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十四史·少年簡讀版·第1卷:史記
- 何孝榮
- 830字
- 2020-07-02 09:56:41
平王建東周
其實,犬戎進攻西周,是因為有人引導,這個人就是申侯。申侯是幽王廢黜了的王后的父親,他見自己的女兒和外孫被幽王廢黜了,心里十分生氣,就暗自想要報仇。
恰巧在這個時候,犬戎的首領有進攻西周的意圖。申侯知道后,他趕忙派人到犬戎那里,說:“我家主公愿意幫助您攻打周王。”犬戎的首領一聽,心里十分高興,認為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就答應了申侯的要求。
沒幾天,犬戎就準備好了軍備,發兵攻打周的首都鎬京,結果真的一戰成功,幽王逃到了驪山腳下,被隨從殺掉了,而褒姒也被犬戎帶走。申侯見鎬京被攻破,幽王也死了,覺得大仇已報,可以收手了,就暗地里又派人到四處聯絡各諸侯國,請他們派兵來鎬京,趕走了犬戎。諸侯們見幽王已死,就只好和申侯商量,另外再擁立一位新的國君。申侯就擁立了他的外孫繼承王位,這就是周平王。

烽火戲諸侯
犬戎首領知道上了申侯的當,十分憤恨,他發現周朝軍隊薄弱,就經常出兵騷擾周朝,并屢屢東侵,戰火連綿。本來就很脆弱的周王朝哪還經得起這樣的侵擾,再加上鎬京經過了犬戎的洗劫,已經是破敗不堪。平王決定將都城由鎬京遷到東都洛邑。因為鎬京在西面,歷史上把平王東遷前的周叫作西周,而遷都后的周叫作東周。
平王遷都是周朝的重要轉折點。從此,周王的力量大大削弱,再也不能很好地控制各諸侯國了。各諸侯國見時機已到,就紛紛暗地擴展自己的實力,各國間為了爭奪地盤和人口,連年發動戰爭。恰恰在這以后,傳統的奴隸制度開始走向崩潰,新的封建制度蓬勃發展。在歷史的舞臺上,群雄逐鹿,百家爭鳴,中國的歷史進入了更加繽紛的春秋時代。
讀史學成語
因地制宜:因:根據;制:制定;宜:適宜的措施。意為根據各地的具體情況,制定適宜的措施。
例句:解決問題的方式有很多種,小朋友遇到困難時,不妨多多開動腦筋,因地制宜,靈活采取不同的解決辦法。
如夢初醒:比喻過去一直糊涂,在別人或事實的啟發下,剛剛明白過來。
例句:經歷這次慘敗的考試后,他如夢初醒,知道玩游戲對學習的害處極大,便在書皮上寫下四個字:拒絕游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