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探尋偉大的世界文明——美索不達米亞文明(1)

蘇美爾人創造楔形文字

美索不達米亞地處底格里斯河與幼發拉底河之間,美索不達米亞文明是世界歷史上出現的第一個文明,它的偉大創建者是蘇美爾人。

蘇美爾位于現在的伊拉克共和國的南部,南臨波斯灣,由若干塊荒蕪、干旱的小平原組成。約公元前3500年時,蘇美爾成功地完成了從新時器時代的部落文化到文明的過渡。

人類學家指出了早期人類文明的一些特征,比如:城市中心,由制度確立的國家的政治權力,納貢或稅收,文字,社會分為階級或等級,巨大的建筑物,各種專門的藝術和科學,等等。這些文明的特征在蘇美爾人那里都或多或少地有所體現。

早期的蘇美爾人在美索不達米亞南部開溝挖渠,依靠復雜的灌溉網,利用底格里斯河與幼發拉底河湍急的河水,從而創建了第一個文明。到公元前3000年時,蘇美爾地區已出現12個獨立的城市國家,如其中的烏盧克城占地1100英畝,人口約5萬。正如美國歷史學家愛德華·伯恩斯說的:“歷史發端于蘇美爾。”當蘇美爾人于公元前3200年創造楔形文字時,世界歷史開始了。

在古代的蘇美爾,經常可以看到有人拿著蘆桿或木棒做成的尖頭呈三角形的筆,在泥板上寫字。這種字從左到右橫著寫,每一個筆劃總是由粗到細,像木楔一樣。這就是蘇美爾人留給后世西方文明的三大珍貴禮品之一的“楔形文字”。

1-楔形文字泥板

蘇美爾文字是逐步產生的,正如我們現在所知,其間由借助圖形表達某種觀念到文字的出現經過了1000年的演化過程。公元前3500年左右,蘇美爾人開始刻圖像于石或鐫印于粘土,以此作為擁有某物的標志,或者用一塊巖石表示“鐵石心腸”,或者用一棵樹表示一幢房屋。

大約500年以后,由圖形向文字的演化速度大大加快。到了那時,蘇美爾神廟的管理人員使用許多規范化的簡圖,把它們結合起來保存神廟的財產檔案和商業交易檔案。

盡管這一時期的書寫文字仍具有象形文字特征,但已超越了以圖畫表示人及具體事物的階段,發展到了用圖畫表示抽象事物,例如:一只碗表示食物,一個人頭加一只碗則表示吃的意思。

又過了500年,成熟的文字全面取代了舊有文字,因為到那時最初的圖畫已變得非常系統化,以致人們不再把它們視為圖畫,而視之為純粹的符號;這些符號有許多已不再表示特定的詞,而成為與其他同類符號結合在一起就可形成字詞的音節符號。

公元前2500年左右,蘇美爾地區的這種文字體系達到了充分發展的階段。楔形符號共有500種左右,其中有許多具有多重含義,這就使得楔形文字體系比后來的字母文字體系要難以掌握得多。盡管如此,在兩千年間楔形文字一直是美索不達米亞惟一的文字體系;到了公元前500年左右,這種文字甚至成了西亞大部分地區通用的商業交往媒介。

從蘇美爾時代殘存下來、在近代被發掘出來的楔形文字文獻都是抄寫在泥板上的。這些泥板中,大約90%是商業的行政記錄,其余的10%則是對話、諺語、贊美詩和神話傳說的殘篇。

蘇美爾人的對話采用這樣的形式:兩個角色在辯論中站在對立的一方互相辯駁——夏天對冬天,斧頭對犁子,或者農夫對牧人。由于雙方均有許多可以立足的根據,因而辯論通常沒有輸贏。另一方面,殘存至今的蘇美爾諺語則提供了明確的觀點。

一則令人著迷的蘇美爾處世格言這樣講:“仆人呆的地方,必有爭吵相伴;理發師呆的地方,必有毀謗傳出?!?

楔形文字流傳到亞洲西部的許多地方,它為人類帶來了文明的“火種”。公元前2007年,蘇美爾人的最后一個王朝衰亡之后,巴比倫王國把這份遺產繼承了下來,并有新的發展。

漢謨拉比統一巴比倫

巴比倫意為“神之門戶”。這個城邦位于幼發拉底河中游,扼西亞貿易的要沖。它的境內土地肥沃,水源豐足。孕育著這一古國的文明。

公元前1894年這里建立了古巴比倫第一王朝。但是此時的巴比倫不過是一個時而依附這一鄰國,時而向另一鄰邦稱臣的小邦。直到第六代國王、雄才大略的漢謨拉比登上王位之后,才使它一躍而成顯赫一時的統一兩河流域的大國。

當漢謨拉比繼承王位時,巴比倫的領土范圍,長不過120-130公里,寬只有32-33公里。他向北方的亞述稱臣,致力于制定法律,修筑城墻,重建神廟,努力積聚實力,消弭內爭。

漢謨拉比機靈善變,審時度勢,利用矛盾,各個擊破。他的基本策略是團結鄰邦,集中全力打擊一個主要敵人。一開始,他和北方的馬里、南方的拉爾薩結盟,繼續承認亞述的統治,以巴比倫、馬里、拉爾薩的聯合力量,一舉滅亡了南方的近鄰伊新。

隨后,他又特別致力于與北方的馬里結好。馬里位于幼發拉底河的中游,聯合了幼發拉底河流域許多的城邦,征服了一些游牧部落,并且與東地中海的許多城邦有廣泛的貿易和外交聯系。

漢謨拉比與馬里國王吉姆里利姆在信函往來中互稱“兄弟”,約定在國際事務中采取聯合一致的行動,在軍事上互相支援。漢謨拉比幫助馬里擺脫了亞述對它的控制,也曾協助吉姆里利姆擊退草原部落和東部鄰國埃什努那的入侵。

當漢謨拉比認為自己的力量已經足夠強大的時候,便于公元前1764年出兵擊敗了埃什努那。再過一年,即在漢謨拉比在位的第31年,巴比倫對拉爾薩發動了決定性的進攻。經過對拉爾薩的最后要塞的數月圍攻,漢謨拉比終于滅掉了這個長期的勁敵,迫使它的國王黎姆新逃奔埃蘭。

漢謨拉比一系列舉動,使鄰國為之驚恐。特別是馬里國王已有警覺了,即使是在他和漢謨拉比的關系處于最好狀態的時期,也通過他的常駐巴比倫的外交使節和諜報人員,密切注視巴比倫各方面的情況?,F在,當他察覺形勢的變化后,便召回了和巴比倫人一起在拉爾薩作戰的部隊。

但是,為時已太晚了,巴比倫已經強大到如此地步,他再也不可能與之平起平坐了。漢謨拉比在滅掉拉爾薩之后,揮師直逼馬里城下,吉姆里利姆被迫臣服于漢謨拉比。

兩年后,也就是公元前1757年,吉姆里利姆舉兵反叛,遭到漢謨拉比的殘酷鎮壓。一度繁榮昌盛的馬里城被夷為平地。吉姆里利姆苦心營造的豪華宮殿也被付之一炬。

在取得節節勝利后,漢謨拉比繼續對亞述用兵,擊敗了亞述的軍隊及其盟友。亞述王朝因某種原因幸存下來,但其南部領土為漢謨拉比所占據。

漢摸拉比在他在位的第38年,攻滅了埃什努那。此次戰役,他是以殘酷的決河屠城手段獲得最后勝利的。

漢謨拉比統治的最后兩年,巴比倫國家的擴張已達極限。社會內部矛盾,使其從對外擴張轉入防御,對內力求維持社會秩序的穩定。已經身染重病的漢謨拉比,把國務交給自己的兒子薩姆蘇伊魯納處理,公元前1750年漢謨拉比病逝。

漢謨拉比花了35年的時間,采取靈活的外交手段和軍事征服政策,剪除城邦割據,消弭混亂,統一了兩河流域,創建了一個從波斯灣至地中海沿岸的中央集權的奴隸制帝國。他自稱是“強大之王,巴比倫之王,阿穆魯的全國之王,蘇美爾、阿卡德之王,世界四方之王”。在他當政期間,巴比倫成了西亞最大的經濟、政治和文化中心。

漢謨拉比法典序言中說:“安努與恩里爾為人類福祉計,命令我,榮耀而畏神的君主,漢謨拉比,發揚正義于世,滅除不法邪惡之人,使強不凌弱,使我有如沙馬什,照臨黔首,光耀大地。”

漢謨拉比不愧為古代西亞奴隸主階級的杰出政治家。他之所以取得成功,是與他實行的一系列政策密切相關的。

世界最古老的法典——漢謨拉比法典

“漢謨拉比法典”刻在一個石碑上,共包括282則條文。1901年,一支法國考古隊,在伊朗的蘇薩,挖出了一根黑色玄武巖的大石柱。這根石柱已經斷成三截,但拼起來還是完整的,石柱兩米半高。它的上方刻著兩個人的浮雕像:一個坐著,右手握著一根短棍;另一個站著,雙手打拱,好像在朝拜。石柱的下部,刻著像箭頭或釘頭那樣的文字。經考證,這正是用楔形文字記錄的法律條文——《漢謨拉比法典》。

在漢謨拉比法典中,奴隸毫無權利可言,稍有過失即受到斷肢的可怕懲罰。此外,法典中提到了兩個法律階層:一是“人”,顯然意指貴族;另是所有其他既非“人”亦非奴隸的人,他們的法律待遇很差,但擁有某些法律權利。

漢謨拉比法典建立在兩個最著名的原則基礎上,此即“以眼還眼、以牙還牙”和“讓買方小心提防”。

乍一看來這兩個原則都很原始。在規定對確定的傷害行為進行賠償時(“倘人毀他人之目,則毀其目”;“倘人斷他人之骨,則斷其骨”),法典從不考慮最初的傷害是否純屬意外,而是殘酷無情地堅持讓人受到皮肉之苦和侮辱。

“讓買方小心提防”原則不那么殘酷無情,但看上去不像是法律。為什么國家應在一部法典里宣布賣方行詐不會受到懲處呢?因為美索不達米亞人頒布法律主要是為了制止爭斗。他們以為——這決非毫無理由——一個總想采取暴力手段的人,如果記住不論他怎樣加害于人,都會受到法律同樣的處罰,那么他也許會不再施暴。

另外,他們也清楚地認識到,懲罰只有迅捷無情才能收到威懾效果。這一觀點使得他們必然對無實質意義的動機問題不予考慮,因為調查犯罪細節和犯罪動機要花費時間,況且,如果罪犯知道如何保護自己,那么這就會使真正蓄意的犯罪有可能逃脫法律的懲罰。

至于“讓買方小心提防”原則,同樣也是為了制止爭斗,因為買方知道自己沒有權利,如果他去取鬧,馬上就會受到懲罰。

正是依靠這部法典,漢謨拉比時代的巴比倫社會,成為古代東方奴隸制國家中,統治最嚴密的國家。

至今,這部刻在石柱上的法律條文仍是世界上一部最古老而最完整的法典。

新巴比倫人打造“空中花園”

巴比倫王國因其首都巴比倫城而得名。關于巴比倫城,我們現在了解最多的就是新巴倫人時期的巴比倫城。它的規模令人驚異,因為它占地達2100公頃,大于蘇美爾地區的所有古城。更令人吃驚的是巴比倫城的色彩,因為新巴比倫人學會了用色彩明快的上釉磚建造主要紀念物。著名的例子是“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巴比倫城墻。城墻以亮麗的藍色為底色,由白、黃兩色組成的獅子、公牛和龍的圖案散布在城墻各處,由上到下一層一層地排列著,昂首闊步,栩栩如生。被后世人稱為“空中花園”。

新巴比倫王國歷時88年。在所統治的巴比倫尼亞的各城市——巴比倫、西帕爾、尼普爾和烏魯克等奴隸制商品經濟有了很大的發展,各重要城市的神廟往往是手工業、商業和高利貸活動的中心,而且它們還享有種種特權,包括免除稅收和勞役等。

祭司奴隸主集團當時勢力很大,他們往往操縱政變,廢立國王。也出現了經營范圍廣泛的富有商家,如巴比倫的埃吉貝商家和尼普爾的穆拉樹商家便很有名。它們擁有數以百計的奴隸,擁有許多礦坑、房屋建筑物、作坊和大量土地。

新巴比倫王國時代,城市里的工商業奴隸主在剝削奴隸方面也采取了新方式。一小部分奴隸往往從主人那里取得本錢,以主人的名義獨立經營小店和手工業作坊,但必須向主人繳納年貢,約相當于奴隸身價的五分之一,另外還要繳納本錢的利息。在法律上,奴隸主仍隨時可以將奴隸所經營的財產收回。

新巴比倫王國的統治者尼布甲尼撒二世(公元前604-前562年)多次發動對外戰爭,主要是與埃及爭奪敘利亞和巴勒斯坦。公元前586年,他攻占了耶路撒冷,滅猶太王國。據傳,一日,尼布甲尼撒與眾臣歡宴,以從耶路撒冷掠來的金銀器皿為酒杯。席間忽有人發現王宮與燈臺相對的粉墻上有人用指頭寫字。這一異象預示新巴比倫王國即將滅亡。

尼布甲尼撒死后不久,新巴比倫人又受到波斯人的挑戰。公元前539年,尼布甲尼撒的繼承者未能理解“粉墻上指書”的含義,而當他醒悟過來時,波斯人已經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功勢涌入了這個“空中花園”。

希伯來人大遷徙

你知道“以色列人”的來歷嗎?這還得從上古時代的希伯來人說起。

據《圣經》記載,希伯來人的先祖亞伯拉罕家族起源于蘇美爾。他們是閃族語系的一支,他們最早出現于美索不達米亞。

希伯來人原來是一個游牧民族,大致在公元前1900年至前1500年之間,他們逐漸由美索不達米亞遷入敘利亞,隨后遷入埃及。就在這幾百年間,有個自稱是亞伯拉罕的孫子雅各的后裔的希伯來部落開始用雅各的別名稱呼自己為“以色列人”。據《圣經》的記載,在雅各與一位天使角斗了整整一個通宵之后,他得到了“以色列”這一稱號,意為“神的勇士”?!妒ソ洝分杏涊d了這則故事:天使對那位希伯來人說:“你的名字不要再叫雅各,要叫以色列,因為你與神與人較力,都得了勝?!?

在旅居埃及的大約300年間,適逢新王國諸法老正試圖創建一個埃及帝國并尋找空前多的奴隸來維持國內經濟的運轉,希伯來人受到了種種奴役。

正是在那時,在公元前1250年左右,希伯來人終于找到了一位領袖即英勇的摩西,他率領他們擺脫了埃及的束縛,離開埃及到了西奈半島(這是位于埃及和迦南之間的一片沙漠地帶),并說服他們崇奉雅赫維神,該神的名字后來被寫作耶和華。

也正是在那時,所有希伯來人都成了以色列人,因為他們在摩西的勸說下相信,耶和華是亞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的神,結果以色列的神也就成了他們全民族崇奉的神。

希伯來人在西奈沙漠地帶游蕩了大約一代人時間,其后他們決定遷回比這里富饒得多的迦南之地;相對于干旱的西奈荒漠而言,迦南確實太過富饒了,在他們看來是片“流著牛奶和蜜”的地方。

不過這次遷徙并非簡單的搬遷和定居,因為迦南已經為另一個講閃族語系語言的迦南人占領了,后者不愿與希伯來人共享他們的土地,因而希伯來人不得不訴諸武力,而事實證明這一歷程進展遲緩且布滿艱辛。

主站蜘蛛池模板: 鹰潭市| 宁海县| 新密市| 太仆寺旗| 阿坝县| 建昌县| 抚州市| 大关县| 聂拉木县| 永寿县| 沐川县| 志丹县| 剑河县| 安乡县| 岳阳县| 开远市| 郴州市| 淮南市| 射洪县| 通化市| 邮箱| 惠州市| 泰顺县| 和平县| 河南省| 娄底市| 竹山县| 鲁山县| 宁津县| 梨树县| 临潭县| 库尔勒市| 万荣县| 布拖县| 卢氏县| 昌图县| 綦江县| 灵寿县| 岱山县| 虞城县| 南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