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裘皮服裝設計與表現技法
- 周瑩
- 2831字
- 2020-07-31 20:46:34
第二節 裘皮服裝發展概述
圖1-2 賽琳(Celine)羊皮革裝飾豹紋大衣
隨著人類文明的演變、時代的進步與人們思想的發展,裘皮服裝的發展大體上經歷“由早期以御寒護體為主的功能性階段;到古代以圖騰崇拜、權力象征為主的魔力性階段;又到中世紀以高貴、華麗的形式表現社會地位為主的標識性階段;再到現代表現時代精神為主的時尚性階段。”[3]盡管古代歐洲國王和中國皇帝都曾選用紫貂作為冬季皇袍的原料,但是在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對裘皮服裝內涵意義的釋義也是頗為不同。
一、西方裘皮服裝發展簡史
(一)古代西方裘皮服裝
在處于原始社會末期的西方,人類的裘皮服裝歷史亦由蠻荒進入到文明時代。這一時期的裘皮服裝除具有防寒護體的實用性外,還融入許多原始宗教信仰和圖騰崇拜的影子,在彰顯出鮮明地域特色的同時又呈現出原始宗教的理念。到原始社會末期,人們將披戴獸皮與魔力聯系在一起,進而與慶典儀式聯系起來,即把獸皮當作是—種魔法象征(圖1-3)。
(二)中世紀西方裘皮服裝
處在黑暗時代的中世紀歐洲,當時人們認為裘皮朝外穿是不文明人的穿法,“明目張膽”地大面積使用裘皮在他們看來始終保留著某種程度的“野蠻”氣息,因此裘皮多用于襯里和鑲邊。裘皮服裝在中世紀進入到以高貴、華麗的形式來表現社會地位為主的標識性的發展階段,成為人們社會地位的象征和標志,詳見圖1-4。封建統治者制定專門的使用動物毛皮的法令,高貴的毛皮服裝只許貴族穿用。
(三)文藝復興到19世紀西方裘皮服裝
15世紀之后,貴族用裘皮來裝扮自己并作為身份的象征。裘皮作為襯里,被大量地應用在男子的大衣和斗篷上,增添魁梧、健壯感,與此同時,領口、袖口以及衣擺處的裘皮邊飾與襯里相呼應,起到很好的裝飾效果。女子服裝當中的裘皮一般用于裙子的襯飾或袖口邊飾,以強調女性纖細柔美的形體特征,突出裙撐撐起的壯觀裙擺。
圖1-3 古代西方裘皮服裝
16世紀出現兩件至今仍流行的裘皮飾品——裘皮圍巾和裘皮手籠。巴洛克風格盛行的17世紀,裘皮除作為披風的襯里外,還被廣泛用于領口和門襟的邊飾,而裘皮圍巾、手籠和帽子更是那時頗為多見的服飾。18世紀晚期之前,斗篷、大衣、外套等保暖衣物仍以裘皮作為襯里或鑲邊。此時,裘皮制成的手籠仍舊頗為流行,只是形狀變為如枕頭般大小,女性將其拿在手中或以絲帶懸掛在脖頸處,而男性則將其掛在夾克或馬甲腰際側邊的紐扣上。
工業革命以后,男子的社會形象發生變化。因此,大量珍貴的裘皮材料更多地出現在貴族女性的服飾中。從騎馬服演變來的女外套大行其道,冬天常鑲有裘皮。裙子也變得更為寬大,更加強調外輪廓線。到19世紀50~60年代,裙撐幅度越來越大,發展為克里諾林(Crinoline)式樣的裙撐,而與之相配的披風、斗篷更是少不了裘皮鑲邊的裝飾(圖1-5)。
圖1-4 中世紀西方裘皮服裝
圖1-5 文藝復興到19世紀西方裘皮服裝
(四)近代西方裘皮服裝
19世紀末期,除裘皮飾邊和領飾等配件外,整件毛皮向外的服裝才開始正式登場。20世紀初,裘皮服裝既保持社會地位的標識作用,又注入時代的氣息。裘皮服裝定期出現在法國時裝設計師簡·帕康(Jacques Doucet)和保羅·波烈(Paul Poiret)的作品中。帕康的設計頗受消費者喜愛,她根據不同的對象,在各種材料的衣服領、袖以及飾帶、圍巾、手籠等處都運用裘皮。她的裘皮領被人們稱為“帕康領”,且風靡一時。1918年,羅馬成立一家專門為貴婦和好萊塢明星設計裘皮大衣的專賣店,即今日著名國際時裝品牌芬迪的前身。
在20世紀的第一個十年到第二個十年間,冬季大衣的設計上往往采用長毛的裘皮加以裝飾。無論是上層社會還是普通民眾都可以穿用裘皮。而裘皮及配件的材質和價位范圍更加寬廣,也有專為兒童設計的小一號服飾。[4]
20世紀20~30年代,裘皮成為時髦女性追求的重要內容。當時出現狐皮熱潮,銀狐披肩、領圈、鑲在裙擺、袖口和領口的小塊裘皮都是婦女們彰顯時尚的標識。流行、時尚的概念為裘皮服裝注入強大的生命力,裘皮與面料織物進行著完美的搭配。
好景不長,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斷時裝業的發展,裘皮服裝的發展也處于停滯狀態。由于物資匱乏和緊缺,歐洲人用不起高檔裘皮,裘皮只能作為點綴偶爾出現在帽飾上,而德國婦女甚至被禁止穿用裘皮。
進入20世紀50年代以后,歐洲的經濟迅速得到恢復。克里斯汀·迪奧(Christian Dior)、杰奎斯·菲斯(Jacques Fath)和克里斯托瓦爾·巴倫夏加(Cristobal Balenciaga)等設計師開始嘗試探索新技術來打破20世紀初期的傳統裘皮造型。
20世紀60年代,裘皮從高雅的殿堂中走出來,出現休閑型、運動型的裘皮服裝,這種風尚一直延續至今。20世紀70~80年代,裘皮開始農業化生產,這推動著裘皮服裝從訂制向成衣化方向發展。但由于世界范圍內的經濟蕭條和動物保護主義的強烈抗議,裘皮服裝處于低潮狀態。
進入20世紀90年代初期,對裘皮進行后加工的方法多起來,新一輪裘皮時尚隨之產生。幾乎所有可能的色彩在裘皮上都得以實現。另外,裘皮也拋開一貫的虛榮和矜持,更加簡潔和輕便。隨著現代裘皮服裝業的興起,婦女們獲得更多的裘皮服裝式樣,裘皮材料的使用量明顯增加,裘皮服裝有了全新的外觀(圖1-6)。
二、中國裘皮服裝發展簡史
(一)中國古代裘皮服裝
中國裘皮加工技術起源較早,周口店的山頂洞人使用骨針縫合獸皮,就已經用事實很好地印證在那個時期中國古人類已經能夠用獸皮材料縫制衣服。與此同時,山頂洞人應該已經掌握初級的鞣皮技術。
圖1-6 近代西方裘皮服裝
在裘皮比較稀少的時代,裘皮成為權力、身份、地位和財富的象征。中國古人對裘皮的價值也作了評價,如“貴至貂、狐,賤至羊、麂,值分百等”,說明用不同種類獸皮制成的衣服價值等級相差很大。裘皮自古就是階級地位的象征,正如“乘肥馬,衣輕裘”者代表著生活豪奢階層的社會地位,成為人們彰顯自己的有力物件(圖1-7、圖1-8)。
圖1-7 身穿裘皮的長治觀音堂明護法尊天
圖1-8 清代皇帝冬季鑲有水貂皮暖帽
(二)中國近代裘皮服裝
晚清民初,中國社會處于動蕩和轉型期,由于各種因素的作用,我國裘皮行業發展較為迅猛。裘皮服裝的政治象征功能減弱,裘皮不再是貴族階層的獨有物,它的標識和象征意義已經開始轉變,炫耀富有和時尚代替炫耀等級和地位,并呈現出兩大趨勢。
一種趨勢是裘皮服裝朝向大眾化、物質化方向發展。來自洋行中方買辦、工商業者、富裕的工薪階層等不同的消費群體成為裘皮服裝的主要消費對象,裘皮服裝是經濟實力的體現。
另一種趨勢是裘皮服裝成為當時服裝設計的重要裝飾手段和服裝公司的重要產品之一。裘皮飾邊和裘皮服裝是我國服裝史上西服東漸歷史潮流的一部分。此時的裘皮服裝已融入西方藝術和流行時尚理念,打破以前裘皮服裝比較單調的造型和裝飾風格(圖1-9、圖1-10)。
圖1-9 20世紀20年代上海女性鑲有裘皮飾邊的長斗篷
圖1-10 1929年上海時裝雜志封面中穿裘皮飾領大衣的女性
我國近代裘皮服裝的變化遵循時代發展、順應時尚潮流。裘皮在遠古時代是人們用來遮羞御寒,在封建社會用來標識身份和地位,而到近代則發展為造型西化,崇尚大眾化和物質化的潮流。作為中國傳統服飾文化的組成部分,它在功能性由彰顯等級觀演變為追求潮流和炫耀富有,這是我國近代歷史發展、社會變革、經濟轉型及中西文化交流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