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浩良河村最偏遠的土地就是西甩彎子的二節地了。二節地的最西邊就是小八隊的村子了,這中間隔著的都是大片的草墊子。里面有草墩子,小樹木棵子。夏天還有水,冬天的時候,結了冰,才可以走人的。村里付開山家里的土地都在二節地。而我父母的地也分到了一部分,后來那附近修建了水泥廠,我父母的土地也就在水泥廠的外圍,不過,比付開山家的地要近一些。水泥廠外圍,有稻田地,旱田地。水田地都是后開墾的。二隊的社員劉樹范家,李萬成家的水田都是這幾年才開墾的。那水源就是后山大壩叫子女泉水流流出來的水供用的。
村里的一戶農民叫付開山的,他們家里的土地都在西甩彎子那邊,那里大片的土地都是黑土地,種玉米和黃豆都很有產量的,就是土地離家很遠,種地很麻煩。
村里的付開山,大人們都管他叫付大熊,付大憨,原因是,他長得高,身體又棒,很結實,大熊說話慢,干起活來也慢。那性格是火上房也不著急的。他干活都是自己干的,也沒有人愿意與他合伙的。
在我的印象中,他是個說話粗嚕又很能吃的一個人。
記得生產隊剛要解體分單干那時候,村里的社員都心慌慌的,都不知道下一步這農村發展的方向。很多村里人都愛幾家湊到一起商談分組分單干的事情,有一天,中午的時候,付開山來我們家里,與我的父親商談分組的事情。那天中午母親蒸了饅頭,留下他在家里吃中午飯。剛要分單干那時候,八十年代。我們村里也不算富裕。就我們家來說,母親蒸一鍋饅頭都是給父親吃的。父親干體力活,所以有時給他補充些細糧。而我們平時也很少吃上白面,都是玉米餅子特別多。那天母親蒸了一鍋饅頭白白的,熱氣騰騰的。可真是饞人的。
而付開山住的地方比我們村子遠,又不能馬上回家里吃飯,他們家在鎮上一街住,為了下午商量分組的事情,就留下了他,大熊更喜愛那饅頭,家里沒有燉啥菜,他就把饅頭沾辣椒油吃。他一口氣吃了六個大饅頭,我們家里人都在跟前看著他吃。他好像幾天沒有吃飯了的樣子。他的吃相都要嚇呆我們了。那一鍋也就能蒸不到二十個饅頭,還是十二印的大鍋罩。付開山的年齡比我父親小,那時候還很年輕,也就有四十多歲吧。我的印象中,他就是能吃的人。而且邊吃飯邊愛罵人,嘴里都帶罵人的臟話。付開山那次在我們家里吃饅頭的事情,在我的心里是印象最深了。后來在我家里吃飯,那就是我們幾個姐妹結婚時,來喝喜酒的時候了。
后來聽村里人說他本不姓付,是她的母親帶著他嫁給了付門,才改的姓,都說他的親生父親姓張,他叫張開山,他父親去世后,他母親改嫁了,讓他隨現在父親的姓名。后來又聽村里人說他又把自己的姓改回原來的姓了。自己叫張開山。可村里人已經習慣叫他付開山了。
由于他走路慢,干活慢,有人又愛管他叫大熊。可他也不生氣。
付開山,從長輩那方面來論,我們都得管他叫叔叔的。他們家不住在村里,我們見到他的次數也少,從分單干以后,他家里養牛,開始的時候也用牛種地,耕種,他干活慢,別人家的地苗都快長出來了,他家的地還沒有種完,自己也不求人幫忙,到了六月份,快到忙種時節了,他還在種地。別人家都鏟頭茬地了。他的莊稼還剛露出土來。
付大熊夏天鏟地那可有意思了。累了困了,就躺在地邊睡一覺。醒來再干活。他自己很能干,一天天的長在地里面,很晚了才回家,夏天里,他每次去西邊地里干活都要牽著他家里的那頭黃牛,把牛拴在樹趟子里。一邊放牛一邊干地里的活。
他很顧家,也很心疼他的媳婦,外人很少看見他的老婆出門的。他的母親愛撿破爛。他媳婦就在家里干家務活,幫老太太捆一些紙殼子,把撿到的東西歸類。好拿出去賣錢。別人都說他媳婦很會享受,付開山愛起早,喂牛還做飯給家里人吃,平時他也是很邋遢的人,家里不太干凈,院里都是破爛東西堆滿了院,都沒有落腳的地方。他家離我親二叔家里隔一條道,我們小時候去上學時常常要走一委那條路,也可以經過他家的門前。早些年他家是三間破草房。院子很大,院脖很長,付開山的繼父死后,老付太太與兒子相依為命,老太太是個能干的農村老太太,很顧家,只是他的媳婦不是那么勤快的。聽別人說,他媳婦早上吃飯都在被窩里爬著吃,付開山把飯菜都端到被窩前。他是真的怕失去媳婦的。他的媳婦也不是干活利落的女人。平時也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可她給付開山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女兒。
他們的孩子都比我小,大兒子脾氣不好,與人干仗氣瘋了。他家里存些錢給他看過病,可也沒看好,后來這個兒子就跑了,誰也不知道他跑到哪里去了,找了好久也不見他大兒子回家的。
外表看付開山是不知道著急上火的人,不知道憂愁的人。可他的心思只有他自己知道。他不愛干凈,可種地慢些一年年的土地讓他種得很有收成的,他大兒子失終了,他的心更上火,每天都很焦慮的。這是最讓他揪心的事情了,大街小巷里張貼了尋人啟事,可還是找不到他那個精神病的兒子了。他把所有的難過都用在了種地上了,平時他來村里種地都愛與村里人嘮嘮家常,嘮嘮年景收成如何的,可從他的大兒子失終后,他也不愛來村子里了,種地都是從村南邊樹趟子里經過的。他也許很難受又不愿村里人提起自己家的傷心事情。他就躲著村里人吧。
這些年,他家里又買了四輪種地了。他二兒子開車,冬天找活干,掙零花錢。去年把土房子蓋成四間磚房子了。而且二兒子還娶上了媳婦。他的老母親也去世了,離開了他們。
別看外表付開山穿得不臟兮兮的。可他人不壞,與鄰居相處得都很好。他知道省吃儉用持家過日子,雖然自己的媳婦不愛干活,又不愛干凈,可她必竟給自己生了三個孩子啊。沒有功勞還有苦勞啊。他對自己的媳婦那是十個頭的好啊,他長得高個,可他媳婦比他矮很多,長得不愛看。可付開山很珍惜這個家庭,唯一讓他感覺揪心的就是丟失的這個大兒子,有時,他一喝點酒就會思念自己的兒子。可還是沒有找到。
人往往就是這樣的,生活中哪里有事事順心的啊,對于付叔家的狀況,在外人眼里如果沒有丟失兒子,那還是很好的了,天不隨人愿啊,付開山也常常自己這么想著,也許是自己上輩子做了孽嗎?自己的兒子得病走丟了一個,真讓他難以承受的了。可他們家里總的日子還是很不錯的了。在農村里,也算是很不錯的家庭了。
在我們農村里,關起門來,家家都有很多不順心的事情的。可過日子求生活還得過下去啊。而在我們農村人的眼里,只有家里人健康平安就是吃糠咽菜也是一種福氣的。有的人家有兒子沒有女兒,有的人家只有女孩,還有的人家沒有兒女的。不同的家庭有著不同的故事的。敞開大門時,出門都見是喜慶的。誰也不愿意說出心里的心酸事的。就是這樣的,怕外人笑話啊。都想把自己的小家小日子過好些。而付叔,付開山,他就是很顧家的那么一個莊稼漢子,他的勤儉能干就是他得以自豪的地方。
如今,他的年齡也大了,兒子和女兒都成家了,他的二兒子也能頂立門戶了,種地也不用他父親指手畫腳了。女兒嫁給了村上喬樹國的大兒子,一家人以種地為生也過得很好,付開山就接了他母親的活,在大街上撿破爛。老兩口飯了晚年了,還是那么能干活,不閑著,唯一在他心里放不下的就是對那個走失了的兒子的思念了。那必竟是自己的親生兒子啊,有人說可能他的大兒子死了,要不然怎么找不到呢?事隔多年了。可在他們心里永遠都是揪心的思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