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前言
這次我點評的學院是美國提供本科學位的排名前60的文理學院。可以說寫這本書的想法由來已久,我本人也考慮了很多。在日常的咨詢工作中,遇到一些家長和同學問學院和申請方面的細節問題,我平時也常翻閱自己寫的書籍,如商科研究生的課程設置、本科院校的入學SAT分數要求、文書寫作的一些范例等。但當大家越來越多地問我文理學院的情況時,我只能尷尬地翻出我寫的《美國TOP60名校逐一點評》的附錄部分,展示一些文理學院的排名,同時建議家長和同學們看看網上的材料,除此之外,更細致的解答,就要不厭其煩地反復說同樣的東西了。
我在想,能否有一本參考類的書籍,綜合和篩選一些美國文理學院的基本特點、學科設置、錄取要求、文書題目和專家點評,這樣看起來和說起來豈不很便利?而且這本書還要能解答對申請美國文理學院的同學的最核心和最基礎的問題。總而言之,這本書要有針對性,只寫某一類的學院,即文理學院;還要有兼容性,既有基本信息,又有專家意見。
在我看來,針對性這個問題是首要的,對于文理學院的申請,家長和同學們最關心的問題有以下幾個。第一,文理學院和綜合性大學有什么本質的區別?注意,不是學生人數和教授水平的差別,因為這些差別很難綜合評論,對我們也沒有指導意義。第二,在文理學院學習4年的本科課程,學生所學到的、得到的、接受到的是否和在綜合性大學有所不同,如果有,核心差異是什么,原因是什么?第三,申請文理學院入學資格的過程和申請要求,對中國學生來說,與申請TOP60綜合性大學的有什么不同之處?我們如何看待和應對這樣的不同之處?第四,對大家都比較關心的獎學金問題,文理學院和綜合性大學有什么差異,應如何看待這樣的差異?這幾個問題,我在本書都會結合每個學院的特點做出分析和建議。對于第一個問題,也是我回答最多的一個問題,到底像威廉姆斯學院這樣的文理學院和耶魯大學有什么本質的差別?我覺得簡而言之,差別在于兩種學院的辦學理念的重大差異。在一個研究型的大學里面,耶魯或者哥倫比亞大學,本科生所受到的教育是通識性和基礎性的,這個和研究生的教育有著重大的差別。既然綜合性大學基礎教育和研究教育同樣重要,在耶魯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這樣的學院里面,本科生很難也不太可能接受真正的研究和職業培訓,尤其是深入的研究方法的確立、研究理論的比較、職業技能的培養等。當然,我常說的是,一個本科生的教育成功與否,不在于他學會了什么理論和技術,而在于學會了自己的思考方式,養成了自己的思維習慣,形成了自己觀察、處理和解決社會及學術問題的方法,就非常棒了。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一個耶魯大學的學生和一個波莫納學院的學生,誰的思考方式、思維習慣和解決問題的思路更加容易形成和成熟呢?我覺得針對這個具體問題,文理學院的學生可能更占優勢。
我和幾位美國文理學院的教授交談的時候,他們都表示在文理學院教書和在大學真是天壤之別。回想我在哥倫比亞學院講課和巴納德學院講課時的感受,我覺得他們說得也有道理。在大學里講課的,除了少數精力充沛的教授講的課和一些高階的課程(很多同學在選課時會注意到,課程的首字母不同,分級不同,有很多課大一的同學就不能選),大部分的本科課程是由助教和博士生來講的,老師也會講課,但要看這位老師的研究安排和時間。在文理學院,親自授課的大部分是老師自己,而且這些文理學院的老師手下也沒有研究生可以代替他們講課。除了少數幾個文理學院有自己的研究生院或個別的碩士研究生項目,文理學院是不重視研究生這一塊的。從本質上講,在大學里面,Publish or Perish(出版或出成果)是至理名言,這就決定了很多教授必須把主要精力放在研究計劃的安排、贊助和實施上,本科的課程,部分老師熱衷于講課,但這不是級別較高的教授們的核心工作,他們的核心工作是拿贊助、帶更多研究生、出更多的成果。相反,在文理學院,教授沒有這樣的壓力,至理名言變成了“It looksgood to mingle”(和學生們打成一片是必需的)。
當然,我覺得很多客觀因素也決定了文理學院和大學的本質差異,以上差異也可以由以下幾個因素來解釋。其一,文理學院都在小城市或鄉村,很少在大城市有設置文理學院的,地理因素決定了學生和老師之間必須合得來、混得開、玩得好。為什么呢?老師也沒什么太多事情啊,所以還不如和學生在一起,多多指導多多關懷,而且這也是辦學理念要求的,何樂而不為呢!其二,文理學院的人數較少,一般在2000~3000人,不到2000人的也很常見。而大學呢,著名的排名前10的大學,如俄亥俄州立大學、明尼蘇達大學、密歇根大學等,校園廣闊,交通要搭乘校車,動輒五六萬名學生,其中很多還是研究生。從這個角度考慮,這么多的學生,老師也很難有單獨關注個別學生的時間和精力。其三,文理學院的課程設置,雖然有很多理工科的課程,但是基礎和主體是人文和社科類的課程,注重思維模式和行為習慣的培養。當然,如Havey Mudd這樣的名校,理工科實力幾乎可以和麻省理工學院、加州理工學院媲美,或者個別文理學院(如高露潔大學)擁有少量精品的研究生學位和課程,但這些都不是文理學院的主流。因此,理工類和研究類學位及課程的數量少,基本決定了文理學院需要的不是自由的研究風氣,而更加看重和學生個性化的交談、深入的交流、大量的閱讀、風格和氣質的逐漸養成。
這樣,我就很明白地引入下面兩個核心問題了:申請文理學院有何不同程序和標準,獎學金和錄取又有何不同?我覺得簡而言之,文理學院的申請程序和大學基本相同,也是基本依靠共同申請系統或學院自己的申請系統。從錄取要求上講,對于SAT-1的閱讀分數要求較高,申請時比大學更加看重高中課程的難度和挑戰性,對于文書的要求(文書就是活動的展示)也比較高,排名在前20的文理學院的單獨文書問題有時會有8個小題目,五花八門、千奇百怪。對于同學們來說,最大的挑戰就是難寫,文理學院還比較看重面試,每年的3月和8月,都有一些文理學院到中國來集中辦展會或面試,這個時候,雖然同學們沒有遞交申請,但也是很重要的與學院溝通和留下印象的機會。當然,遞交申請后的電話面試,也是文理學院常用的篩選學生的手段。對于獎學金和錄取通知的發放,文理學院的獎學金比較豐厚,也比較開明,對于中國學生來說,文理學院的獎學金相對大學要好拿一些。注意,這并不是說隨便一個分數就能拿到4年幾十萬美元的全獎,天上不會掉餡餅,還要靠學生自己艱苦的努力、老師的細致指導和家長的密切配合,才能拿到滿意的校方錄取和資助。這些問題的解答,我會在書中做更加詳細的論述。本書的安排沿襲前面一本《美國TOP60名校逐一點評》的形式,更多側重學院官網上獲取的核心信息的分析,以及我對這個學院的專業和申請的點評。
博創留美升學輔導到現在已經出了4本書了,后面還有好幾本準備出版,我覺得別的可以等一等,這本書應該先完成,因為它的指導和參考意義有很強的時效性,2012年年底申請季節到來時立刻就能派上用處。
還是那句老話,和大家共勉:在做任何一件事情的時候,都要以最高的標準來要求自己。
張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