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6章 快點快點,趕緊的!--催促孩子,會讓他變得更慢(2)

▲ 別一次性給孩子下很多命令

像小航媽媽那樣的做法,就是一次性給孩子下了很多的命令。而且在媽媽看來,無論哪個命令都很重要,不管哪一個要求孩子都應該要做到。而這也恰恰是孩子感到頭疼的地方,他不知道該將注意力放在哪里,他不知道如果一旦他做錯了、動作慢了,媽媽會在哪件事情上批評他。

我們要將對孩子的要求分解開,在一個時間里最好只讓他做一件事。我們雖然催促孩子要他快一些,但我們也要能沉住氣。而且,孩子也并不像我們想的那樣什么都不知道,他也明白什么事該怎么做。所以很多時候,我們也可以只給他一個命令。

就拿小航的故事來說,媽媽完全可以這樣說:“在一個小時之內,請把你的房間收拾干凈。”這樣的一個命令將所有的事情都包括進去了,而且也給了孩子時間限制,相信他的注意力就全都在“收拾房間”上面了,這樣他也許就能做得又快又好。

▲ 給孩子留出集中注意力的時間

有些事孩子是知道先后順序的,也知道輕重緩急,因此我們沒必要總是去提醒他。而很多時候,孩子之所以慢,就是因為我們沒有給他集中注意力的時間,他可能在我們不停的催促中,混淆了很多事情。

我們的催促原本是想要讓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所以我們不要自己就歪曲了自己的意圖,要選擇合適的說法,給孩子時間讓他集中注意力,他自然就會知道幾件事哪個先做哪個后做。比如,我們說:“寫完作業了嗎?你看你桌子亂的,好好收拾一下!”如果我們這樣一說,孩子就會糊涂了,他剛想去做作業,但我們卻又讓他收拾桌子。我們完全可以換一種說法:“不收拾干凈桌子你該怎么寫作業啊?去收拾干凈吧。”這時孩子就會明白,收拾桌子是先要做的事情,他的注意力就會集中在這上面;而收拾完之后,他也會想到,之所以要收拾桌子就是為了要寫作業,那么做作業時他也就能專心致志了。

▲ 在孩子專心做事時,不要催促他

還有一種情況也會使孩子的注意力變得分散。那就是當孩子原本已經在專心做一件事了,可我們卻“及時”發現了某些我們覺得不妥當的地方,于是我們“忍不住”又告訴了他,一下子他原有的做事思路被打斷了。

露露認真地畫著畫,媽媽無意間經過她身邊,發現地上有一堆廢紙,還有幾個空顏料管。于是媽媽說:“你看你把這里弄得一團亂,快收拾了吧!”露露的畫還沒畫完,可媽媽已經開口了,她只得停下畫筆,轉而去拿掃帚要收拾地上的垃圾。可她剛拿起掃帚,媽媽卻又說了:“唉,你這畫怎么能畫一半呢?做事要有始有終。”露露拿著掃帚不知所措了……

類似這樣中途打斷孩子的事情我們最好不要做,當孩子在專心做事時,就要讓他專心做完,然后我們再向他提出另一件事。否則,孩子就會認為我們很專斷,他可能到頭來一件事都做不完,也許還會哪件事都不想做了。

所以,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也要能忍耐一下,沒準兒在我們忍耐的時候,也能冷靜思考一下,斟酌一下語言,使我們的話不再引起孩子的反感,他再做起事來也就能知道先做哪個、后做哪個了。

14. 你快點說啊!--孩子有話說不出,反而說“沒什么”

作為媽媽,我們大部分人都會覺得一天下來非常忙碌,上班的媽媽又要工作,又要照顧家庭;即便不上班,每天也似乎是有做不完的家務。我們可能都深有體會,忙碌的時候最不愿意有別的事情來打擾。可孩子有時候卻偏要選這樣一個時間來對我們說半句話:“媽媽,那個……”我們等著他說后半句,可他扭扭捏捏就是說不出來。我們一著急,張嘴就會說:“要說什么快說啊!”我們這樣的一句話一出口,孩子卻立刻就“不”為難了,他會馬上改口說:“沒什么。”留下我們在那里干著急。

點點放學回到家,放下書包后在屋子里“躊躇”了許久,最后終于下定了決心。他來到廚房,在媽媽面前晃來晃去,媽媽覺得他有些“礙事”,于是就問道:“怎么?有事嗎?”“媽媽,那個……”點點張了張嘴,然后又閉上了。

媽媽覺得他一定有事,便索性停下了手里的活兒,蹲下身子說:“沒關系,有什么事情直接說就好了。”點點這才再次開口說:“媽媽,您……再給我些零用錢好嗎?”媽媽說:“你的零用錢花光了嗎?”點點搖搖頭:“不是的,媽媽。下星期我的好朋友小力過生日,我想送他個禮物。我在玩具店看好了一架飛機,可是我錢不夠。媽媽,您再給我些好嗎?”

媽媽想了想說:“嗯……其實我們也不必要非得買禮物,你自己動手做一個不是更好嗎?我記得前一陣子你用硬紙板拼插了一架小飛機,我覺得那樣的禮物就很好。你還可以把祝福的話寫到上面,又包含了你的情意,也更代表你的誠意,你覺得呢?”點點聽了眼前一亮:“對哦!好吧,我再做一架新的送給他好了。謝謝媽媽!”

看到孩子的問題被圓滿解決,我們自己也會非常開心。而這個問題能夠解決的前提,就是我們不能急躁,不能去催促支支吾吾的孩子。否則,就拿點點這個故事來說,如果媽媽一開始看到他轉來轉去就急躁,看到他說不出來后面的話就催促“你倒是快說啊”,相信點點一定不會說出他的心事,媽媽也不可能幫他想到這樣好的辦法。

不僅如此,我們也可以設想一下,如果我們受不了孩子的這種欲言又止,大喊道:“你到想說什么?快說啊!”孩子看到我們這種不耐煩的樣子,就會將話咽回去,轉而說:“沒什么的,我沒事。”雖然他這樣說,但他的內心一定會不甘心,但他覺得“即便我說了,媽媽也一定不會同意”。這樣一來,我們和他之間就會產生一種隔閡。可事實上,我們也許并沒打算拒絕他的要求,只是有些受不了他這樣忸怩而已。由此看來,我們需要格外注意自己的說話態度。

▲ 別對孩子的忸怩生氣

孩子之所以有話說不出,是因為他自己就知道,他將要說出來的也許媽媽不會同意,也許還會招來媽媽的責備。也就是說,他內心已經對將要說的事情有了一個評判。

單從這點來看,我們難道不覺得孩子是可愛的嗎?他沒有直接下要求,也沒有自己武斷地去決定,他是在用一種試探的方式來征求我們的意見。如果我們能這樣想,我們也就不會對他的表現感到生氣了。而且,我們也不要直接對他大喊大叫,否則這不僅不能讓他說出想要說的話,同時也可能會封閉他的情感。

▲ 引導孩子說出想說的話

孩子有話不說,其實不僅他心里不舒服,聽他說話的我們也同樣覺得有些“憋得慌”。我們著急之下自然就會使勁催促他,可這樣的催促卻可能會使他更不愿意開口。所以,我們該學會引導他說出他想說的話。

遇到孩子欲言又止時,我們先要保持平靜,要像上面故事中點點的媽媽那樣,靜下心來先安撫孩子的情緒,告訴他他可以說出那些話,然后慢慢引導他說出他的真實意圖。

▲ 認真、平靜地聽孩子說話

當孩子肯將自己的意思表達出來時,我們也要能認真聽他說話。千萬不要忙著手里的活計而心不在焉,否則我們也就不會弄清楚他到底想要說什么了。一般孩子忸怩著不好說的話,內容恐怕也多會觸及我們的某些“底線”。

那么在聽孩子說話時,我們千萬不要著急,要保持一種平靜的心態,就算是孩子說出了一些讓我們感覺很不合理的話,我們也不能隨便就打斷他,要能耐得住性子聽他說完,允許他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意圖,然后我們再根據事情的性質去下結論,以及表達我們的想法。

15. 你真是不像話!--孩子會感到委屈,感到媽媽的冷漠

孩子經常會做錯事,我們自然是要擔負起糾正他錯誤的責任。可我們在指出他的這些錯誤時,不知不覺中就會越說越急、越說越生氣,然后我們就會發起脾氣來。也許是無心,也許是有意,“你真是不像話”這樣的話也就隨口而出了。

可當我們說出這樣的話之后,孩子往往都會覺得很委屈。如果我們再因為生氣而不理睬他,他可能就會感到我們很冷漠。這種冷漠多多少少都會給他帶來一些負面的影響。

自從瑤瑤上小學之后,媽媽就提醒瑤瑤,早上穿衣服要快一些,上學之前自己的東西也要整理得快一些,可瑤瑤也許是剛從幼兒園那種自由的狀態轉換過來,她一時間還無法立刻進入上學的緊張狀態。所以,媽媽的催促使她變得忙亂不堪,所有事情都做得很不盡如人意。

一次,媽媽又因為瑤瑤動作緩慢而發起了脾氣,看著瑤瑤慢悠悠地整理著書包,媽媽忽然說了一句:“你可真是不像話!說了你多少次了?你怎么還是這么慢?”說完,媽媽很生氣地搶過瑤瑤的書包,迅速地幫她整理好,然后拽著她就出了門。

上學路上,媽媽一句話都沒和瑤瑤說,瑤瑤覺得心里很委屈,她想讓媽媽不要生氣了,可她一看見媽媽陰沉著的臉,她就很害怕。結果,這一天上學,瑤瑤都很沒有精神,聽課也總是走神。

孩子究竟做了什么錯事,竟會使我們說出“真是不像話”這樣的話來?而且,孩子的所作所為哪里就“不像話”了?什么才叫“像話”呢?看看瑤瑤的表現,媽媽的一句不像話,導致她一整天都沒精神聽課,我們對孩子這樣的“心靈打擊”難道就是像話的做法嗎?而且,媽媽在訓斥完瑤瑤之后,什么也不說,一副陰沉失望的表情,孩子的心理也會因此而產生很大的壓力。

由此可見,“不像話”這樣的話給孩子帶來的負面影響,會讓孩子變得非常不安,這話雖然簡短,但卻是冷冰冰的。媽媽這樣的訓斥,無益于親子關系的良好發展,最好還是改掉。

▲ 訓斥過后不要冷漠對待孩子

我們都知道,生氣是一個過程,可能開始會很快,但結束時總是要慢慢地消散。有的人可能消散比較快,一會兒就恢復如常了;但有的人卻會一直處于那種氣憤的狀態之中,對其他人也會保持一種冷漠的狀態。但作為媽媽,雖然我們對孩子生氣,雖然他的某些作為很讓我們不能接受,但是我們也不要以冷漠的態度對待他。

其實孩子犯錯、記不住我們說的話、動作慢……這些并不是什么大問題,我們生氣可以理解,可發完了火,也訓斥完了,那就讓事情過去吧,不要總記著。過后對孩子,該表揚時表揚,該關愛時關愛,我們要將生氣與愛孩子分開。這會讓孩子感受到,即便我們發怒了,但我們依然是愛他的。

▲ 換個表情來提醒孩子

說話不只是依靠語言來傳遞信息,有時候表情和動作也占據了很大一部分比例。如果我們用嚴肅與冷漠的表情來教訓孩子,他一定會感到很害怕,假如我們再用這樣的表情去催促他加快動作,那么他要么會因為害怕而更加做不好,要么會產生逆反心理,更加和我們作對。

我們若是換一個表情的話,可能結果就會好許多。比如,我們用一種比較緩和的表情來教訓孩子,說“這可不行啊!你該好好反省一下自己的行為”,我們這樣一說,孩子就能放松下來,他也許就能認真思考他的行為究竟哪里出了毛病。或者,我們笑著去提醒他:“啊呀呀,我們的‘小磨蹭’能再快些嗎?”孩子此時也就知道他的確是該加快速度了。

這種表情的變換勢必會緩解孩子因為做錯事或動作慢而帶來的緊張感,也許他的做事潛能就能被激發出來。

▲ 學會調節自己的心態

有的媽媽說:“我那不是著急嘛!看看別人的孩子,看看人家都能動作迅速地保質保量地做完事情,再看看我家這孩子,慢吞吞的,讓人怎么能高興得起來?”一想到這些事,我們可能很自然地就會變得冷漠、嚴肅,甚至看見孩子就會生氣,進而就去嚴厲地訓斥他:“你怎么就那么慢!”

其實我們完全沒必要這樣嚴格要求孩子的,他不就是慢了點嗎?這哪里就是罪無可赦了?他還是有很多其他的優點呀!我們要學會調節自己的心態,知道孩子有缺點,也要看得到他的優點,這樣一平衡,我們就不會覺得孩子的缺點是那樣讓人難以忍受了。當我們安靜下來時,才能想到更好的方法來幫助孩子改正缺點。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富宁县| 衡东县| 甘肃省| 渭源县| 江永县| 武鸣县| 青龙| 拜泉县| 成都市| 筠连县| 曲水县| 广元市| 平果县| 金沙县| 江安县| 新邵县| 通城县| 宽甸| 平安县| 灵武市| 大埔区| 沐川县| 象山县| 克山县| 独山县| 焦作市| 桑植县| 衡东县| 木里| 正安县| 阳泉市| 昌平区| 炉霍县| 泽州县| 景洪市| 襄垣县| 尉氏县| 博湖县| 武清区| 绩溪县| 怀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