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尋訪山西古廟:晉中、晉北篇
- 連達
- 1065字
- 2020-07-03 10:46:31
卦山天寧寺
卦山位于交城縣的西北方,是呂梁山的一角,相傳因這里山勢奇絕,群峰環伺,形如八卦而得名。卦山滿目蔥郁,尤以形態各異的古柏而聞名于世,遒勁的老柏樹扭曲著向天空展示自己力與美的乖張身形,根系則強有力地抓入山體,牢牢地握住了冰冷堅硬的巖石,哪怕身在險峰,獨處絕壁,仍然毫不怯懦地綻放著自己的舞姿,既是一種頑強不屈的象征,也是大自然生命力量的體現,與山間古剎相映成趣,更彰顯出一種中華文化古雅悠遠的意境,因而卦山柏與黃山松和云棲竹共稱奇觀。
走進卦山深處,我好似到了仙家的洞天福地,一股清逸灑脫的氣息沁人心脾,在古柏林中緩步前行,走上漫長的石階,就來到了依山而建層層攀升的龐大古建筑群——天寧寺。

交城縣卦山天寧寺毗盧閣
相傳早在唐貞觀元年(627),華嚴宗初祖高僧法順就在卦山創建石佛堂講經說法。貞元二年(786),太原節度使、檢校禮部尚書李說夫婦開始在卦山中心建造天寧寺,十四年后告竣。古剎歷代多有重建、增建和修繕,尤以明清為最,現存格局也基本形成于彼時。清朝康熙年間還在天寧寺對面山頂建起了卦山書院。在20世紀20世紀后期,天寧寺才逐漸被騰退和修繕,重新成為了一方風景人文名勝。但是到了近代,卦山和天寧寺屢經浩劫,先是遭侵華日軍洗劫掃蕩,眾多廟宇殿堂被毀,新中國成立后人為的拆毀和改建更使得這里面目全非。
現存建筑主要分三進院落,中軸線上是山門、千佛閣、大雄寶殿和最后邊的毗盧閣,兩廂都有耳殿、配殿和廊廡等附屬建筑。寺院東邊還有石佛堂、圣母廟、魁星閣、朱公祠,西面是地藏殿、三教堂和藥王廟等大小祠廟。這些建筑或是明清遺留,或是近些年復建,依山勢面南展開,層疊遞進,與蒼山林海相呼應,恢宏壯麗,氣象森嚴,遠觀尤具神秘莫測之感。寺中還存有唐代以來的眾多碑刻,甚至有的殿宇所用柱礎也是唐代舊物,讓人不勝感慨時光流逝和歲月的更迭,懷古之情充滿胸中。
炎炎夏日里,我穿過寬敞嶄新的千佛閣和大雄寶殿繼續向上攀登,身旁殿閣錯落,層疊升高,毗盧閣則建在一重更高大的石平臺頂上,成為了全寺地勢最高也最宏偉的建筑。現存者為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重建,是面闊五間、進深三間、三重檐歇山頂的兩層磚木樓閣,上下皆出回廊,造型古樸,不施粉黛,是天寧寺中最具氣度和年代感的大型建筑。雄大的古閣背靠連綿的蒼山,置身于蔥郁的林海之間,宛如佛祖端坐其上俯瞰蒼生,氣魄宏大。
從毗盧閣平臺下的照壁前走過,我發現斗栱的空隙里竟然藏著一個精致的鳥巢,幾枚晶瑩圓潤的鳥蛋安靜地躺在里面,真是讓人心中頓時充滿了憐愛之情,想來鳥媽媽也真是會選地方,在佛祖的注視和庇護下繁育后代,也是一樁吉祥幸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