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身體和精神的雙重受困
去門診接診是我日常工作之一。這是2019年的某天下午1點,我準時從醫生辦公室出發去門診。
出發前,我掃了一眼我的工作表,這幾天的行程一目了然:晚上去上海參加中華中醫藥學會五行工程高峰論壇,下周一跟出版社溝通新書的框架,周二帶媽媽看病;還有,在去上海的飛機上把論文改完,下了飛機把論文發出去……
事情一件接一件,時間排得滿滿當當,恨不得把每一個碎片時間都填滿。我有時覺得,自己像是眼前正在滾動的電梯,轉動的齒輪有條不紊地隨著時間不停向前推進,一步接一步,每一步都不能耽擱,一步錯就會步步錯。
如果突然停電,電梯停了怎么辦?
突然,腳下一個趔趄,電梯真的停了,每個人都不得不邁腿向上爬,大家都在趕時間。在通向診室的走廊里,微信上的信息一波又一波襲來,提示音此起彼伏。走廊上,除了我,大家都在低頭看著自己的手機,好像手機是自己跟這個世界聯系的生命線,需要不停刷手機,才能有存在感。
緊張的門診工作到下午六點多才結束,我收拾行囊出發。
從醫院到機場需要1個小時的路程,在海淀黃莊地鐵站換乘后,我被擁擠的人流推向一角,倒也心安理得地拿出手機,點開微信。
列車剛啟動時,信號不穩,我感到一陣煩躁,不由得抬起頭來——
幾乎所有的手機,都在看著它們的主人。一部部手機化身嬌嬈的美女和酷酷的帥哥,把它們的主人緊緊地吸引著。
這就是我們的日常畫面,我們的生活已經被各種信息弄得支離破碎,更讓人無奈的是,這樣的生活給我們的身體健康帶來了新的問題。
第一,眼睛容易受到傷害。我們在移動中目不轉睛地看著手機屏幕,集中精神捕捉上面的關鍵信息,這對眼睛的刺激很大,久而久之會造成視疲勞、眼睛干澀等。
第二,會產生持續焦慮。因為不停地刷屏,我們會對接收信息形成一種心理依賴,一旦離開手機,就會感到焦慮,而焦慮的情緒會引起身體交感神經的興奮,從而抑制副交感神經。而副交感神經興奮才是維持胃腸動力的正能量。這樣一來,焦慮會導致胃腸物理運動和化學變化的不足,最終導致消化不良、胃炎、便秘等胃腸疾病的發生。
第三,容易帶來安全隱患。我們知道,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常言道“一心不能兩用”,被屏幕吸引的低頭族,沉迷手機,忘記了周圍的環境,過馬路時會增加發生意外的概率。
第四,運動時間受到擠壓。“手機迷”大多是宅男宅女,不愛運動。長期不運動的后果就是胃腸蠕動不足,導致積食、消化不良以及便秘。
所以,在快節奏生活下,我們大部分人出現了身體和精神的雙重受困。
現代生活的便利讓大家越來越懶,就像《人類簡史》里面說的:不是人類馴服了小麥,而是小麥馴服了人類,把人類牢牢地鎖定在一畝三分地上。手機、汽車、電梯,把我們鎖定在座位上、車廂里,也讓贅肉牢牢地鎖定在我們的腹部,同時,也會讓胃腸的消化能力漸漸變弱。我們不需要像原始人那樣奔跑獵食,卻讓能量堆積在了胃腸和身體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