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紫禁城的宏大,不僅使營造變得不可思議,連表達都是困難的。這讓我的心底生起來的那股言說沖動,每次都鎩羽而歸。它太大了,它的故事,一千零一夜也講不完。我們常說,一部“二十四史”,不知從何講起。其實“二十四史”有頭,也有尾,但紫禁城沒有。紫禁城(故宮博物院)里收藏的古物遠達新石器時代,甚至比新石器時代還要早,像《紅樓夢》里寫的,“不知過了幾世幾劫”。紫禁城里藏過一部“二十四史”,那是《四庫全書》中史部的一部分,而三萬多卷的《四庫全書》,又只是紫禁城的一部分,很小很小的一部分。紫禁城有墻,但紫禁城又是沒有邊際的。我們說什么,都是掛一漏萬,我們怎么說,都如瞎子摸象。因此,紫禁城所帶來的那種話語沖動,帶來的只有失語。我的講述還沒有開始就已經結束。在紫禁城面前,話語是那么無力。
站在紫禁城巨大的廣場上,望著飛檐上面青藍的天空,我總是在想,紫禁城到底是什么?歷史學家、建筑學家給出的所有定義,都不足以解釋它的迷幻與神奇。在我看來,紫禁城是那么神奇的一個場域,是現實空間,卻又帶有神異色彩。它更像是一只魔盒、一座迷宮,或者命運交叉的城堡。因為它的內部,人影幢幢,魑魅交疊,有多少故事,在這個空間里發酵、交織、轉向。紫禁城是不可測的——它的建筑空間是可測的,建筑學家早已完成了對它的測繪,它的神秘性卻是不可測的,用深不可測、風云莫測來形容它,在我眼中都比用具體的數字描述它更貼切。它用一個可測的空間,容納了太多不可測的事物,或許,這才是對紫禁城的真正定義。
簡單說,紫禁城就是一座城。它的外圍有城墻,在它的內部,有辦公場所(三大殿、養心殿等),有家屬宿舍(東西六宮等),有宗教設施(梵華樓等),有水利工程(內金水河等),有圖書館(昭仁殿等),有學校(上書房等),有醫院(太醫院等),有工廠(造辦處等),有花園(御花園等),除了沒有市場,紫禁城幾乎包含了一座城的所有要素。但紫禁城里又是有市場的,紫禁城本身就是一個大市場,忠誠、信仰、仁義、道德,都可以標價出賣。這些交易在這座城里一刻也未停止,因此,在史書里,我常常聽到各種叫賣聲,這座城的內部成員,個個都是交易高手,漫天要價,坐地還錢。因此這座城,培養了許多商業奇才,比如萬歷皇帝,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企業家兼財迷,為了掙錢,他下令停止民間采礦,所有礦產只能由皇家專營,皇帝因此成為這一壟斷行業的最大老板,試圖將天下財富集于一身。他賺錢太多,沒地方放,于是下令在養心殿后面挖了一個大大的銀窖,把掙來的銀子統統藏在自己的銀窖里。關于萬歷銀窖里的“存款”總額,歷史學家說法不一。清代康熙皇帝說:“明代萬歷年間于養心殿后窖金二百萬金,我朝大兵至京,流寇(指李自成)聞風而逃,因追兵甚迫,棄之黃河……”
以上是從城市功能上說的,從建筑形態來說,這座城里,宮殿樓臺、亭閣軒館、庭院街道一應俱全,因此它具有一座城應有的物質形態。在這個物質空間里,也容納著各色人等,包括皇帝、后妃、太監、文臣、武士、醫生、老師(皇帝及皇子的講官)、廚師、匠人等等,他們在各種建筑中生存和相遇,合縱連橫,沆瀣一氣,各種各樣的社會關系應運而生。紫禁城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城,是物質的城,也是人群的城。它是一個社會,是世界的模型,是整個世界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