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話說中國大歷史5:遼金-元明
- 李學勤
- 1977字
- 2020-07-08 14:22:52
07 有甚心情殺女真
契丹民族在耶律阿保機的帶領下以威武的鐵騎四方征戰,開辟了廣闊的疆土,歷經景宗中興、圣宗改革,遼朝社會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興盛局面。但是他們的子孫們卻不爭氣,在保大五年(1125)被金人所滅。究其原因不是士兵和武器落后,也不是金人兇悍,而是以遼朝廷為代表的貴族集團的腐敗。遼圣宗后直到天祚皇帝歷經三個朝代,契丹貴族不顧社稷安危,爭權奪利,互相殘殺,造成統治集團內部猜忌傾軋,最終導致分崩離析。這幾位君王不以勤政取信于民,卻把國有財產肆意揮霍。興宗時的“欽哀之變”、道宗時的“重元之亂”,再加上耶律乙辛、蕭奉先亂政誤國,把遼朝推到了滅亡的邊緣。
自興宗開始,以后宮為中心的互相爭權斗爭,使國家危機四伏。興宗即位初期是生母欽哀皇太后蕭耨斤聽政,她逼殺興宗的養母以后,更加專橫跋扈,獨攬政務,把興宗當成了傀儡。由于興宗自幼被齊天太后抱養,因此欽哀皇太后更喜歡自己的小兒子重元。于是,她秘密籌劃廢興宗、立重元。重元看不慣母親的做法,向興宗告密,興宗先發制人,廢太后,并把她秘密囚禁于圣宗陵寢慶陵。重元因告密有功得到了興宗器重,并被封為皇太弟。然而就是這個重元在興宗死后為奪取皇位發動了叛亂。

遼·銀鎏金仿皮囊式雞冠壺
在遼朝,漢化派和保守派的斗爭一直持續,至圣宗時,遼朝基本上完成了從奴隸制向封建制的轉化,保守派勢力被削弱。然而,興宗的安于現狀、不圖進取,使以重元為首的保守勢力死灰復燃。興宗死后,沒有傳位給重元,而是傳給了自己的兒子耶律洪基,即道宗。盡管道宗尊重元為皇太叔,拜天下兵馬大元帥,但重元權欲熏心,不斷削弱道宗勢力,并結奸黨多人。清寧九年(1063)道宗去打獵的時候,重元和他的兒子在灤河行宮欲謀殺道宗,奪取皇位,被大臣耶律仁先、耶律乙辛平定,重元自殺。
耶律乙辛因平亂有功,得到了皇帝信任,權傾一時。然而他竟重蹈重元覆轍,樹立黨羽,擅權亂政。為了排除異己,乙辛設計制造了誣陷宣懿皇后案,繼而又陷害太子,使得皇后蕭觀音和太子被誣致死,兩案受株連者眾多,使皇族勢力大大減弱。由此,乙辛完全掌控了朝廷大權,他又想立興宗和魯斡之子耶律淳為皇子,以控制道宗。于是,在道宗出獵時,他要求把皇孫耶律延禧留下,以便趁機加害。在大臣肖兀納的提醒下,道宗終于清醒,識破了乙辛的奸計,開始有意識地削除其勢力,最終被貶出朝廷。乙辛見大勢已去,決定逃往北宋,但事泄被殺。耶律乙辛雖死,但他擅權多年,朝政已被破壞殆盡。
道宗死,皇孫耶律延禧即位,是為天祚帝。天祚帝的昏庸更超過祖輩,在位期間,委任奸臣,不理政事,沉溺聲色,濫賞濫罰。天祚帝重用大臣蕭奉先。蕭奉先因其兩個妹妹一個是皇后,一個是妃子,便利用這一裙帶關系,飛黃騰達。而皇帝認為都是一家人,對蕭奉先格外信任,放心地把朝政交給了他,自己則脫身出來沉醉于游樂、打獵之中了。當時朝政混亂不堪,而統治者又對百姓嚴加盤剝,階級矛盾日益尖銳。由于忍受不了壓迫,女真首領完顏阿骨打建立了金國,起兵抗遼,遼軍接連敗潰。與此同時,饒州渤海人古欲也聚眾起義。內憂外患強烈地沖擊著遼朝統治者。而當阿骨打進攻寧江州(今吉林省扶余縣東南)時,天祚帝仍在慶州(今甘肅慶陽)射鹿,聽到這個消息后竟毫不介意。此后,在金的進攻下,遼年年丟城失地,但他仍舊不斷地去狩獵,甚至每個月都要去,置國政于不顧已達到了聳人聽聞的地步。皇帝如此,他的寵臣們也同樣置國家命運于不顧。蕭奉先不但不為如何御敵積極謀劃,反而挑動起爭權奪利的斗爭。他擔心妹妹元妃所生秦王得不到繼承權,又制造了誣陷大將耶律余睹等謀立晉王案,使一些朝中重臣或被殺,或被“賜死”,余睹氣恨之下率部叛投女真,致使遼的軍事力量銳減。遼將軍心離散,兵將老弱,已無力抗金。當時有這樣一個諺語:“五個翁翁四百歲,南面北面頓瞌睡,自己精神管不得,有甚心情殺女真。”
天慶十年(1120),金、宋達成聯合攻遼的協議,使遼已無喘息之機。在耶律余睹的帶領下,金追殺天祚帝。天祚帝逃到夾山(今內蒙古武川西南),面對眾叛親離的局面,才發覺蕭奉先不忠,處死了他。然而此時,天祚帝已無法挽回遼的國運,這時另一皇族勢力耶律淳鎮守南京深得人心,在天祚皇帝不知所蹤的情況下,被擁立為帝,稱天錫皇帝,降天祚帝為湘陰王。由耶律大石掌握軍隊,史稱北遼。

點茶圖 壁畫,契丹貴族喜愛飲茶,而且看重宋朝的名貴茶葉。
不久耶律淳死,他的妻子德妃稱制,繼續抵抗金兵,兵敗后德妃和耶律大石等奔投天祚,天祚怒斬德妃,責大石。耶律大石見皇帝還是這樣昏庸,遂率軍西走,建立了西遼,歷時九十余年,直到1218年被蒙古所滅。
與此同時,天祚皇帝一意孤行,出兵伐金,遼軍戰敗。天祚帝一路西逃,奔到了茫茫沙漠,饑寒交迫的天祚帝想投奔西夏避禍,但金兵在他身后緊追不舍。保大五年(1125)二月,天祚帝在應州(今山西省應縣)東六十里被金兵統帥完顏婁室俘獲,遼朝遂亡。天祚帝被押往長白山一帶囚禁,直至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