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表哥張樹文是我姨家的二表哥,我的這個姨家是我母親的遠房親戚,他們老家也是從山東遷民來到黑龍江落戶的。
表哥的父親叫張繼忠,與大姨李秀娟生了三個兒女。兩個兒子一個小女兒,他的小女兒與我年齡相仿,小時候我也常去他家里串門子。
表哥家在浩良河小學下坎處住,也是三間破舊的草房。大姨夫本來也是在農村干活的,那時候在農村干活都是為了能有糧食吃,能吃上土豆,表哥也經歷過挨餓那個年代,他是六年代初生人,比我大幾歲。他的妹妹也就是我的那個表姐還比我大兩歲呢。
我大姨家里干活出力的就是大姨夫和大表哥的。大表哥沒有上高中,初中畢業就干活了,大姨夫會點打鐵的手藝,我們鎮上后來建黑鐵社,他就不在農村干了,在黑鐵社找的活干,后來,他在那里的工廠干得很出色,把他的大兒子都安置在那里干活了。那是個鄉鎮企業,進那個小工廠干活都是大集體的。開始的時候,那個鐵社很營利。后來就不太營利了,最后只能解體了。而那時的農村已經分單干了,大姨夫家里沒有分到土地。
沒辦法,老兩口只能在小學下坎處擺個小貨攤床,賣點小孩子的玩意,掙錢養家了。他的大兒子也娶到了媳婦,自己也在鎮里做著小買賣,小日子過得也越來越好了。
大姨夫家里最愛讀書的人就是二表哥了,他也是這個家里最有出息的人了。
二表哥,個頭矮,長得有點胖,眼睛小但是很有神,他平時不愛說話有點離群,性格內向,聽表姐說,二表哥在班里同學們都叫他假姑娘,他說話聲音細也像個女孩子樣子,他在班里學習好,年年得三好學生,小時候我太小去大姨家時,也很少能見到二表哥的。他在學校讀高中時,我還在小學讀書,心里只是知道他學習很好,是我心里學習的傍樣的。
二表哥是我們鎮上考上的大學生,在我們村里來說也是很榮耀的。他考入了師范學院,聽表姐說,二表哥特別喜歡文學,班里學文科,愛寫詩文,后來他不當作家真是可惜了文才了。
二表哥大學畢業后,就分到了區里教育局工作,我們就更很少能見到他了。就連他結婚時,我都沒有機會見到二表哥的。聽說他娶的媳婦也是有工作的人,這兩口子都是國家干部,真是讓人羨慕的生活的。
二表哥家安在市區里,后來聽說,他的工作又升級了,調到了市文教局當文秘工作。家就在伊春,
這些我都是聽表姐說的,而我的表姐是個能說會道的女人,她念了高中,可沒有考上大學,之后畢業找個林場的工人,早些年林區工人人吃香,很多農村女孩子都愿意嫁給林業工人的。林區的家庭出身的男孩子也都很牛,很能顯擺,可傲氣了。把戶口看得很重了,那時候農村女孩子嫁過去,都得好好伺候公婆和自己的男人的。表姐是個很能干的好女人,她也很顧家的,常回家來看望自己的父母的。
而我的二表哥,我見到他的次數是有限的,有一次是他的父親去世時,他回到了老家浩良河,我那時也去參加姨夫的喪事的,在他家里看見了二表哥。
他那時雖然不到四十歲,卻顯得很老,嘴角邊也有了黑胡茬子了。額頭上也增添了抬頭皺紋。他在家里沒有呆上幾天,我與二表哥說話的機會也不多,但是,我能看得出,他的眼里有憂傷,他很少回家,沒能盡到孝心,他很自責,可那也是沒有辦法啊,他的工作不在本地,他的父母會理解他的吧。二表哥還是話語不多,我的表姐與他關系不錯,他的事情都是通過表姐知道的。
二表哥結婚后生了一個兒子,孩子很聰明,學習很好,他的媳婦那些年也工作,兩口子掙錢養家養孩子在沒有工作的我們眼里,他們都是知識分子,是很讓人羨慕的家庭了。
又一次見面是他的母親去世,都是辦喪事,他趕回來時,見到了他母親最后一面的。二表哥還是老樣子,父母都去世了,他的心里會更加難受和失落了,沒有了老人,沒有了讓他牽掛的父母,這個家鄉他還能有機會回來了嗎?
二表哥回家后,家里又發生了一件事情,以至于他與表嫂子后來鬧了離婚,至到晚年,兩個人還是分居住著。他媳婦住兒子那里,他自己過著。
他的單位要分房子,買樓房,也得用錢,他想拿錢給兒子買樓房,孩子大了,有工作了,也該買房子做準備了。可他讓媳婦拿出錢時,媳婦手里的錢卻借給了自己的娘家弟弟,事先也沒有與他商量,而且她的弟弟說很快就能還上錢的,所以他媳婦就沒有與他說,而他媳婦的弟弟拿著錢說是做什么生意到外地去了,結果,他是被別人騙了,到了外地被騙去搞傳銷了,十多萬塊錢掉水泡里都不聽響了,借的錢就沒有時候還上,表哥與他媳婦鬧矛盾了,他是讀過書的人,可他的心眼有點小,自尊心特別強,他生自己媳婦的氣,過了二十多年了,掙的錢都交給了媳婦,讓媳婦管錢,他對這個家是誠心誠意的,實實在在的與媳婦過日子,他沒有想到媳婦把錢借給弟弟,都沒有與他打招呼,他自尊心受到了傷害,有點受不了,自己也接受不了,又不是小數目的錢,家里的所有存款都借出去了。而且,她弟弟拿錢敗花了,沒有時日會把錢還上的,雖然是自己的親戚,還是自己的小舅子,可在借錢上也得與他提一提說一說吧。他生媳婦的氣,他們夫妻之間有了矛盾,后來,他的媳婦也去外地找她的弟弟了,聽說也去跟著她弟搞傳銷去了。一去就是幾年,可能也沒有掙到錢。我的表哥后來提出離婚,就這樣兩口子的夫妻緣分就告與段落了。
表哥還是給孩子籌集錢買了樓房。他的這個兒子是很讓他省心的,大學畢業后分配到了電業局工作,也自己找個媳婦,結婚了,他的兒子也不挑剔,媳婦也不要彩禮,小兩口很讓表哥滿意。
時間一點點的過去,表哥習慣了自己孤獨的生活,他的媳婦從外地回來了,也沒有掙到錢,瞎折騰了好幾年,孩子勸父親與自己的媳婦和好,可表哥跟倔強,就是不吐口復婚。最后,他的媳婦就在自己的兒子家里住了下來。他有了小孫女后,他離婚的媳婦就在家看孫女了。
這些年都是這么過來的,表哥誰勸也不聽,表姐也勸過他,可他心里的結總是解不開。
如今,他媳婦也退休了。他也退休了。
前幾年,他大哥家的女兒結婚,二表哥來浩良河一次,那時候,我們這些親戚都在一起聚了聚,我們也去家鄉小鎮從東頭到西頭還有后山大嶺,湯望河畔逛了一圈。
表哥特別有感慨,這是生他養他的故鄉啊。他從小就生活在這里,伴他成長的歲月是到讀高中畢業。最讓人難以忘懷的就是最美的童年時光了。如今我們家鄉變化可大了。
家鄉在越變越好,我們這一代人卻變得越來越老了,像我表哥這樣能不忘記家鄉的人也實在是太少了。有很多人從我們這個小鎮上走出去的,就不會再回來看看老家了。不論家鄉有什么變化,在那些人眼里都是舉無輕重的了。
我的文表哥說,他的晚年想回小鎮上住,想在家鄉買個房子,安度晚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