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沒有今天,明天會不會有昨天?
- (瑞士)伊夫·博薩爾特
- 2682字
- 2020-06-19 15:56:50
導論
我們在追求什么?生命是否有意義?什么叫公平正義?我們有義務幫助窮苦的人嗎?人類知識的極限在哪里?何謂真理?精神與身體彼此如何聯結?語言是怎么運作的?我們的決定是出于自由意志嗎?我過的是我自己的人生嗎?真愛是否存在?我們可以食用動物嗎?怎樣才算合理的工資?死后的世界是什么?我應該信仰上帝嗎?還有,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兩千年來,哲學不斷探究諸如此類的問題,有些問題,哲學家們直到今天仍在黑暗中摸索;有些他們已經有了點頭緒;而在某幾個問題上,他們甚至已經得出了言之成理的答案。提出疑問及為之尋找完善的解答,就是推動哲學前進的力量。哲學思辨的時候,我們首先交換的并不是立場,而是論證。沒有什么說法不能接受檢視,每一種主張都要說明理由。只有無懈可擊的論據跟言之鑿鑿的理由,才算得分。誰要是不能給他的哲學意見提出理由,就算輸;而誰要是擋得住所有質疑,就算贏。哲學就是這樣簡單。
然而哲學并不是單純用論證進行廝殺。哲學家們特別致力于追求的,是理解與明晰性。這從提問題的方式就開始了:如果有人問,我們是否自由,那他就得先說清楚,他使用“自由”一詞的意思是什么。如果有人問,我們能否認知真實,就得先解釋,他用“認知”跟“真實”想表達的是什么意思。要是有人問,上帝是否存在,那就得先界定,“上帝”這個詞所表達的含意為何。對每一個哲學問題,只有在理解了問題及其中包含的概念之后,我們才能啟程尋找解答。所以,哲學也總是試著厘清本身使用的基本概念,并借此對人類生命與思想的根本范疇進行理解,這就是哲學家們的核心任務。此外,這本書里每次提到哲學家1這種行業,除了男性哲學家,也都包括女哲學家在內;為了簡潔起見,之后就不一一特別寫出。
但是哲學概念該怎么厘清呢?哲學觀點又該如何論證?哲學家如何思索人生的重大問題?他們具體來說怎樣進行這些工作?哲學的方法,就是完全靠思索。沒有龐大的儀器,沒有問卷調查,沒有探勘考察。哲學是一門坐在沙發里就能進行的科學。有別于物理學、心理學或社會學,哲學無法借由實證實驗來證明自己提出的假設。物理學家可以讓一顆石頭落下,以確認地心引力是否存在。但是哲學家能做什么實驗來確認我們有沒有自由意志、能不能食用動物、未來的機器人能不能有知覺,以及我們有沒有義務幫助窮人等這類問題呢?哲學家會躺回他的沙發,仔細地思索、檢視一切,做出精確的描述,進行犀利的論證,而且在討論過程中不忘掌握問題的全貌。他們有秘密武器,就是思想實驗(Gedanken experimente)。哲學家們讓真實與不真實的情境在思想中上演,從中探查出根本概念的意涵,推翻不同的理論,或者為新的思想建筑打下基柱。
讓我們拿倫理學的基本問題當例子:什么是善?或者,一個行為在什么情況下是道德正確的?這些問題乍聽之下非常抽象。確實也是如此。有一個思想游戲或許可以幫我們一點忙:
這些哲學的思想游戲讓我們面臨難題。沒有人會想做這種決定。然而更加困難的,是要解釋為什么一個人在這個情況下會這樣決定,在那個情況下又會做相反的決定。在道德直覺的引導下,我們有時這樣決定,有時那樣決定,卻都不知道原因為何。我們會感受到內心的沖突,這讓我們不舒服,但也吸引我們的注意。于是我們開始仔細思索。哲學就此攫住了我們。
然而哲學的思想游戲不只能引發我們的思考,還能使困難的理論更容易理解,并讓我們找到直覺易懂的方式來切入復雜的問題。前面我們用了鐵路工人及器官移植等兩個例子,呈現的就是兩個最重要且互相對立的道德理論:效益論(Utilitarismus)與義務論(Pflichtenethik)。效益論主張,一個行為如果為最大多數人帶來最大效益,那就是道德的。道德就是為了“為最大多數人帶來最大福祉”這個目的而存在,效益論如是說。與之對立的是義務論。根據義務論,行為的價值不只取決于其結果,而且也取決于其自身。殺人、施加酷刑以及偷竊,都是不被允許的行為,不管這些行為導致多大的善。這些行為在道德上是錯的,其價值不能通過成本利益的計算來提升。所以根據義務論,有些特定的權利無論在任何狀況下都是不可損害的,比如生命權。人的尊嚴不可侵犯——這是德國基本法開頭第一句話。2
鐵路工人的例子要求我們有效益論的直覺,因為大多數人會選擇犧牲一個人,以拯救五個人的性命。相反地,外科醫生的例子喚醒我們義務論的直覺,因為我們在這里會認為,對人命做斟酌計算,然后犧牲某人來造福大家是錯誤的。所以,這兩個思想實驗提供了有趣且簡單的方式,讓我們切入兩個最重要的道德理論。但是我們同時也看到這兩種道德立場各自的缺陷,并且能夠提出理由來反對(或支持)這兩種理論。通過這些思想實驗,我們已經進入道德哲學的討論了。
哲學的思想游戲促使我們面對謎題,偶爾讓我們感覺不快,但也吸引我們,喚起我們的問題意識。此外,這些游戲還讓我們輕輕松松地就能走向偉大的哲學理論。本書所呈現的思想實驗,時常可以用來推翻其中一種哲學理論,并支持另一種理論。借由這些具體的例子,我們得以認識重要的哲學立場,包括它們有什么長處與缺點。但是最重要的一點是:思想實驗給我們提供了獨立思考的空間。我們只需少量閱讀,如此才能思索得更多。友善的僵尸鄰居、阿基里斯與烏龜、缸中之腦、中文房間、超級聰明的外星人及邪惡的神經科學家等各種幻想,把我們迅速地丟進迷人的哲學世界中,并帶我們直接走向那些與偉大哲學思想相悖的根本問題。
這本書針對重大的哲學議題,集結了最重要的哲學思想游戲、謎題與模型。每個章節都關注一個主題,并介紹相關的思想游戲與哲學理論。好消息是,本書的每一章都可以獨立閱讀,讀者無須從頭讀到尾,而是可以挑出自己最感興趣的章節。祝福各位讀者能從中獲得許多樂趣及分量不小的哲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