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警惕:理財是你自己的事,切勿跟風(2)

無論是股票投資內部的分散投資,還是家庭不動產與動產的分散配置,抑或是中長期投資工具與短期投資工具有所區別安排,或是激進型投資工具與保守型理財工具互相輔助使用,甚至到夫妻兩人職業特性上的規劃,歸根到底就是一個道理,那就是在投資安排上必須有所綜合考量,有所目的性地去配置,才能達到效果。否則,隨便胡亂搭配一下,只能適得其反。

沈立峰,現年50歲,廣東佛山南海人,現為當地一燈具生產公司老板,年銷售額愈千萬,年收入達到200多萬元。

從20年前的一名燈具制作工人,到現在成為人人羨慕的百萬富翁,他是怎么踏上中國改革開放的列車,怎么規劃自己的財富道路呢?在他成功致富的背后,又是誰為他保管財富的呢?

沈立峰在談到自己的時候,說自己沒讀過什么書,唯有靠自己的一點點技術,踏踏實實去做自己可以做的。

談到投資,這個樸實的人說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做沖動的事情,不做自己不熟悉的行業。

在投資的時候,沈立峰一直很專注。比如他認定做燈具這行,就一直做下去。而且沈立峰一直有這樣一個信念:做一行愛一行,只要做得足夠長,足夠深入,在行業里頭總會有出頭之日。

始終只做自己熟悉和有把握的事情,成功人士總結出的創富理財智慧值得我們去細細咀嚼。不過,真的要富起來,需要有眼光、洞察力,還需要在深思熟慮中,堅持去執行。

截至目前,中國A股市場共有近2 000只股,股票較之前幾年有了顯著的提高。不僅上市公司數量頻頻創出新高,股票最高價也曾經一度飆升定格在300元左右。近2 000家上市公司,恐怕連分析師也不可能更沒必要精通每一只股票,遑論資金有限的散戶。因此只要縮小范圍,學習專注,不論股票還是其他金融商品,哪怕是自己居住地方的小生意、房地產,找出最適合你自己的致富方式,也可以成功!

投資工具雖多,只要按照自己的個性去走,在投資中不斷修正步伐,保持居安思危,不論你相信的是什么,只要有自己的一套哲學,并且嚴格地堅持下去,你就會成功。

投資自己,最值的賺錢方法

“時間視野”是財富學上用時間來理財的觀念,你將來的地位與財富,取決于你對未來有何長遠規劃。

步入知識經濟社會后,知識越發凸顯出它超常的價值。在知識和信息方面落后于人,很快就會被社會所淘汰。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快,知識的更新速度也會越來越快。年輕人若想成為社會的弄潮兒,而不是落伍者,就一定要緊跟時代的步伐,隨時把握時代發展的脈搏,及時調整自己,了解自己需要哪些知識來武裝自己,并且以最快的速度給自己充電。這是當今時代一個年輕人在社會立住腳跟,并取得成功的必不可少的素質。

自我投資非常重要,所以在必要的投資上不能吝嗇金錢。這部分的投入給你帶來的效益可能遠遠超過你為它所投入的。

以前人們求職更多的是注重高收入。現在,人們越來越把一些長遠因素納入到考慮的范圍,如:公司能不能提供正規的培訓,使自己的能力得到進一步的提升?正因為如此,很多單位都會選擇把“培訓機會”這項內容作為吸引人才的一項制度。隨著信息時代知識的擴張,企業的管理人員都意識到,企業內部人力資源必須通過不斷地開發,企業員工所具有的知識與技能才能完成再生及再利用,否則這種“易耗型資源”將會隨時消耗殆盡。美國Computer World雜志日前的一項以IT從業人員為對象的調查顯示:在高工資之外,人們更渴望公司提供培訓教程。該雜志表示,管理者必須與IT從業人員進行更有效的交流,提供使專業人員提高技能的機會以及由公司負擔的學習進修機會。

美國職業專家指出,職業半衰期越來越短,所有高薪者,若不學習,無需5年就會變成低薪者。人才處于不斷折舊中,而學習是防止人才折舊的最好辦法。人才市場也隨之出現了新的概念。原來的高學歷、高職稱就是人才,轉向“有需要才是人才”。科技發展一日千里,市場經濟千變萬化,人才的需要也隨之不斷改變。因此,未來的社會只有兩種人:一種是忙得要死的人,因為工作和學習;另一種是找不到工作的人。來自人才市場的信息已表明,現在的人才市場對英語人才的需求已經由原來的純英語人才轉向更青睞法律英語、金融英語等復合型人才;IT行業更是如此,由原來的單一IT人才轉向更看重IT+管理、IT+產品研發等復合型人才。

當你開始對自己的學習、培訓方面注重投資的時候,你會發現對自己的投資產生了復利效應。從小學開始你就不斷地投資自己,學的越多,見識越多,你擁有的知識和經驗也就越多。隨著時光的流逝,你所具備的能力和閱歷是按年收益率N%以上的速度遞增,N的多少取決于你的學識和能力,本金就是你的身體,期數就是你的工作壽命。所以,記住,對自己的投資才是最有效的投資!

閱讀鏈接:巴菲特的“三要三不要”理財法

巴菲特和索羅斯都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投資家,但兩人的投資風格各異。索羅斯喜歡激進和冒險,崇尚“要么賺很多錢,要么賠很多錢”;而巴菲特則看中穩健投資,絕不干“沒有把握的事情”。中國人受傳統文化的影響,一般不喜歡冒險,且大多數人不具備索羅斯那樣超乎尋常的承受力和判斷力,所以,堪稱巴菲特投資理念精華的“三要三不要”理財法更適合中國投資者。

一、要投資那些始終把股東利益放在首位的企業

巴菲特總是青睞那些經營穩健、講究誠信、分紅回報高的企業,以最大限度地避免股價波動,確保投資的保值和增值。而對于總想利用配股、增發等途徑榨取投資者血汗的企業一概拒之門外。

二、要投資資源壟斷型行業

從巴菲特的投資構成來看,道路、橋梁、煤炭、電力等資源壟斷型企業占了相當份額,這類企業一般是外資入市購并的首選,同時獨特的行業優勢也能確保效益的平穩。

三、要投資易了解、前景看好的企業

巴菲特與一般人只注重概念、板塊、市盈率的投資方式不同,凡是投資的股票必須是自己了如指掌,并且是具有較好前景的企業。不熟悉、前途莫測的企業即使被說得天花亂墜也毫不動心。

四、不要貪婪

1960年的美國牛市沖天,到了1969年整個華爾街進入了投機的瘋狂階段,每個人都希望手中已經漲到了數倍的股票一直漲下去。面對連創新高的股市,巴菲特卻在手中股票漲到了20%的時候就非常冷靜地悉數拋出。后來,股票出現大幅下跌,貪婪的投資者有的血本無歸,有的傾家蕩產。

五、不要跟風

2000年,全世界股市出現了所謂的網絡概念股,一些虧損、市盈率極高的股票一沾上網絡的邊便立即身價倍漲。但巴菲特卻不為所動,他稱自己不懂高科技,沒法投資。1年后全球出現了高科技網絡股股災,人們這才明白“不懂高科技”只不過是他不盲目跟風的借口。

六、不要投機

巴菲特的“投資不投機”是出了名的,他購買一種股票絕不在意來年就能賺多少錢,而是在意這只股票是不是有投資價值,更看重未來5~10年能賺多少錢。他常說的一句口頭禪是:擁有一只股票,期待它下個早晨就上漲是十分愚蠢的。

把握投資的4個原則

投資就像學自行車,只要掌握了大原則,就能做到熟能生巧,騎車的時候不需要再時時刻刻去想具體該怎么操作,更不用為每一輛車去改變自己的騎車方式。投資的原則,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項。

一、聚沙成塔

從各種資料看來,一項中等風險的投資工具,長時間統計下來,平均年收益率達到10%只能算是普通的成績。再算算看,假如我們每天存2元,投資到平均報酬率10%的理財工具中,大約50年后,你就是百萬富翁了。再問問自己,每天存2元難嗎?多數人都會認為這不是個問題,只要每天早起15分鐘,自己做頓早餐,自己煮咖啡,2元就回歸自己的口袋了。

說來簡單。然而據一項調查顯示,年齡在30歲以上,還沒有做理財規劃的人中,高達四成以上的人自認“錢不夠”而沒有進行理財活動。他們的錢都花到哪里去了?

“每個月先將15%的收入拿去投資,剩下的才用來支付長短期開銷”,這是許多理財專家的一致建議。為了達到目標,專家建議每月的房屋貸款就應該控制在收入的25%以下。撥撥算盤,如果一對夫妻每月收入1萬元,扣掉15%的投資與25%的房貸,剩下來的6 000元要養活一家,衣食住行加上孩子的各種費用。沒錯,不管手頭多么緊,也不要挪用“投資本錢”,例行“精、摳、省”,才會有更美好的明天。

至于那些月入3 000元卻想買車,或是明明囊中羞澀卻忍不住想跟朋友出國旅游的社會新鮮人,應該重新打打算盤,早日戒除“沖動型”、“發泄型”以及“炫耀型”的消費習氣,免得跟財富絕緣。

二、先人一步

很多人將“努力賺錢”作為理財的第一步,不過錢不是“努力賺”就有的,如果要等自覺收入夠寬裕了才開始理財,只怕會遙遙無期。不要忘了,理財最驚人的就是它的時間復利效果。以10%的復利計算,1萬元變2萬元要花7年半,2萬元變3萬元不到5年,再從3萬元到4萬元,只要3年時間即可。換句話說,隨著時間的積累,要賺回一個資本額將會越來越容易。

兩個人開始投資,甲從19歲就開始投資,分8年每年投入2 000元,平均回報率為10%,總共投入16 000元,之后不再投入,只是放著生復利;乙則是27歲才開始投資,每年投入2 000元,65歲之前30多年不間斷地投入,到了65歲驗收成果,發現乙連本帶利約不到90萬元,而甲只靠年輕時的投入,竟平白累積了103.5萬元!

三、不隨波逐流

下定理財的決心以后,應該從哪里著手呢?

以最熱門的來說,面對上千種股票,以及其他數百種投資工具,究竟要選擇怎樣的投資工具?要什么時候、以什么價位切進去?這些都是在股市投資中要重視的問題。

專家建議,新手最好從定期定額投資共同基金開始,因為新手定性不夠,如果手上有股票,心情必定跟著指數上下震蕩,不如選擇績效較穩定的基金,讓專業的基金經理人替你動腦筋。專家特別提醒投資人,基金要3至5年地長期投資才能增加報酬、減少風險,因此選擇時不要以一個月或一季的績效為標準,應該拉長至最近一兩年的績效,尤其要避開那些大起大落或是操盤經理人常常更換的基金。

至于股票,投資專家建議,只要在前景不錯的產業中,尋求獲利良好、公司經營狀況穩定、正派經營的企業,應該都是不錯的標的,譬如信息業的前景在可預見的未來都會繼續維持,如果沒有意外的因素,都會保持不錯的收益,值得投資。至于傳統產業的龍頭股相對穩固,在市盈率適中時買進,投資風險應該不會高。

要謹記,無論是基金還是股票,切忌隨著一時的漲跌交易。只要每季關心一下投資標的的盈利狀況以及該產業的前景,沒有基本面大幅轉壞的情況,就值得繼續投資。根據調查,國外的百萬富翁絕大多數持有股票,但其中很多人1年內根本沒有交易記錄。因為一旦中途買賣,“時間復利”的威力就會中斷。投資是長期的,40年后再論輸贏不遲。投資人切勿貪快,不要把自己平均的年報酬率定在15%以上,要給自己留有余地。

四、預留后路

廣義來說,理財就是聰明地管理錢財,包括存錢、借錢、消費、投資、保險、節稅等。除了投資外,其他項目雖然不能積極增加財富,卻可能是構筑人生經濟安全港的更重要的支柱。環顧四周,有些人收入很豐厚,卻因為災害、疾病或失業,生活很快地陷入窘境。凡此種種,都足以令人懊喪不已。如果你認為經濟穩定對你的人生很重要,別猶豫,今天就花一點時間,好好計劃一下自己的財務吧。

理財要有新理念

一、健康即省錢

有道是“健康是福”。身體健康、不上醫院不吃藥,自然就能省下一大筆錢。如果不懂得愛惜身體而一味節省,什么都不舍得花,無疑步入一種“貪小失大”的誤區。何況,如今醫藥費偏高,一旦身體不適,上一次醫院少則幾十元,多則幾百元。若患上重病,可能會將多年積蓄一掃而光,嚴重的甚至有破產的危險。應該在健康上多做些投資,唯有健康才是最大的節約。

二、平安就是賺錢

人生在世,平平安安不僅是一種福氣,還等于賺了錢。因此,理財當把安全放在重要位置上。從居家到出門,從大人到小孩,從用電到用火,從電器到照明,從騎車到走路……都應該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如自行車、熱水器、高壓鍋、電線等若出現老化、破損、陳舊、超期……就應該及時調換,不能為了省錢而將就。安全上不出問題,就等于抱了一個“金娃娃”。

三、心明不破財

現在市場上,騙人的把戲更是層出不窮,且往往打著各種誘人的幌子。要使自己不破財,就應該保持警惕。尤其是對那些類似“雙簧”的把戲,更應該去掉“貪便宜”的心理。“天上不會掉餡餅”,明白了這一點,就不會上當受騙。不破財也是最成功的理財。

四、發現等于發財

現在值錢的東西越來越多,諸如錢幣、字畫、古董、家具、古籍……一旦發現其身價,簡直如同挖到了一堆金元寶。因此,在理財過程中還應該善于發現,一旦有所發現就會給你一個驚喜。

盡管不是每個家庭都有可發現之寶,但“明珠”被埋沒的家庭恐怕也不會是少數。如上述這類值錢的東西在不少家庭都有一些。即使沒有古董,現代的東西,如分幣、像章、糧票、小人書……現在也開始值錢了。因此,在理財中,應該隨時翻翻家里的“老底”,理理角落那些不起眼甚至是積滿灰塵的東西,說不定就會有所發現,給你一個極大的驚喜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剑川县| 宿松县| 子洲县| 江安县| 庄河市| 荣成市| 竹山县| 惠安县| 诏安县| 宿迁市| 株洲县| 大悟县| 汝阳县| 岑溪市| 焦作市| 岳阳市| 莎车县| 蓝田县| 双流县| 乐陵市| 姜堰市| 武山县| 虞城县| 新巴尔虎左旗| 万载县| 孝义市| 屯昌县| 承德县| 清水县| 庆元县| 堆龙德庆县| 红桥区| 修文县| 五河县| 泸定县| 肃南| 柳江县| 洮南市| 金塔县| 抚顺县| 莱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