮蓋接縫和輔料,使穿著具有保暖性、舒適感、美觀大方且穿脫方便。服裝填料是服裝面料和里料之間的填充物,它的作用是賦予服裝保暖性、保形性和功能性。服裝襯料對服裝的質量至關重要,它可以保持服裝結構形狀和尺寸的穩定,提高服裝的保暖性、抗皺能力和強度,并能改善加工性等。服裝墊料的作用主要是賦予服裝豐滿和曲線的外觀,并能糾正人體的某些不足,并保證穿著狀態的美觀大方。線性材料是服裝輔料中比較小的材料,主要指縫紉線和工藝裝飾線等。緊扣材料是服裝輔料的一大類,它包括拉鏈、紐扣、金屬扣件和繩類等,這些材料雖小,但在服裝上能起到畫龍點睛和裝飾美化的作用。服裝商標就是服裝的牌子,隨著人們商品意識的加強,人們對服裝商標越來越重視,“品牌”也已成為服裝的無形價值。品牌不僅是提供使用價值的商品,更是提供高附加值的商品;品牌也不僅是提供有形價值的商品,更是提供無形價值的商品。對某些奢侈品品牌而言,它的無形價值往往要高于可見價值?!皹酥尽保凇冬F代漢語詞典》中的解釋是:表明特征的記號。標志是用圖案表示的世界語言,其內容有成分組成、使用說明、尺寸規格、原產地、條形碼、縮水率、阻燃性等。

服裝制造業按照制作工藝可分為針織服裝和梭織服裝;按照加工制作的組織方式可分為成衣化生產、量身定制、半定制加工和家庭制作四種方式;按照行業類別又可以分為男裝行業、女裝行業、童裝行業、職業裝行業、特殊用途服裝行業等。

服裝商業是服裝產業中的重要一環,服裝產業鏈必須通過服裝商業才能夠完整,服裝商業主要包括服裝貿易和服裝的批發、零售等。發達的服裝批發、零售業是服裝業發展的重要保證。隨著時裝業的發展,服裝批發、零售業呈現出鮮明的特征:主要是市場層次分明,形成了高檔服裝和中低檔服裝市場等不同層次的市場。

服裝面輔料、服裝制造、服裝商業共同構成了服裝產業的主產業鏈。另外,服裝設計也賦予了服裝以生命和活力,為服裝注入了時代的氣息和藝術的活力,是服裝產業的精髓。而服裝信息咨詢業、服裝展覽業、服裝表演業以及服裝報刊出版業等也是服裝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

服裝設計是構筑服裝行業產業結構模型至關重要的部分,它是一種高技術含量、技術密集型的都市型產業,它需要文化和經濟的共同支持。同時,服裝設計還是高度接近消費者,對市場高度敏感的行業。服裝設計業的水平體現了服裝產業的整體水平,巴黎、米蘭、倫敦、紐約、東京等幾大世界時裝中心之所以在世界服裝界獨領風騷,除有較高的產業結構水平以外,關鍵就在于他們具有世界頂級的設計師隊伍,具有高水平的服裝設計能力。

時裝表演是時裝促銷的一種重要形式,時裝表演(Fashion Show)是由時裝模特在特定場所通過走臺表演的形式來展示時裝的活動。時裝模特是傳遞設計師意圖的使者,用自己的形體姿態與時裝融合。把時裝色彩、時裝款式、時裝造型和活動的人融為一體,達到高度完美的藝術統一。時裝表演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商業性時裝表演,主要以宣傳本企業形象、推銷時裝為目的。這種表演形式以追求實用功能為主,強調實用、隨意、貼近生活的表演風格。商業性時裝表演以迎合顧客的需求和愿望為出發點,在一定的時間內可以引導消費;另一種是藝術文化性時裝表演,除含有商業性并要求產生一定的經濟效益外,還帶有一定的審美價值和藝術內涵。通過模特本身的氣質和表演,彰顯服裝的風格、特征,服裝的流行趨勢以及設計師的個性。時裝表演又可細分為學術性、貿易性、廣告性、文娛性、生產性等多種。其主要目的是為了預報流行的款式和飾品;宣傳和擴大服裝商店、設計師和服裝廠商的知名度,創建和維護名牌,增強社會競爭能力;溝通設計師、廠商、零售商和消費者之間的聯系。時裝模特正是為了適應服裝表演的需求而產生的。模特經紀公司的主要職能是物色模特新人,對模特進行專業培訓,擔當模特和設計公司的中介機構等。可以說,模特經濟公司的壯大極大地促進了模特業的發展。

由于服裝本身具有周期短、變化快、品種多和批量少的特征,服裝企業需要及時把握流行趨勢,多方位獲得市場信息,以滿足消費者日益變化的需求。而服裝信息咨詢業、服裝展覽業、時尚流行預測公司和服裝報刊出版業都為服裝企業獲得及時、可靠的信息提供了保障。尤其是時裝之都的時尚流行信息服務業,會及時地將時尚信息向各界發布,進而促進時尚流行的推廣和推動時裝產業發展。提供時尚流行信息的主體主要是各類協會和流行預測公司。

同時,服裝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支持,各種類型的服裝院校和培訓學校分別為服裝業培養出了設計、管理、生產、營銷等各種類型的人才,服裝教育成為服裝產業鏈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節。

服裝產業還應該包括服裝機械、服裝配飾、服裝CAD、CAM等服裝支持產業和相關產業。具體來講,完整的服裝產業鏈可以用圖2-1來表示。

figure_0037_0009
圖2-1 服裝產業鏈架構圖

由圖2-1可以看出,完整的服裝產業鏈不僅包括服裝加工制造業和為服裝的生產提供原料的面輔料等加工產業部門,還包括服裝設計、服裝咨詢、服裝表演等第三產業部門。我們分析服裝產業關聯,主要是針對服裝加工產業部門進行分析。

(三)服裝產業的特點

服裝產業仍然是一個比較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服裝加工和生產組織過程一般不需要大型專門化的機械設備,可以在較少的資本下運行。盡管近年來計算機技術如CAD、CAM和先進的生產組織方式被不斷研制出來并投入使用,但目前絕大多數服裝企業仍停留在傳統的經營模式上。

服裝企業一般不具備規模經濟效應。由于初始投入較少和固定資產投入較低,以及加工生產過程中相對的獨立性和分散性,規模經濟效應體現在服裝行業并不明顯。但是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隨著經濟危機的加劇,相對于輕資產戰略,重資產戰略相比較而言更加適合有產業經濟實力的中國服裝企業,因為它們更多是從產品加工和制造轉型而來的。著名經濟學者郎咸平說,“對于一個服裝企業來說,‘垂直產業鏈’過長本身并非壞事,只要加強管理,這個系統工程的威力必將遠勝于其他企業的‘單打獨斗’。而‘垂直一體化’,其實就是重資產戰略。拿服裝生產上游選擇來說,在經濟危機中,它能通過自己的‘重’來降低成本,獲取高效率供應鏈。”浙江省最新公布的《浙江省品牌建設情況通報》顯示,擁有多個品牌的雅戈爾集團以價值92億元成為浙江省品牌價值最高的企業。這一事實是對有實力的服裝企業應變市場能力的充分顯示。

服裝流行周期短。這不僅表現為時裝的季節性更迭,而且表現為時裝季節此一時、彼一時的差異,這種差異可能發生在面料、色彩、款式、設計或其他配套方面。服裝流行周期短,一方面給企業發展帶來了無限商機,另一方面也給企業發展帶來了風險和不穩定性。

服裝運營流程長。一個服裝新款式的推出往往涉及紡紗、織造、印染甚至新型纖維的研制和生產等多種環節,在銷售過程中,又會與多個流通環節發生聯系。這種多環節運營和流通所消耗的時間與服裝流行短周期形成矛盾。

服裝市場需求高彈性。由于消費者對服裝需求越來越多樣化、個性化,因此小批量、多品種的發展思路將成為服裝業今后發展的趨勢和特點。為了滿足各種不同細分市場的需要,服裝企業就必須重視差異化經營。

服裝產品具有商品價值、文化價值、審美價值、社會價值等,特別是時裝還具有設計價值、品牌價值、時尚價值,可以為其經營者帶來高附加值的收益,這使得服裝企業決策者必須合理衡量服裝的多重價值,并將其完美地結合起來。

(四)服裝經營的特點

上面所述的產業特點,決定了服裝經營與其他行業經營的不同。

由于行業缺乏經濟規模和小批量、多品種的趨勢,服裝企業的獨立實體相對規模較小。即使是集團和連鎖經營,也與百貨連鎖、鋼鐵企業、化工企業不能同日而語。

服裝業的發展和成熟與外延的集約度有關。紐約之所以成為時裝中心,是因為有服裝加工工業、批發業、零售業;有發達的信息網、出版系統;有時裝學院和研究機構;集中了美國最優秀的設計師;有服裝咨詢和服務業、發達的金融機構;有政治、經濟和文化的影響,更有一批時尚潮流的領導者和追隨者。

服裝業是一個不斷創新的行業,這不僅需要服裝本身的創新,更需要服裝企業在服裝經營模式上的創新。

服裝業具有靈活柔性的經營模式??焖俚氖袌鲎兓?、多樣的市場細分,要求其經營方式靈活和柔性化,策劃、設計、生產之間相互滲透;設計師、生產商、銷售商融為一體;在零售中,買斷、代銷、特許加盟、許可證經營和公司連鎖等,組合成各種靈活高效的結構形式。

快速反應和敏捷零售體制。為了保證市場的快速反應(QR)和及時生產供貨(JIT),需要形成相互信任的產供銷和敏捷零售體制,以減少庫存、額外的成本投入或延誤商機而造成的機會損失。

服裝業面對快速流行的時尚市場,其經營的真諦是藝術、技術和營銷的結合,如圖2-2所示。其一是服裝設計、生產與營銷環環相扣;其二是三者相互滲透。如設計師必須結合市場考慮設計,不僅考慮服裝款式本身的設計,也要考慮到推廣設計和POP設計等;同時,營銷人員還要考慮生產與銷售中的物流與庫存等技術問題。

figure_0038_0010
圖2-2 服裝經營的三要素及其關系

二、經營管理職能

法約爾提出了經營管理的五項職能,即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這是由一般的管理過程派生的。企業的經營管理是由經營活動及其過程決定的。它包括五個方面的內容,即戰略職能、決策職能、開發職能、財務職能和公共關系職能。

(一)戰略職能

戰略職能是企業經營管理的首要職能。企業戰略是指企業根據環境的變化、本身的資源和實力來選擇適合的經營領域和產品,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并通過差異化在競爭中取勝。

隨著世界經濟全球化和一體化進程的加快,以及隨之而來的國際競爭的加劇,這些都對企業戰略的要求越來越高,企業欲求長期穩定的生存和發展,就必須高瞻遠矚,善于審時度勢、隨機應變,于是戰略經營就顯得尤為重要。企業戰略職能的主要內容是如何培育企業獨特的戰略資源,以及最大限度地優化配置這種戰略資源的能力。在企業競爭實踐中,每個企業的資源和能力是各不相同的,同一行業中的企業也不一定擁有相同的資源和能力。這樣,企業戰略資源和運用這種戰略資源的能力方面的差異,就成為企業占據競爭優勢的關鍵。因此,企業競爭戰略的選擇必須最大限度地有利于培植和發展企業的戰略資源,而戰略管理的主要工作就是培植和發展企業對自身擁有的戰略資源的獨特運用能力,即核心能力,而核心能力的形成需要企業不斷地積累戰略制定所需的各種資源,需要企業不斷學習、不斷創新、不斷超越。只有在核心能力達到一定水平后,企業才能通過一系列組合和整合形成自己獨特且不易被人模仿、替代和占有的戰略資源,才能獲得和保持持續的競爭優勢。

戰略經營的具體體現是要樹立戰略觀念并制定經營戰略。經營戰略包括戰略目標、戰略重點、戰略方針和策略、戰略規劃。所以,經營管理的戰略職能包含五項內容:經營環境分析、制定戰略目標、選擇戰略重點、制定戰略方針和對策、制定戰略實施規劃。

(二)決策職能

企業管理的核心是經營,經營管理的重心是決策。最重要的決策應是戰略決策。上述經營管理戰略職能的每一項內容,無不屬于決策范疇。

(三)開發職能

有效地經營必須善于有效地開發和利用各種資源,企業戰略職能的發揮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開發職能的作用。開發職能的重點在于產品的開發、市場的開發、技術的開發以及能力的開發。人才或能力開發、技術開發、產品開發、市場開發可以說四位一體,構成了經營管理開發職能的主體。

(四)財務職能

企業的經營過程自始至終都伴隨著財務過程。所謂財務過程,就是資金的籌措職能、資金運用職能、增值價值分配職能以及經營分析職能。財務職能是一種制約職能。

(五)公共關系職能

企業是社會經濟系統的一個子系統。企業欲維持其生存與發展,必須按照環境適應論的觀點同它賴以存在的社會經濟系統的諸環節保持協調,這種同外部環境保持協調的職能,被稱為社會關系職能或公共關系職能。這種職能就是要求以企業為中心,有意識地進行積極的協調和必要的妥協,使各種利益集團根據各自的立場,對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給予協作或承認。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连江县| 新疆| 南乐县| 高青县| 镇巴县| 伊宁县| 芦溪县| 宜城市| 高邮市| 临夏县| 七台河市| 仙桃市| 新河县| 南阳市| 富源县| 兰溪市| 道真| 旺苍县| 平乡县| 西乌| 罗源县| 德江县| 织金县| 中牟县| 建始县| 天台县| 宜兰市| 宣汉县| 遵义县| 科尔| 开远市| 临泉县| 金昌市| 曲水县| 莆田市| 贵德县| 泽库县| 贵阳市| 江永县| 平原县| 乳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