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美國心理學家所羅門·阿希設計實施了一個實驗,他請大學生們自己實驗的被測對象,告訴他們這個實驗的目的是為了研究人的視覺狀況。當某個參加實驗的大學生走進實驗室的時候,阿希已事先安排了5個人坐在那里,但被試者并不知道這5個人已事先與阿希串通好。阿希在實驗中拿出了一張畫有一條豎線的卡片,讓大家比較這條線與另一張卡片上的3條線段中的哪一條等長,判斷共進行18次。事實上這些線段的長短差異很明顯,正...
上QQ閱讀APP看后續精彩內容
登錄訂閱本章 >
1952年,美國心理學家所羅門·阿希設計實施了一個實驗,他請大學生們自己實驗的被測對象,告訴他們這個實驗的目的是為了研究人的視覺狀況。當某個參加實驗的大學生走進實驗室的時候,阿希已事先安排了5個人坐在那里,但被試者并不知道這5個人已事先與阿希串通好。阿希在實驗中拿出了一張畫有一條豎線的卡片,讓大家比較這條線與另一張卡片上的3條線段中的哪一條等長,判斷共進行18次。事實上這些線段的長短差異很明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