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會說話體現(xiàn)的是一種素質(zhì)(5)
- 說話不要太老實
- 水中魚
- 4490字
- 2014-02-13 09:25:04
有一次,一個行為不端的人偷了鄰居一頭牛。當他拿到市場上正準備賣錢時,被牛的主人抓住了。偷牛人覺得自己做了不光彩的事情,就連連向失主賠罪,并要求懲罰他。失主原諒了他。偷牛人最后說:“我一時糊涂,偷了你的牛,很是慚愧。我發(fā)誓今后決不再干這種事了。但我要求你不要將這事告訴王烈。”
偷牛的事情,過了幾天還是傳到王烈那里。王烈聽到偷牛人有悔改的決心,就買了一匹布,托鄰居將布送給偷牛人。
有人不解地問王烈:“那個偷牛人,自己做了賊,很害怕讓你知道,而你反而送一匹布給他,這是為什么呢?”
王烈回答說:“這個偷牛人,不愿意讓我知道這件事,說明他有羞恥之心。既然知道羞恥,就不難改邪歸正。我送布給他,是想激勵他痛下決心,真正重新做人。”
一年后的某一天,一位老人挑著沉重的擔子趕路,累得滿頭大汗,這時走過來一個人,幫他挑起擔子直到家門口,老人十分感動,問他姓名。那人說:“這點事情算不了什么。”轉(zhuǎn)身就離開了。
過了幾天,那位挑擔老人要送給朋友一把寶劍,走到半路時發(fā)現(xiàn)不小心將寶劍失落,他急急往回尋找。遠遠看見一人,站在路旁,東張西望,老人正要詢問,一看竟是上次幫助他挑擔的那個人,手中拿著老人失落的寶劍。還沒等老人說話,那人就開口了:“這寶劍是你失落的嗎?我已在這里等候很久了。”
老人非常高興,拉住那人的手說:“上次你幫我挑擔,連姓名也沒告訴我。今天又拾到我的寶劍,又還給我,你真是個君子啊!你一定要告訴我你的姓名。否則,我會心中不安的。”
那人見老人如此懇求,只好把姓名告訴他。回到家后,老人找到王烈,將兩件事都告訴了他。
王烈按照老人告訴的姓名,四處打聽這人究竟是誰,一打聽原來竟是那個偷過牛的人,他激動地說:“一個人受到感化之后,改惡從善的力量真是難以估量啊!”
如果真的想讓一個人服氣,就不用使用爭論,而應(yīng)該使用情理。這樣才能讓對方心服口服,主動接受感化。
當然,以情說理,重要的是找準對方情感上的“突破口”。就是說要抓住對方心理與情感上最易打動之處,將“情理”和對方的個性、處境、心思等因素緊密相連,申明利害,滿足其最高情感價值需求,使之心動。而且在說理過程中,還要善于適應(yīng)對方情緒思路的變化,因勢利導(dǎo)。如順著對象具有的種種疑慮,層層排除;順著其合理的見解,適時贊許;根據(jù)其兩難的處境謀劃協(xié)助之;根據(jù)對方憎惡的地方獻策對付之。這種揣摩情意的說理方法通常能夠取得很好的效果。
將以情服人與以理服人結(jié)合起來,做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才能在與人交流的時候達到目的。
·不要認死理,不要較死勁
在與人談話的時候,千萬不要認死理,較死勁。人要想在話語中取得優(yōu)勢,就要善于巧妙地運用委婉的語言。很多國家領(lǐng)袖都十分善于通過語言來化解尷尬,同時也準確地表達了意思。
抗美援朝期間,一位美國記者來華采訪周總理。總理剛好批閱完文件,一支美國派克鋼筆尚放在桌子上。這位記者便借題發(fā)揮:“請問總理閣下,你們堂堂中國人,為什么要用我們美國生產(chǎn)的鋼筆呢?”
總理聽出了他的言外之意,便長笑一聲,回答說:“提起這支筆呀,是一個朝鮮朋友抗美的戰(zhàn)利品作禮物送我的。我無功不受祿,原想謝絕,哪知朋友說,留下做個紀念吧!我于是收下了這支貴國的鋼筆。”
記者聽完后,頓顯窘態(tài),說不上話來。
在這次談話中,周總理恰當?shù)剡\用了朝鮮戰(zhàn)爭這一歷史背景,利用弦外之音令問者啞口無言,真讓人佩服得五體投地。
在與人交談中,沒有必要對出現(xiàn)的一些意外情況認死理,較死勁,要善于化解這種尷尬。語言是很有韌性的,很多時候為了改變語言環(huán)境,完全可以通過語言的歧義來改變,這樣的話,就讓語言變得生動起來,不會讓場景變得過于嚴肅和針鋒相對。
不認死理,不較死勁,還要學會“正話反說”的說話技巧。
蕭何以謀反罪誅殺韓信后,又召集群臣,設(shè)下油鍋,要韓信的謀士蒯通當眾供認和韓信謀反的罪行。
在這種特殊環(huán)境的制約下,蒯通無法直陳其詞,便用正意反說的方式先數(shù)了韓信的“十罪”,接著又列舉了韓信的“三愚”:“韓信收燕、趙,破三秦,有精兵四十萬,恁時不反,如今乃反,是一愚也。漢王駕出成皋,韓信在修武,統(tǒng)大將二百余員,雄兵八十萬,恁時不反,如今乃反,是二愚也。韓信九里山前大會戰(zhàn),兵權(quán)百萬,皆歸掌握,恁時不反,如今乃反,是三愚也。韓信負著十罪,又有此三愚,豈不自取其禍!”
蒯通明為數(shù)說韓信的罪狀和愚蠢,實為韓信鳴冤叫屈,致使?jié)M朝文武為之動容,贏得了群臣的同情,迫使蕭何難以下手烹殺。
在很多說話場合,都不要過于嚴肅,不要總是圍著事實繞不開。
人不要認死理,不要較死勁。很多時候,越較勁,越不利于事情的解決。在現(xiàn)實生活中,總存在著這樣那樣的問題,很多時候老實人總認為自己是對的,別人不應(yīng)該這么不公平地對待自己。尤其在與人爭辯的時候,始終認為自己站在有理的方面。事實上,很多時候,我們所說的有理,不過是從我們角度看的有理。從別人的角度來看,根本就是無理。如果我們再反復(fù)堅持,在別人看來就是無理取鬧了,自然他們也會堅持自己的意見。生活的現(xiàn)實告訴我們,越是糾纏的事情,到最后越?jīng)]有辦法解決。
即使確實有理,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讓別人相信自己有理,也不應(yīng)該得理不饒人。事實上,在這個時候,我們要學會找個臺階給別人下,不要讓別人陷入到尷尬的境地,更不應(yīng)該咄咄逼人。這樣才有利于事情的解決。其實,別人如果確實明白他理虧的時候,如果有臺階下,他一定會下的。如果沒有臺階下,他肯定會繼續(xù)較勁,哪怕自己理虧,也會反復(fù)說出道理證明自己。這樣,事情本身就已經(jīng)變得無足輕重,而相互爭吵反而成了重心。事實上,在旁人看來,兩個人爭辯,很難說一個人有理,而另一個人沒理。
現(xiàn)實生活中,可能有人會告訴我們堅持的重要性,很多故事也反復(fù)告訴我們一定要堅持。固然人必須堅持,堅持自己的原則,堅持信仰的真理。但是如果一味地強調(diào)堅持,就容易讓自己變得剛性起來。人一旦剛性,與人交談就容易出問題。他會很習慣地堅持自己的意見,哪怕根本是無關(guān)輕重的意見。他會認死理,較死勁,任何時候都要表現(xiàn)出自己正確無比而別人則漏洞百出的架勢。試想,如果身邊有這樣一個人,交談會索然無味。
與人談話不等于擺事實,講道理。與人談話在于運用語言藝術(shù)規(guī)避尷尬局面,讓談話輕松愉快,達到自己想達到的目的。認死理,較死勁的人最終都無法達成談話的目的,反而會讓局面更加糟糕。
·根治貧嘴有良方
人不是為了說話而說話,話多無論如何都不是好事,老實人常有耍貧嘴的毛病。要根治貧嘴,必須明確說話的目的,沒有目的的話不要多說。人說話一定是要有目的的,有些時候是對別人有事相求,有些時候是為了活躍氣氛,有些時候是為了樹立威信……不管目的如何,說話首先是應(yīng)該有目的的。有些人閑得無聊說了很多話,家長里短,流言蜚語,對自己來說毫無益處,反而落上了“長舌”和“大嘴”的罵名。這種人不但說話沒有人聽從,而且為人也沒有人信服,得不到別人的尊重。因此,對于話多的人來說,每次開口說話的時候一定要想清楚自己說話的目的是什么。如果純粹是因為忍不住或者是過于無聊,就不要亂開口。如果是因為看到別人說話,老想扛上幾句,也不要開口。當話到嘴邊,一定要繞舌三圈,再決定說還是不說。
有的老實人有辯癖,他將辯論當成一種癖好,而說話本身的目的已經(jīng)不重要。無論別人說出什么樣的話來,他都從另一個角度來反駁,而且振振有詞。事實上,一句話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就有不同的判斷。這種人很多時候不考慮別人的感受,始終站在另外一個角度挑別人的刺。而當別人真的認同他的時候,他又站在別的角度來說問題了。這種人說話純粹自我娛樂,自我愚弄。最后很可能說出的話都互相矛盾,然而這個時候沒有關(guān)系,他自然有辦法轉(zhuǎn)移到其他話題上。
在很多人看來,這種人就像夏天的蚊子和蒼蠅一樣,盯得人難受,等你揮掌拍它的時候,它就飛走了。等你不拍的時候,它又嗡嗡嗡地在你耳邊盤旋。到最后,也只能聽之任之,最好的辦法就是不搭理它。
有這種辯癖的人,絕對不是因為他們的話有問題,他們說的往往也是事實,但是他們沒有考慮到,即使是事實,也可以不說的。而且他們看待問題的角度時刻在變,導(dǎo)致每句話都成了事實,而在他們看來,事實不說出來就是不尊重真理,就是違心,為此,他們控制不住地要把話說出來。對于這種人,必須明確即使是事實,即使自己認為很有道理,很多話也是不該說出來的。
一個人把貧嘴當成興趣愛好,是件很遭罪的事情,不但自己遭罪,而且也讓身邊的人遭罪。人們在心情好的時候可能會接受,但是并不是所有人所有時候心情都很好。在他們心情不好的時候,這些貧嘴的話往往成為他們的發(fā)泄口,這樣自然會破壞兩個人之間的關(guān)系。
事實上,貧嘴的人往往沒有惡意。他們把更多的心思花在如何讓自己的話生動有趣上去了,很少有將心思放在琢磨人身上。然而即使是這樣,人們還是不喜歡這樣的人。這種人在話語上占盡了便宜,但是很難得到真正的朋友。別人會認為這樣的人比較淺薄,而不愿意和這樣的人交朋友;或者擔心和這樣的人在一起自己會吃虧,而不愿意和這樣的人交往過深。
喜歡貧嘴的人要學會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說話首先要考慮別人是否能接受。如果自己說話容易讓別人認為自己是個輕薄的人,那么自己說話的意義在什么地方。如果人們愿意拿自己的說話取樂,而和其他的人成為朋友,那么自己和供人取樂的小丑有什么區(qū)別?
善于耍貧嘴的人必須明白這樣兩個事實:一是人們往往更加相信沉默寡言的人,認為他們更可靠,雖然很可能這并不是事實;二是人們往往希望自己在交談中受到尊重,而不希望受到調(diào)侃,而貧嘴很難不拿別人開玩笑。
明白了這兩個事實,我們就應(yīng)該更加懂得人的價值和尊嚴,在不說中保持自己的分量。
根治貧嘴的良方就在于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而不是一味地站在自己的角度。
說話的大智慧:
認死理、較死勁的人最終無法達成談話目的,反而會讓局面變得更糟糕。
6、聰明人說話顧及別人,老實人只圖自己過癮
與人交談時,要善于引導(dǎo)別人的話。表揚自己的話,還是要讓別人說,否則自己難逃自戀和驕傲的懷疑。聰明人說話時,給別人留有余地,讓別人有話說。當別人談話的時候,不會恣意打斷。在整個交談過程中,偉讓對方感覺到是他占據(jù)著主導(dǎo)地位,因為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重要起來。
聰明人的故事:
劉先生是一家天然食品公司的推銷員。一天,他還是一如往常,把蘆薈精的功能、效用告訴一位陌生的顧客,對方同樣沒有興趣。劉先生自己嘀咕:“今天又無功而返了。”
當劉先生正準備向?qū)Ψ礁孓o時,突然看到陽臺上擺著一盆美麗的盆栽,上面種著紫色的植物。劉先生于是請教對方說:“好漂亮的盆栽啊!平常似乎很少見到。”
“確實很罕見。這種植物叫嘉德里亞,屬于蘭花的一種。它的美,在于那種優(yōu)雅的風情。”陌生人從容地解釋道。
“的確如此。會不會很貴呢?”劉先生接著問道。
“很昂貴。這盆盆栽800元呢。”陌生人從容地接著說。
“什么?800元……”劉先生故作驚訝地問道。
劉先生心里想:“蘆薈精也是800元,大概有希望成交。”于是慢慢把話題轉(zhuǎn)入重點:“每天都要澆水嗎?”
“是的,每天都要很細心養(yǎng)育。”
“那么,這盆花也算是家中的一分子嘍?”這位家庭主婦覺得劉先生真是有心人,于是開始傾囊傳授所有關(guān)于蘭花的學問,而劉先生也聚精會神地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