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學會選擇 懂得放棄(3)
書名: 人生的感悟大全集(超值金版)作者名: 奚華編著本章字數: 5742字更新時間: 2014-02-15 15:14:13
朋友之間,重的是義氣,重的是肝膽相照。交朋友要交有血性、有骨氣、有仁德的朋友。
生命在于永不放棄
有一個老人,今年剛好一百歲了,不僅功成名就,子孫滿堂,而且身體硬朗,耳聰目明。在他百歲生日的這一天,他的子孫濟濟一堂,熱熱鬧鬧地為他祝壽。
在祝壽過程中,他的一個孫子問:“爺爺,您這一輩子中,在那么多領域做了那么多的成績,您最得意的是哪一件呢?”
老人想了想說:“是我要做的下一件事情。”
另一個孫子問:“那么,您最高興的一天是哪一天呢?”
老人回答:“是明天,明天我就要著手新的工作,這對于我來說是最高興的事。”
這時,老人的一個重孫子,雖然還三十歲不到,但已是名聞天下的大作家了,站起來問:“那么,老爺爺,最令您感到驕傲的子孫是哪一個呢?”說完,他就支起耳朵,等著老人宣布自己的名字。
沒想到老人竟說:“我對你們每個人都是滿意的,但要說最滿意的人,現在還沒有。”
這個重孫子的臉陡地紅了,他心有不甘地問:“您這一輩子,沒有做成一件感到最得意的事情,沒有過一天最高興的日子,也沒有一個令您最滿意的子孫,您這一百年不是白活了嗎?”
此言一出,立即遭到了幾個叔叔的斥責。老人卻不以為忤,反而哈哈大笑起來:“我的孩子,我來給你說一個故事:一個在沙漠里迷路的人,就剩下半瓶水,整整五天,他一直沒舍得喝一口,后來,他終于走出大沙漠。現在,我來問你,如果他當天喝完那瓶水的話,他還能走出大沙漠嗎?”
老人的子孫們異口同聲地回答:“不能!”
老人問:“為什么呢?”
他的重孫子作家說:“因為他會喪失希望和欲念,他的生命很快就會枯竭。”
老人問:“你既然明白這個道理,為什么不能明白我剛才的回答呢?希望和欲念,也正是我生命不竭的原因所在呀!”
希望和欲念是生命不竭的原因所在。記住無論在什么境況中,我們都必須有繼續向前行的信心和勇氣,生命的生動在于我們永遠不要放棄。
放棄局部利益保全整體
在歐洲,有一首流傳很廣的民諺:為了得到一根鐵釘,我們失去了一塊馬蹄;為了得到一塊馬蹄鐵,我們失去了一匹駿馬;為了得到一匹駿馬,我們失去一名騎手;為了得到一名騎手,我們失卻了一場戰爭的勝利。
為了一根鐵釘而輸掉一場戰爭,這正是不懂得及早放棄的惡果。
生活中,有時不好的境遇會不期而至,搞得我們猝不及防,這時我們更要學會放棄。放棄焦躁性急的心理,安然地等待生活的轉機,楊絳在《干校六記》中所記述的,就是面對人生際遇所保持的一種適度的跳高。讓自己對生活對人生有一種超然的關照,即使我們達不到這種境界,我們也要在學會放棄中,爭取讓自己活得灑脫一些。
人之一生,需要我們放棄的東西很多,古人云,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如果不是我們應該擁有的,我們就要學會放棄。幾十年的人生旅途,會有山山水水,風風雨雨,有所得也必然有所失,只有我們學會了放棄,我們才會擁有一份成熟,才會活得更加充實、坦然和輕松。
當生活強迫我們必須付出慘痛的代價以前,主動放棄局部利益而保全整體利益是最明智的選擇。
潔身自好放棄誘惑
晉代陸機《猛虎行》有云:“渴不飲盜泉水,熱不息惡木陰。”講的就是在誘惑面前的一種放棄、一種清醒。
以“虎門銷煙”聞名中外的清朝封疆大吏林則徐,便深諳放棄的道理。他以“無欲則剛”為座右銘,歷官40年,在權力、金錢、美色面前做到了潔身自好。他教育兩個兒子“切勿仰仗乃父的勢力”,實則也是本人處世的準則;他在《自定分析家產書》中說“田地家產折價三百銀有零”“況目下均無現銀可分”,其廉潔之狀可見一斑;他終其一生,從來沒有沾染擁姬納妾之俗,在高官重臣之中恐怕也是少見的。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也需要有一種放棄的清醒。其實,在物欲橫流、在燈紅酒綠的今天,擺在每個人面前的誘惑實在太多,特別是對有權者來說,可謂“得來全不費功夫”。這就需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勇于放棄。如果抓住想要的東西不放,而貪得無厭,就會帶來無盡的壓力,甚至毀滅自己。
人生是復雜的,有時又很簡單,甚至簡單到只有取得和放棄。應該取得的完全可以理直氣壯,不該取得的則當毅然放棄。取得往往容易心地坦然,而放棄則需要巨大的勇氣。若想駕馭好生命之舟,每個人都面臨著一個永恒的課題:學會放棄!
俄國作家《托爾斯泰》寫過一短篇故事:有個農夫,每天早出晚歸地耕種一小片貧瘠的土地,但收成很少;一位天使可憐農夫的境遇,就對農夫說,只要他能不斷往前跑,他跑過的所有地方,不管多大,那些土地就全部歸他。
于是,農夫興奮地向前跑,一直跑、一直不停地跑!跑累了,想停下來休息,然而,一想到家里的妻子、兒女,都需要更大的土地來耕作、來賺錢啊!他又拼命地再往前跑!真的累了,農夫上氣不接下氣,實在跑不動了!
可是,農夫又想到將來年紀大,可能乏人照顧、需要錢,就再打起精神,不顧氣喘不已的身子,再奮力向前跑!
最后,他體力不支,“咚”地倒躺在地上,死了!
的確,人活在世上,必須努力奮斗;但是,當我們為了自己、為了子女、為了有更好的生活而必須不斷地“往前跑”、不斷地拼命賺錢時,也必須清楚知道有時該是“往回跑的時候了”!因為妻子、兒女正眼巴巴地倚著家門等你回來呢!
“快往回跑,回來呀!”你再不“往回跑”,可能大家都再也見不到面了!
面對誘惑,需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勇于放棄。如果抓住不放,貪得無厭,就會帶來無盡的壓力,甚至毀滅自己。
不要輕易放棄夢想
20歲那年的艾特·E.博格積極投入體育鍛煉,他擅長滑冰滑雪,還打高爾夫球、網球、羽毛球、籃球和排球。他甚至還組建了一個競賽聯合會。博格幾乎每天都堅持跑步。他著手建立一家網球場建設公司,因此將來他的收入前景也很樂觀。他還和他認為世界上最美的女人訂了婚。然而,就在這時,厄運降臨了。
金屬扭彎的聲音、玻璃碎裂的聲音使博格驀然驚醒,瞬間又恢復了平靜。再次睜開眼睛,世界已變得一片黑暗。知覺恢復時,他感到臉在流血,極端痛苦。他聽到有聲音在叫自己的名字,但他又再度失去了知覺。
那是個美妙的圣誕之夜。博格和一位朋友離開他在加利福尼亞的家驅車去猶他州。他要去那里和未婚妻黛麗絲度過假期的其余時光。離結婚之日僅有5周的時間,他們想磋商婚禮的計劃安排。博格先開了8個小時的車,感到有些力不從心,于是就讓朋友駕駛。
博格從駕駛席爬到乘客席,系上安全帶,朋友則在夜里駕車。一個半小時后,朋友伏在方向盤上睡著了。汽車撞到橋臺上,爬到了頂部,然后又從上面滾了下來。
車子停住時,博格已人事不知。他被從車里拋了出去,在光禿禿的地上摔壞了脖子,胸部以下都癱瘓了。他被救護車送到內華達州拉斯維加斯一家醫院,醫生宣布說他已成為廢人。博格的腿腳、腹肌、腰肌、胳膊和手都不聽使喚了。
這就成了博格新的生活的起點。
醫生說博格得想點別的辦法,打點別的主意。因為他的身體狀況不允許他再工作了。
慶幸的是博格還有7%的身體可以工作。醫生說他不能再駕車了,余生得完全依靠他人喂食、穿衣和行走。他們還說博格最好再也不要提結婚的事了,因為……誰還會要一個殘廢呢?他們斷定博格再也無法參加任何種類的競技和體育活動了。
博格第一次感到無比驚懼,他深恐醫生們所言會是真的。
躺在拉斯維加斯那家醫院的病床上,博格捫心自問:自己的全部希望和夢想都何處去了?他想這一切是否可以從頭開始。他想是否自己還能工作、結婚、生子,還能享受先前幸福快樂的生活。
那一陣博格既擔心又害怕,世界一片黑暗。這時母親來到他身邊說道:
“艾特,當困苦不期而至時,超越它們會更余味悠長。”
博格深深體味著母親的話,那一刻他感到黑暗的病房為希望和熱誠的光芒所充滿,明天會好起來的!
自從那天聽到母親的鼓勵,博格開始學開車,他又可以到想去的地方干想干的事了。
博格很快學會了自理。自從那天以后,他感到身體在恢復,又能重新活動右臂了。
遭遇車禍一年半后,博格仍和那個美麗動人的姑娘結了婚。1992年,妻子黛麗絲當選猶他州小姐,又參評美國小姐獲季軍。他們有一雙兒女,3歲的女兒瑞納和剛滿月的兒子亞瑟,他們給博格夫妻的生活帶來無限歡樂。
博格又開始了運動生涯。他學會了游泳、潛水。也許,他是第一個參加滑翔跳傘的四肢癱瘓者。他還學著滑雪,他相信這不會對自己有任何傷害。博格甚至參加10公里輪椅競賽和馬拉松。1993年7月10日,他用了7天時間跑完了從猶他州的鹽湖城到圣喬治城之間32英里的路程。此舉在世界癱瘓病人中屬首次。這可能并不是博格最輝煌的成就,但卻是最困難的一次經歷。
博格現在擁有一家公司,是一名專業評論員,還寫了一本叫《奇跡如此發生》的書。他每年行程20萬英里,聽眾超過10萬人。他還入選6州區小企業管理機構的1992年度最佳青年企業家。1994年,《成功》雜志推舉博格為該年度最偉大的身殘志堅者。遭遇坎坷而夢幻成真,這一切緣何而來呢?
為什么博格能完成以上種種奇跡?因為多年來他一直銘記母親的話語,而不是聽信周圍人等(包括醫學專家)的喪氣之辭。
一個人遭受逆境,并不意味著可輕意放棄夢想。一個人的心頭只要點燃希望之火,夢想就不會被挫折擊碎。我們的命運,完全取決于我們的心理狀態。愛默生說:“一個人就是他整天所想的那些。”你我所必須面對的最大問題——事實上也是我們需要應付的唯一問題——就是如何選擇正確的思想。如果我們能做到這一點,就可解決所有的問題。
永遠不要放棄奮斗
14歲的布里恩·沃克酷愛足球,是全美一號足球射手杰姆·米勒的崇拜者。他不幸患了一種罕見的神經麻痹癥,又并發了肺炎。醫生切開他的氣管吸痰,并使用了呼吸器。布里恩處在絕望的時刻。
“我們已經做到了所能做的一切,”醫生告訴沃克夫婦,“恢復健康必須布里恩用奮斗來配合。”
“我還能走路嗎?”布里恩曾無聲地問過父親。
“當然能,”父親仿佛聽懂了他的話,堅定地回答,“只要你有足夠強烈的愿望,你就能做到你想做的一切!”
晚上,布里恩奮斗著試圖活動腳趾。5個小時過去了,布里恩滿身大汗,像掉在池塘里。“我不能動了,”他無聲地哽咽著,“我不會好了,我要死了!”
以后的兩天里,布里恩昏睡不醒,他不能說話,不能動彈,任何奮斗都離他遠去了。
父親急切地感到必須幫助兒子喚醒他的意識:“我現在就去找杰姆·米勒!”
對于球星杰姆來說,醫院里的情景是令人不安的。沃克夫婦在二樓迎候,那兒,還有一小群醫院職工聚在一塊也要見見這位名人。但更使他感到不安的是布里恩,他瞥見了一個幾乎淹沒在軟管和機器中的憔悴的影子。
沃克走近兒子,指著掛在墻上的一件“歐爾密斯”運動衫。“布里恩,”他說,“你是多么想見到這件運動衫的主人,是嗎?”
“杰姆·米勒?”布里恩的臉亮了一下。“我不相信,”他想,“他不會在這兒。”
可是,那兒,那在門口的人,就是他所崇拜的英雄。淚水從他瘦削的臉上流下,他激動得顫抖起來。
“嘿,小伙子,你怎么啦?”杰姆說。他大步走向布里恩,在病床前俯下身,伸出手。真是不可思議,布里恩伸出左手,握住了這位足球明星的手。這是他兩個星期以來第一次移動胳膊。布里恩緊緊抓住杰姆,足足有一個小時。
“你會戰勝的,但這可不容易,”杰姆說,“你一定要像攻入球門那樣達到目標,并為此而努力。我呢,也必須為所向往的一切而戰斗。等你好些了,我們就互相練射門!”
這些話對布里恩是特效藥。“我和杰姆·米勒一起踢球?”他心里想道。
“你可不能放棄希望,”杰姆平靜地繼續說,“我知道,你將戰勝這一切。我打算每星期都來看你,直到你出院回家為止。我希望看到你的進步。好,答應我,你打算試一試。”“我全力以赴。”布里恩吃力地點了點頭。
布里恩的左手垂在床上,一動也不能動。僅僅幾小時之前,他還舉起這只胳膊和米勒握了手。“我已這樣做過,就能做第二遍。”他把渾身的力氣都向柔弱的手指集中。“動一動!”他命令道。但手指像塊石頭,一點也不聽使喚。布里恩一次又一次地想活動手。每當要放棄努力時,他就想到了杰姆。“沒法活動十個手指,”最后布里恩想道,“也許我可以每次活動一個手指。”他看著右手的食指。“動一下!”他說。什么也沒有發生。
兩小時過去了,他已精疲力竭,他平生還沒有這樣奮斗過。“我不行了。”他想。
突然,在又一次努力時,一個手指出乎意料地顫動了一下。“我能動了!一個能動,十個為什么不能?”
11點半,布里恩已能活動右手的全部五個手指了。第二天上午,他已在活動左手的五個手指了。
“我一定能好起來,既然杰姆都相信我,那么,我更要相信我自己。每個星期,我都要向他證明,我在戰斗著。杰姆將為我而驕傲。”
在首次訪問的一個星期之后,杰姆步入病房時,發現布里恩倚在一大摞枕頭上,正在把一片漢堡包吞進嘴。
“你在吃飯!”杰姆對他的進步感到驚訝。
布里恩指指立在那兒的呼吸器。“我去掉了它,我自己能呼吸了。”杰姆明白了他的意思。
杰姆很高興。“好,小伙子,我知道你像一個戰士,”他說,“我真為你自豪。有一天你將成為一個優秀運動員,因為你有運動員的毅力和勇敢!”
布里恩被夸得臉紅了。
“我給你帶了點東西。”轉眼之間,杰姆把“索普”杯大賽時穿的那件襯衫遞到了布里恩的身邊。這是杰姆穿過的,一件真正的運動衫。
接著,杰姆談起了他的最艱苦的比賽,談到了他們所遇到的最強硬的挑戰,談到了日常的訓練,還談到了他的煩惱。
布里恩聽得出了神。在他心中,一個美夢重新做起。“我是一名優秀射手。有朝一日我還要踢球,我知道我能。”
布里恩利用一切機會鍛煉活動。用床欄作柱子,他試著坐起來。頭和肩抬起了兩英寸,這是一個巨大的勝利。過了一些時候,又能抬起四英寸。
當杰姆下一次來時,布里恩能動腳趾了。杰姆大笑著,看著仍然那么瘦弱單薄的布里恩。他甚至懷疑:“如果這件事落在我頭上,我也能做到這一切嗎?”
一次,布里恩正等得不耐煩,杰姆走進了門。
“哈羅!”布里恩脫口而出。
“你能說話了!”
“謝謝!”布里恩向朋友伸出手,“多謝你來看我。”
杰姆臉紅了。“我為此感到驕傲,”他輕輕地說。然后,他對他的崇拜者微微一笑。“你是一個做到了一切的人,布里恩,你記住吧,這是你自己做到的。”
但布里恩知道:沒有杰姆·米勒,他是不可能做到這一切的。
一個月后,布里恩出院了。他才僅僅能夠站起來。醫生們告訴他,他應該繼續接受幾個月的體育療法。他沒有在意,還是回家了。
6月初,布里恩終于回到了草坪前的足球場。
“這一球,為了杰姆·米勒!”他大喊道。他向前兩步,抬起右腿,把球一腳射出去。
對布里恩來說,這一射雖然只有15碼遠,但就像取得了“索普杯”一樣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