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帝四經(jīng) 關(guān)尹子 尸子
- 張景 張松輝譯注
- 3996字
- 2020-07-02 14:33:36
六分第四
【題解】
六分,指六逆、六順的不同標準。所謂的“六逆”,指六種悖逆不順的現(xiàn)象,具體指太子具有君父一樣的權(quán)威、臣下具有君主一樣的權(quán)力、大臣在國外很有勢力和影響、君主失去權(quán)位、君主殘暴而臣下混亂、國家出現(xiàn)兩個主人。所謂“六順”,指六種合理的現(xiàn)象,具體指君主不失其權(quán)位、君主仁慈而大臣忠誠、君臣各守其職、上下同心同德、君主執(zhí)法恰當而臣下遵循正理、君主掌握權(quán)位而臣下?lián)泶骶鳌?/p>
作者強調(diào),這六逆、六順是一個國家興衰存亡的分界線。作為一個君主,要懂得帝王之術(shù),明辨六逆、六順現(xiàn)象,有功必賞,有罪必罰;還要恰當?shù)亟Y(jié)合運用天時、地利、人和三種因素,要像天無私覆、地無私載那樣公正地對待萬物。只有如此,才能夠做到國富民強,萬物曲成。
一說,本章章名“六分”應(yīng)作“大分”。“大分”的意思是大義、要領(lǐng)。產(chǎn)生這種分歧,主要是因為“六”與“大”形近而造成的。
觀國者觀主,觀家[者]觀父。能為國則能為主
,能為家則能為父。凡觀國,有六逆
:其子父
,其臣主
,雖強大不王
;其謀臣在外立者
,其國不安,其主不
注3,則社稷殘;其主失立
,則國無本;臣不失處
,則下有根
,[國]憂而存
;主失立則國芒
,臣失處則令不行,此之胃頹國
;[主暴則生殺不當,臣亂則賢不肖并立,此謂危國
;]主兩則失其明
,男女掙威
,國有亂兵,此胃亡國。
注3::通“悟”。醒悟。
【譯文】
考察一個國家的好壞,主要是考察其君主;考察一個家庭的好壞,主要是考察其父親。能夠治理一個國家的人才能夠當君主,能夠主持一個家庭的人才能夠當父親。大凡考察一個國家的時候,有六種悖逆的現(xiàn)象需要注意:身為太子卻具有君父的權(quán)威,身為大臣卻具有君主的權(quán)力,這樣的國家即使強大也不可能稱王于天下;謀臣在其他國家很有地位和影響,那么本國就不會安定;君主如果意識不到這一點,那么國家就會受到損害;君主如果失去權(quán)位,那么國家就會失去依托;如果大臣此時還能夠堅守崗位,那么國家還有生存的基礎(chǔ),雖有憂患尚可生存;君主失去權(quán)位就會使國家衰敗,大臣無法堅守崗位就會使政令不通,這樣的國家就叫作衰敗的國家;君主殘暴就會賞罰生殺不當,臣下混亂就會使賢人與不賢的人并列無別,這樣的國家就叫作危亡的國家;一個國家同時有兩個主人就會使國家失去方向,君主與后妃爭奪權(quán)勢,就會導(dǎo)致國家內(nèi)戰(zhàn),這樣的國家就叫作即將滅亡的國家。
適子父,命曰上
注4,群臣離志;大臣主注5。在強國削
,在中國破
,在小國亡。謀臣[在]外立者,命曰逆成
,國將不寧。在強國危,在中國削,在小國破。主失立,臣不失處,命曰外根
,將與禍
注6。在強國憂,在中國危,在小國削。主失立,臣失處,命曰無本,上下無根,國將大損。在強國破,在中國亡,在小國滅。主暴臣亂,命曰大芒
,外戎內(nèi)戎
,天將降央
。國無小大,又者滅亡
。主兩,男女分威,命曰大麋
,國中有師
。在強國破,在中國亡,在小國滅。
注4:命曰:叫作。上(bèi):逆上,悖逆君父。
,通“怫”。古代“怫”與“悖”通。悖逆。
注5:(lín):通“鄰”。接近,靠近。
【譯文】
太子具有君父一樣的權(quán)威,這叫作悖逆了君父,會使群臣與君主離心離德;大臣具有君主一樣的權(quán)力,這叫作遮蔽了君主的威望。這些情況如果發(fā)生在強國,就會使強國削弱;發(fā)生在中等國家,就會使中等國家破敗;發(fā)生在小國,就會使小國滅亡。謀臣在其他國家很有地位和影響,這種現(xiàn)象就違背了常規(guī),國家將不得安寧。這種情況如果發(fā)生在強國,就會使強國面臨危險;發(fā)生在中等國家,就會使中等國家削弱;發(fā)生在小國,就會使小國破敗。君主失去權(quán)位,大臣還能堅守職位,這種情況叫作在朝廷之外還有一定的根基,但已經(jīng)接近禍患了。這種情況如果發(fā)生在強國,就會使強國遇上憂患;發(fā)生在中等國家,就會使中等國家面臨危險;發(fā)生在小國,就會使小國削弱。如果君主失去權(quán)位,大臣失去職權(quán),這種情況叫作失去了生存的根基,君臣上下都失去了生存根基,國家就會受到極為嚴重的損害。這種情況如果發(fā)生在強國,就會使大國破敗;發(fā)生在中等國家,就會使中等國家衰亡;發(fā)生在小國,就會使小國覆滅。君主殘暴而臣下混亂,這種情況就會導(dǎo)致極大的衰亡,外患內(nèi)亂接踵而至,上天將會降下災(zāi)難。無論大國小國,只要發(fā)生這種情況都會滅亡。國家出現(xiàn)了兩個主人,君主與后妃爭權(quán)奪利,這種情況就會使臣民迷惑而無所適從,國內(nèi)就會發(fā)生戰(zhàn)亂。這種情況發(fā)生在強國,就會使強國破敗;發(fā)生在中等國家,就會使中等國家衰亡;發(fā)生在小國,就會使小國滅亡。
凡觀國,有大順注7:主不失其立,則國[有本;臣]失其處,則下無根,國憂而存。主惠臣忠者,其國安。主主臣臣
,上下不
者,其國強。主執(zhí)度,臣循理者,其國
昌注8。主得[位]臣楅屬者
,王。
注6:有大順:有六種合理的現(xiàn)象。大,應(yīng)為“六”字,因形近而誤。譯文從之。順,順理,合理。六種合理的現(xiàn)象指下文說的主不失其位、主惠臣忠、主主臣臣、上下不、主執(zhí)度而臣循理、主得位而臣輻屬。
注7:(bà):同“霸”。霸主。
【譯文】
大凡考察一個國家,應(yīng)有六種合理的現(xiàn)象:君主不失其權(quán)位,那么這個國家便具備了存在的根基;如果大臣不能堅守職位,君主就會失去下面的基礎(chǔ),這樣的國家雖有憂患還能夠繼續(xù)生存。君主慈惠愛民,大臣忠心事君,那么國家就會安定。君主盡到君主的權(quán)利和義務(wù),臣下盡到臣下的權(quán)利和義務(wù),君臣上下同心同德,那么國家就會強盛。君主掌握著恰當?shù)姆ǘ龋蟪甲裱碜鍪拢敲磭揖蜁蔀椴⒌陌灾鳌>鞣€(wěn)居于君位,大臣就像車子的輻條聚集在車轂上那樣團結(jié)在君主身邊,這樣就可以稱王于天下了。
六順、六逆[乃]存亡[興壞]之分也。主上執(zhí)六分以生殺
,以賞[罰],以必伐
。天下大平
,正以明德
,參之于天地
,而兼復(fù)載而無私也
,故王天[下]
。
【譯文】
六種合理現(xiàn)象和六種悖逆現(xiàn)象是決定國家興衰存亡的分界線。君主掌握住這六種合理現(xiàn)象和六種悖逆現(xiàn)象的標準,并以此來決定生殺,以此來進行賞罰,以此來果斷征戰(zhàn)。這樣天下就會安定太平,君主執(zhí)法公正以顯明自己的美德,還要效法天地之理,要像蒼天無不覆蓋、大地無不托載那樣公正無私,這樣就可以稱王于天下了。
王天下者之道,有天焉,有地焉
,又人焉
。參者參用之
,[然后]而有天下矣
。為人主,南面而立
,臣肅敬,不敢敝其主
;下比順
,不敢敝其上。萬民和輯
,而樂為其主上用;地廣、人眾、兵強,天下無適
。
【譯文】
想稱王于天下的君主,要考慮到天時、地利、人和三個方面的因素。只有把這三個方面的因素結(jié)合起來運用,然后才能夠占有整個天下。作為一個君主,要穩(wěn)居自己的君位,使大臣們嚴肅恭敬,不敢蒙蔽君主;下級親近順從,不敢蒙蔽上級。民眾和睦相處,樂于為君主效力;地域廣大,百姓眾多,軍隊強盛,這樣就可以無敵于天下了。
文德廄于輕細,[武]刃于[當罪]
,王之本也。然而不知王述
,不王天下。知王[術(shù)]者,驅(qū)騁馳獵而不禽芒
,飲食喜樂而不面康
,玩好睘好而不惑心
,俱與天下用兵
,費少而有功,[戰(zhàn)勝而令行,故福生于內(nèi)]
,[則]國富而民[昌,圣人其留]
,[天下]其[與]
。
【譯文】
施恩惠的時候要普及到小民百姓的身上,用刑罰的時候要去懲罰那些應(yīng)當懲罰的人,這是做君主的根本原則。然而君主如果不懂得帝王之術(shù)的話,也無法稱王于天下。懂得帝王之術(shù)的君主,到處馳騁打獵而不會沉迷于打獵之中,吃喝玩樂而不會沉湎于吃喝玩樂之中,各種珍寶、美女也無法迷惑他們的思想,這樣的君主就能夠率領(lǐng)天下的人從事征戰(zhàn),使用很少的費用而建立極大的功勞,他們征戰(zhàn)必勝、令行禁止,國內(nèi)會出現(xiàn)許多福慶的事情,使國家富強、百姓昌盛,圣賢也會留在他們身邊輔佐他們,天下百姓也都會幫助他們。
[不]知王述者,驅(qū)騁馳獵則禽芒,飲食喜樂則面康,玩好睘好則或心
;俱與天下用兵,費多而無功,單朕而令不[行]
,[故福]失[于內(nèi),財去而倉廩]空[虛]
,與天[相逆]
,則國貧而民芒。[至]圣之人弗留
,天下弗與。如此而有不能重士而師有道
,則國人之國已
。
【譯文】
那些不懂得帝王之術(shù)的君主,到處馳騁打獵就會沉迷于打獵之中,吃喝玩樂就會沉湎于吃喝玩樂之中,各種珍寶、美女也能夠迷惑他們的思想;這樣的君主率領(lǐng)天下的人從事征戰(zhàn),就會花費極多而無法成功,即使戰(zhàn)勝也無法做到令行禁止,因此國內(nèi)就不會出現(xiàn)福慶之事,財物就會被耗盡而倉庫空虛,他們違背了天理,那么就會使國家貧窮而百姓困窘。那些最為賢圣的人也不會留下來輔佐他們,天下人也不會去幫助他們。在這種情況下他們還不去重視士人,不去向有道的人學(xué)習求教,那么他們的國家將為成為別人的國家了。
王天下者有玄德,有[玄德]獨知[王術(shù)],[故而]王天下而天下莫知其所以
。王天下者,輕縣國而重士
,故國重而身安
;賤財而貴有知
,故功得而財生
;賤身而貴有道
,故身貴而令行
。[故王]天下[者]天下則之
。
主積甲士而征不備注9,誅禁當罪而不私其利
,故令行天下而莫敢不聽。自此以下
,兵單力掙
,危亡無日
,而莫知其所從來。夫言
王,其[無私也]
,唯王者,能兼復(fù)載天下,物曲成焉
。
注8:主:即“霸主”。積甲士:召集軍隊。甲士,穿甲衣的將士。不備:沒有防備的國家。一說“備”為服從義,“不備”即不服從命令的國家。
【譯文】
稱王于天下的君主具有高尚的品德,具有高尚品德的君主獨自掌握著帝王之術(shù),所以能夠稱王于天下而天下沒有人知道他們是如何做到這一點的。稱王于天下的君主,看輕土地而重視人才,因此就能使國家穩(wěn)固而自身安逸;看輕財利而尊重有智慧的人,因此就能夠建功立業(yè)而增加財富;自身謙卑而尊重有道之人,因此就能使自身顯貴而令行天下。所以稱王于天下的君主,天下人都會去效法他們。霸主召集軍隊以征討那些沒有防守意識的國家,誅伐理當治罪的國家而不圖謀私利,所以能夠令行天下而沒有人敢于違抗命令。那些比不上霸主的君主,出兵作戰(zhàn)以武力相爭,其身亡國危指日可待,而他們居然還不知道這些災(zāi)難是如何產(chǎn)生的。至于說到霸王,他們是無私的,只有那些能夠稱王于天下的君主,才能夠像蒼天無不覆蓋、大地無不托載那樣公正無私地對待萬物,所以能夠使天下所有的事物都各得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