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專家點評

后危機紡織振興和傳統產業新一輪增長,中國紡織“十二五”期間可持續發展的原動力是創新:技術創新、產品創新、機制創新、體系創新、管理創新等。而創新的最高境界是通過改革與再造,以(知識)資本為紐帶將要素(勞動力、資金、設備、土地)資源優化重組,形成新的商業模式、贏利模式、管理模式或運作模式。無錫一棉能在普通的棉紡裝備上,通過流程再造、工作法創新,在不增加勞動強度的前提下實現萬錠用工25人以下,在提高企業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效益的同時又提高了工人收入,獲得喜人的業績。以軟實力、巧戰略破解了紡織行業重重困境:工人勞動強度大、招工難、勞動成本增加、企業利潤被上下游擠壓等。

無錫一棉的創新思辨和創新管理的實踐對轉型期的中國紡織企業有示范性,更有時代意義。無錫一棉在新思想指導下創造了新的工作法、操作法、產業組織、運作機制、管理模式,概言之是一場管理系統創新再造工程(Reengineering),樹立了可持續發展的新標桿。

一、創新背景及意義

已有90余年歷史的紡織老企業無錫市第一棉紡織廠在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面臨嚴峻的生存危機,“人員多、效率低”嚴重影響了企業競爭力。為改變低效率,創建高效紡織企業,無錫一棉走上了管理創新之路。

進入21世紀以來,國內紡織企業普遍遭遇了“招工難”的困境,從行業特點的角度來講:紡織工人勞動強度高,工作環境較為艱苦(高溫、高濕、噪聲大),薪資水平卻低于其他制造業。尤其是“80后”、“90后”不愿從事這一行業。近幾年,棉紡織企業 “用工荒”常態化和擴大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要破解用工難題,只有通過管理創新、技術進步和流程再造,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自20世紀90年代便開始著力推行提高勞動生產率的無錫一棉經過16年的探索努力,已將萬錠用工由過去300多人減少至25人,創出了全國棉紡織企業最好的用工水平1紡織勞動效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躋身世界先進水平,憑借改革創新巧妙地化解當前“用工荒”及未來勞動力成本上升帶來的企業生存威脅、生存危機,同時,大大提升了產品質量和勞動力待遇,為同行業起到了示范作用,開辟了一條新路徑。

二、創新策略

“提高勞動生產率”是無錫一棉遵循的核心理念,無錫一棉的管理者通過一系列緊密圍繞核心理念的創新活動,最終實現了萬錠用工25人的中國棉紡織行業奇跡。

1.生產組織模式創新和流程再造

為減少無效勞動,降低工人個體勞動量,無錫一棉打破了傳統的作業方式,發展出全流程革新操作法。通過分工細化,同時結合設備技術改造簡化員工操作,實施半成品集體更換,使作業順序高效化,勞動效率明顯提升,并提高了清整潔工作的效率,減少無效程序和不必要的人員。

2.設備維修工作法創新

設備運行狀態直接影響用工數量,無錫一棉實施設備維修管理創新,打破了幾十年來沿用的周期性平車、揩車,重組維修隊,劃分責任區,以設備動態檢查和維修為重點,創新實施了以“包機到人,動態維修,責任明了”為特征的小包機設備維修方式,實行設備24小時動態維修。精減人員并減少工作量,減少檢修信號,設備狀態明顯好轉,提高了勞動效率和設備維修的有效性,提高了品質。

3.模塊化用工模式創新和新知識員工培養

實施創新的24小時動態維修的小包機方式要求維修隊的靈活性,這意味著設備維修人員的全面性,以“機電一體化”和“一專多能”為目標擬訂員工分段培訓計劃,對員工進行多工種培訓,打破工種界限。在此基礎上,隊伍整體重組,實現靈活高效的目標。通過培訓,提升知識員工素質能力,為設備維修管理創新和重組運轉作業流程創造了條件。

4.激勵制度創新

創新的工作流程和用工模式不但要求工人“一專多能”,還要求工人可以靈活組隊解決各類問題。這就意味著工人要接受更多樣化的專業培訓,掌握更多技能。將員工的技能多樣化列入薪酬考核標準,大大激勵員工主動參與培訓,發展多項技能,減少為頂班的備份員工,雙倍薪酬激勵頂班工人,適應創新生產模式的需要。

5.管理思想創新

管理模式的創新源自思辨的創新,無錫一棉摒棄了傳統固化的思維定式。管理模式以專業簡化(Simplicity)、流動重組(Mobility)、靈活柔性(Flexibility)的思路再造工作流程,重構生產組織,明確效率質量目標,完善責權體系和激勵機制。破解了用工效率低、質量差、負荷重、成本高的多重難題。

三、績效

經濟績效:通過革新舉措,創新重組運轉作業流程,擴大了人員看臺,細紗千錠/時斷頭達3根,萬錠用工穩定在25人以內,提高了勞動效率,同時革新后的運轉操作作業也更利于產品質量的提升。破解用工困境,提高企業的綜合效益,其產品品牌聲譽大幅提高。

社會績效:通過提高勞動生產率,使工人工資待遇水平得到提高,改善工人勞動環境,降低工人勞動強度,簡化操作流程,使工人穩定性更高。有效解決了招工難等社會問題,很好地履行了社會責任。

四、示范推廣意義

基于裝備技術進步和創新,更領先管理創新整合要素資源,刪減無用功,通過對原有的勞動要素重組,制定適宜當前條件的制度規范,實現勞動生產率大幅提升,將優勢與能量發揮到極致。管理創新以提升組織效率為引領,結合精益生產的理念,對設備維修模式和運轉作業流程進行創新變革。一棉的創新模式對中國的棉紡企業甚至紡織行業其他部門都有普適借鑒意義;一棉的創新實質是生產要素重組,并不需要大量額外投入,且不受技術條件限制。因此,一棉的模式可推廣、可操作,將對中國紡織業能級提升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也提供了一個革命性創新的范例(不僅是棉紡業)。

(東華大學:顧慶良教授、張愛甜博士、陳悅碩士)

1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調研結果顯示,目前國內棉紡織企業用工水平相差懸殊,有些企業萬錠用工還在150人以上,有的甚至達到180人,而中等水平的企業能控制在60~80人的范圍內。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明县| 平山县| 城市| 永定县| 聊城市| 新乡市| 宁南县| 辉南县| 霸州市| 永胜县| 沧州市| 阜新市| 临湘市| 防城港市| 岫岩| 梅河口市| 望谟县| 古浪县| 宁海县| 任丘市| 日土县| 威远县| 乐平市| 东辽县| 化德县| 西贡区| 中山市| 郸城县| 山东省| 鸡西市| 盘锦市| 吐鲁番市| 得荣县| 吴江市| 牙克石市| 张家口市| 拉孜县| 华蓥市| 浙江省| 油尖旺区| 沅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