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蓬門今始為君開——訪晤的最佳說法
- 會說不難:50種社交場合的最佳說法
- 任素玲編著
- 3210字
- 2014-02-19 11:20:19
訪晤辭令,是指人們在拜訪、會晤客人時所應用的恰當得體、合宜的語言。
訪晤,即為了禮儀或某種特定目的而進行的拜訪會晤。按其性質區分,訪晤有公務訪晤和私人訪晤之別。
公務訪晤,大多與國家、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密切聯系,至少也關系一個部門、一個單位的工作與發展,所以是一種嚴肅的正式的交際活動,一般都要事先安排,甚至精心組織。
而在人際交往活動中,私人訪晤是人們最常見的。比如,走親訪友是一種常見的交往形式,這就是借助這種交際活動,人們可以達到互相了解、溝通信息、加深感情、增進友誼的目的。所以,私人訪晤不但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
私人訪晤從形式上看,有初訪、重訪、回訪的不同;從內容和特點上去看,也可分為三類:禮儀性訪晤、事務性訪晤和隨意性訪晤。初訪往往比較鄭重;重訪,是關系趨密的表現;回訪,則體現了“來而不往,非禮也”的傳統民俗和道德觀念。至于禮儀性訪晤,主旨在于融洽人際關系;事務性訪晤,大多為了解決某些具體事務(例如托事、邀約等);隨意性訪晤,一般發生在至親好友之間,可以聊天談心,拉家常,“侃大山”。
不同形式不同特點的訪晤,會話語言自然千變萬化。然而,它們在結構上也存在著共同性。如果從順序上來講的話,訪晤語大體上可以包括“進門語、“寒暄語”、“晤談語”和“辭別語”四個部分。
(一)進門語
到了親友家門口,要先輕輕地敲門,或者短促地按一下門鈴。即使門開著,也應很禮貌地問一聲:“在家嗎?”或者“房間里有人嗎?”不要貿然闖入。
同主人見面后,要立即打招呼,然后再跟著主人進房。
你如果是初訪者,一般可以用這樣的話打招呼:“啊呀!一直想來拜訪,今天終于如愿以償了!”“初次登門,就勞您久等,真不好意思!”關系雖然比較密切但卻極少相互到家探訪的,也可以隨便一點說:“哦,原來你就住在這兒!”或者說:“難得上門,叫您久等了吧?”
你如果是重訪者,打招呼就不必多禮,一般只需簡單地說一句“好久沒來看你了”即可,或者說“我們又見面了,時間過得真快啊。我上次來,是一個月以前吧?”關系密切的就可以開個玩笑,既顯示你的幽默感,也能調節一下氣氛:“我又來了煩你來了,你不會討厭吧!”
回訪大多出于禮儀或答謝,打招呼時要考慮這個特點。通常你可以這樣說:“上次勞您跑了一趟,我今天登門拜謝來了。”“您上次剛走,我就想,無論如何要到府上來再謝謝您!”
一般來說,初訪和回訪的目的性較強,大多屬于禮儀性訪晤或事務性訪晤。相比之下,重訪雖不能毫無目的(如聯絡感情、交流信息等),但其隨意性較大。所以初訪、重訪、回訪的進門語,還要從禮儀性、事務性、隨意性方面去加以考慮。
禮儀性訪晤大多與唁慰、祝賀、酬謝等有關,進門語每每要同有關的唁慰、祝賀、酬謝的內容聯系進來,比如說:“一直沒有機會登門,今天給您拜年來啦”(初訪),或者“好久不見,借你走馬上任的東風,給老朋友賀喜了”(重訪)、“上次家父過世,勞您大老遠地趕來,叫我一直于心不安,今天特意來看看您”(回訪)。
如果你去作事務性訪晤,進門語就要從本次訪晤目的上去多考慮一點。如:“小方,無事不登三寶殿,求您幫忙來了!”或者“小周,你要我辦的事,有眉目了。”但初訪一般不宜如此“開門見山”,進門語應多注重禮節,“己求人”或“人求己”的話語既不必過于謙恭,也不可傲慢無禮。
隨意性訪晤一般無拘無束,雙方關系又比較密切,所以進門語可有可無,想說什么就說什么。需要考慮的一點是,要講的話在門外說好,還是進屋說好。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作為受訪者,主人對訪晤者的進門語,要熱情地應答,或表示慰問、感謝。譬如,你可以說下面這一類話:“我也一直想在家里同您聊聊,快請進!”“我也懶,好久沒上你那兒去。”“哎呀,上次已經打擾了,還讓您再跑一趟,叫我怎么感謝您。”
(二)寒暄語
寒暄是人際交往中雙方見面時敘談家常的應酬語言,它不應是虛情假意的客套,也不可為脅肩諂笑的阿諛;它應該既有助于雙方的互相了解,也應該體現出對他人的真誠的關切。因此,在訪晤中雙方坐定以后的寒暄語,就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 自然引出話題
寒暄的內容常為天氣冷暖、工作忙閑、學習好壞、身體健恙、朋友過從、親屬今昔等。但是,寒暄時具體談什么,要有所選擇。訪晤雙方都要善于從貼近處挑選雙方均有興趣或均有鮮明感受的話題。譬如,天氣特別冷,你可從低溫談起;對方近日獲獎,你可從工作、學習談起;身體有病,則從強身保健談起……總之,話題須出于自然,包括墻上掛歷、耳際音樂等,都可引起寒暄語。
2. 建立認同心理
所謂“建立認同心理”,就是雙方要多尋找共同語言,以求得心理上的接近和趨同。這樣,寒暄對整個訪晤活動,就是一個有推進作用的橋梁。請看下面的例子:
甲:這幅畫是你自己畫的?畫得真不錯!
乙:你過獎了,我不過在業余藝校學了幾天。
甲:你也進過業余藝校?
乙:怎么?聽口氣,你也不是外行?
甲:我在魯迅業余藝校跟×××老師學過畫。
乙:真的?太好了,我們都是×××老師的學生啊!
這一段寒暄語,話不多,貴在求同,一下子使雙方縮短了心理差距,在感情上靠攏了,從而使寒暄成為雙方進一步晤談的有效手段。
3. 創造和諧氣氛
創造和諧氣氛,是寒暄的目的。訪晤,如果缺乏一個和諧的氣氛,就不是一次成功的訪晤,甚至可以說失去了價值。所以,寒暄時,雙方的語言要誠懇,而不可令人作嘔;要坦率,而不可吞吞吐吐;要自然,而不可賣弄做作。特別是要由衷地關注對方的苦樂,急人所急,想人所想,愛人所愛,并以相應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這樣,才有可能創造出越來越投機的和諧氣氛。
(三)晤談語
晤談,同一般交談沒有什么大的區別。由于現代家庭小型化,所以除了集體訪晤,晤談往往成為兩三人之間的談心,隨意性訪晤尤其如此。但是,如果訪晤地點為受訪者的家庭,你作為拜訪者就要“嘴下留神”。凡是受訪者不希望在家人面前交談的內容,尤其是可能令受訪者尷尬、不快的話,或令受訪者家人擔憂、生疑的話,都不要信口亂說。非說不可時,也要尋找時機,注意音量,或者在主人送客時單獨說。你如果有求于人,在雙方寒暄時要盡量將話題引到與所求之事相近的話題上去。這樣,順水推舟,就可以相當自然地提出請求。假如雙方關系密切,求人猶如求己,那也可以不要寒暄。或者說,這種情況下的寒暄與晤談語,常常是合二而一的。當然,也不可因關系密切,而言談肆無忌憚,不顧效果。
至于禮儀性訪晤,雖然訪晤目的明確,但晤談時的話題卻往往如游龍飛鳥,不知東西。不過,你還是要盡量“扣題”,即同本次訪晤的目的扣得緊一些,不要給受訪者造成一種不佳印象,好像拜訪者的來訪完全出于敷衍。
(四)辭別語
辭別語一是要同進門語相照應;二是要表示感謝之情,請主人“留步”;三是要考慮邀請對方來自己家做客。譬如,你可以說:“今天初次拜訪,十分感謝您為我花了這么多時間!”“送客千里,終有一別,還是請回吧!”“老同學,我走了,你什么時候到我家坐坐!”這里需要注意的是,邀請對方不可勉強,不可含有責怪對方不來拜訪自己的意思,像“我總是到你這兒來,你什么時候來我家呀”這類話,非知己不可說,免得給人“來得冤枉”的印象。
假如是事務性訪晤,辭別時你不妨再有意點一下:“這件事就拜托你了,非常感謝!”如果是禮儀性訪問,則不要忘記再次表示祝賀或謝忱。如:“再見了,祝你在高校中展翅高飛!”至于主人,也要感謝來客的訪晤,誠懇邀請客人下次再來。
最后,說一說訪晤的注意事項:
●如萬不得已時做了不速之客,一見面就要說:“真抱歉,沒打招呼就跑來了”;
●訪晤時交談的用語和口氣,要顧及對方的輩分、地位等,要看互相的關系;
●訪晤見面時如家里有來訪者不認識的客人,主人就應該向來訪者介紹;
●拜訪者不要忽略適當同主人的親屬交談;
●如果是集體訪晤,不要一個人搶著說話,要讓大家有開口的機會;
●對受訪者敬茶敬煙不要忘記表示感謝,如果自己要抽煙,就說:“對不起,我可以抽煙嗎?”
●遇到另有來客,應“前客讓后客”,說:“你們談吧,我先走一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