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半招
- 馭影神功
- 王汪旺
- 2513字
- 2014-05-11 22:38:23
忽然聲音平息,萬束劍芒瞬間凝為一點,李龍伯側身持劍,劍尖紋絲不動。
眾人看得眼花繚亂,連聲叫好。
李龍伯戟指收劍,待眾人安靜,道:“剛才這一劍招,不知大家看出端倪沒有。此一招,初時和風細雨,可用兩句詩形容:一樹春風千萬枝,嫩于黃金軟于絲。看似平淡無奇,但卻暗藏玄機,進可攻,退可守;后來突然變為狂風暴雨,亦可用兩句詩形容: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密不透風,氣勢磅礴,這一松一緊,一張一弛,盡得劍術之精髓。”
眾人點頭贊同,卻聽一人道:“李宮主有些自夸的味道了。這式劍招看似熱鬧精彩,但不知實戰起來,是否實用?”
大家回頭一看,正是終南山混元真人弟子姚書平。
姚書平又道:“我欲以紫萍劍術中的招式與李宮主的這一招相格,正好也給大家演示一下,不知李宮主可愿意?”
李龍伯淡然道:“據我所知,紫萍劍術強調勁力的內在表現,含而不露,以此達到神與意和,意與體和,體與劍和的境界,其追求動中求靜,人劍相應,因此可使人怡養心神,超然于物外。似仁兄這樣心浮氣躁,爭強好勝,恐怕違背了紫萍劍術的初衷,也不能真正體會到紫萍劍術的真諦。若是混元真人在此,我自當甘拜下風;但若是你,我覺得你還是不比的好,免得你敗了,讓眾人反倒誤認為是紫萍劍術不好。”
姚書平眉毛一揚,道:“還未比試,李宮主怎能斷定我就會輸?你剛才說得不錯,紫萍劍術講求含而不露,超然物外。可我師父創此劍術,不是為了給人養生用的,其問世以來,也是經過千百次實戰磨礪過的。我雖學藝不精,可其中許多招式,不敢說使得爐火純青,也能稱得上爛熟于胸。我今欲與李宮主一試身手,如若我輸了,我從此閉口,不再多言。如果李宮主不慎輸了,還請以紫萍劍術為尊,以后再講課時,不要教任何劍招了。”
此言一出,在座眾人皆有憤憤不平之意。
我心中暗想,此人說話真是無理。人家授人家的課,你愿聽就聽,不愿聽就走,又沒人勉強,如何讓人永不再教習劍招?沒想到李龍伯卻涵養甚好,毫不在意,微笑道:“既然姚兄如此說,那李某不才,愿陪姚兄一試。”
那姚書平聞言,倒怕是李龍伯要反悔似的,“騰”地站起,說聲勞駕,也不等我避讓,硬從我身前擠過去,三步并作兩步上到講臺,道:“李宮主,我是客,你是主,客隨主便,如何比試,還請你劃下道來。”
李龍伯看了看姚書平所佩之劍,道:“從劍鞘上看,姚兄所佩之劍絕非俗物,還請姚兄亮出劍來我等欣賞一下再說。”
那姚書平頗現自得之色,道:“李宮主好眼力,那就請眾位品鑒一二。”
說罷,“哧啷”一聲,伸手將劍拔出,捧于手中,只見精光四射,奪人眼目。
李龍伯不禁贊道:“好一把龍泉寶劍,果然名不虛傳!”
姚書平道:“李宮主既識得此劍,那定然知道它的來歷了。”
李龍伯嘆道:“這劍來歷,世人無人不曉。古人曾有詩云:‘君不見昆吾鐵冶飛炎煙,紅光紫氣俱赫然。良工鍛煉凡幾年,鑄得寶劍名龍泉。龍泉顏色如霜雪,良工咨嗟嘆奇絕。琉璃玉匣吐蓮花,錯鏤金環映明月。正逢天下無風塵,幸得周防君子身。精光黯黯青蛇色,文章片片綠龜鱗。非直結交游俠子,亦曾親近英雄人。何言中路遭棄捐,零落飄淪古獄邊。雖復沉埋無所用,猶能夜夜氣沖天。’便是說得此劍的好處。”
姚書平這廝估計學問并不太高,看樣子聽不大明白這詩的意思。而我心里明白,李龍伯吟出這首古詩,一是贊美這龍泉寶劍的精妙絕倫,另外一層意思,則是在暗諷龍泉劍落到姚書平的手中,算是埋沒了。
這原是一首詠物言志詩。相傳是郭震受武則天召見時所寫,那武則天看后,覺得寫得太好了,令人抄寫了數十本,遍賜朝中的學士大臣們,讓大家盡皆品賞。
從此,這首詩廣傳于世。詩中所說龍泉寶劍,據傳是春秋戰國時期,吳國干將和越國歐冶子二人,用昆吾所產精礦,冶煉多年而鑄成,備受時人贊賞。但后來淪落埋沒在豐城的一個古牢獄的廢墟下,直到晉朝宰相張華夜觀天象,發現在斗宿、牛宿之間有紫氣上沖于天,后經雷煥判斷是“寶劍之精上徹于天”,這才重新被發掘出來。
這首詩本是化用上述傳說,借歌詠龍泉劍以寄托郭震自己的理想和抱負,抒發不遇的感慨。但李龍伯此時提出,卻別有它意,是指龍泉劍在姚書平手中,就好像沉埋在古獄之下,已經是無所用了。
姚書平不明所以,還以為是在夸他。呵呵一笑,道:“俗話說:紅粉妝佳人,寶劍配英雄。這劍是我花重金從一貪財好賭的破落戶手中購得,也算是讓此劍重見天日,得歸其所了。我持此劍曾與人對陣不計其數,未嘗敗績。今日與李宮主比試,如有得罪,還請見諒。”
聽他之言,好像他就能必勝了。我其實極其厭惡此人的自吹自擂,但我不知此人功夫深淺。只是見李龍伯提起紫萍劍術,相當推崇;又加上此人手中之龍泉劍,可削金斷鐵,吹毛利刃,隱隱為李龍伯有所擔心了。
李龍伯倒顯得胸有成竹,輕撫手中之劍,道:“姚兄所使,是把名劍;而我手中,只是一把普通之劍。但我是主人,自當盡地主之誼,禮讓貴客。因此,除去這一點,我還不使內力,姚兄可以隨意;另外,還請姚兄先出招,我來招架。”
姚書平自恃龍泉劍鋒利無比,已占先機,道:“李宮主有些托大了。你若不用內力,那我也自不會用。你是主人,理當由你先行出招。”
李龍伯道:“那我就不多讓了。”說完,平端起劍,使得正是剛才所講的‘風云突變’那招,向姚書平刺來。
眾人心中都明白,李龍伯已是先機盡失。說是先出招,可這招的變化,剛才已經向大家演示得明明白白,在座的饒是再笨,也知道接下來會如何演變。
那姚書平嘴角冷笑,持劍凝神,并不著急格擋,單等李龍伯旋腕將劍舞動,只須將龍泉劍向劍圈中一遞,雙劍相遇,李龍伯的劍就會斷為數截,那時是必輸無疑。
誰知,李龍伯劍身遞到半截,并未紅旗半卷,而是身形忽然向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手臂暴伸,劍如蛇信突吐,奔姚書平面門而去。眾人還未看清,劍尖已抵在姚書平眉心處,只要再向前半毫,后果就會不堪設想。姚書平驚得目瞪口呆,在此過程中,他竟然沒做出絲毫反應,可見李龍伯出劍之快。
眾人緩過神來,轟然叫好。李龍伯收劍,拱手道:“承讓!”
姚書平雖面帶慚色,但嘴還硬道:“這個,這個不算!你為何不將一招使完?”
李龍伯微笑道:“半招之內,便能制勝,如何非要用整招?學劍之道,貴在融會貫通,因時制宜,因勢利導,萬不可拘泥于招式套路。這點我想混元真人平時一定沒少教誨你,只是姚兄臨陣時有所遺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