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本管理概念框架及其擴展應用
- 馮圓
- 1755字
- 2020-06-30 17:07:54
第四節 研究方法、技術路線與結構安排
一、研究方法
本書的研究方法主要是:
1. 文獻演繹法。圍繞環境不確定性、戰略管理、創新驅動與環境經營等有關研究成果,在文獻閱讀和理論知識梳理的前提下,針對成本管理創新與發展提出自己的研究觀點。
2. 比較研究法。圍繞國內外成本管理進行比較分析,通過行業比較、區域比較與企業內部比較尋求成本管理的動因及解決策略,在具體研究中還采用諸如經營權控制與剩余權控制比較、前饋機制與反饋機制的比較等方法。同時,開展相關案例研究的比較,如物料流量成本管理的應用實踐等,以豐富比較研究的主題。
3. 理論歸納分析。本文應用經濟學、管理學、社會學等相關理論,通過理論分析、邏輯推論等規范研究方法,歸納、提煉出適合企業成本管理的概念框架,在此基礎上探討成本管理延展應用的路徑和制度優化的機理。
二、技術路線
本書的研究路線如圖1-1所示。
三、結構安排
本書圍繞創新與發展這一主線,在成本管理概念框架及擴展應用的理論指引下,結合成本管理的控制機制,分析成本管理的創新動因,結合戰略管理、智能制造和環境經營延展應用成本管理的技術與方法,為企業明智決策、實現價值增值提供持續發展的動力。主要結構安排如下:
第一章是緒論。論述本書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義,確立研究主題和研究思路,明確本書的內容梗概和創新點。
第二章是文獻綜述與理論基礎。包括環境不確定性與成本控制、戰略管理與成本動因、創新驅動與成本管理、環境保護與成本管理等內容,以及解釋成本管理理論構建與實踐創新的理論依據和知識基礎。
第三章探討成本管理的概念擴展。介紹了經濟學與管理學視角的成本管理概念;論述了成本管理概念擴展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最后,圍繞成本管理主體擴展提出了企業群成本管理這一概念,并就其在組織間關系維護中的積極意義展開了探討。
第四章研究成本管理的框架結構。該章從構建成本管理的理論框架入手,闡述了成本管理的研究結構與研究行為。同時,論述了成本管理應用框架的制度保障及決策支持。最后,重點闡述了成本管理框架結構的發展趨勢,介紹了普及性理論、變遷理論的成本管理意義。此外,還結合趨同理論,應用“十字形”決策法進行了工具整合的探討。
第五章探討成本管理的控制機制。該章對成本管理控制機制的概念與特征進行了界定,并對成本管理控制機制進行了詳細分析與討論,提出了經營權控制與剩余權控制合理配置,前饋機制與反饋機制有機結合的觀點。同時,就成本管理控制機制的進一步優化進行了研究與探討。
第六章研究動因視角的成本管理創新。該章首先分析了成本管理的創新動因,從創新主體、驅動因素和工具方法等幾個方面分析了情境特征與具體原因。本章的重點是針對成本管理創新提出了結構性動因與執行性動因的路徑設想,并就成本動因的行為優化提出了對策措施。
第七章討論戰略導向的權變成本管理。該章圍繞戰略性與權變性理論的融合,闡述了兩者的辯證關系,突出了戰略思維下權變成本管理的應用價值。同時,結合“互聯網+”闡述了成本管理的創新特征,為企業積極利用互聯網技術強化成本管理提供了幫助。本章的重點是權變成本管理中的“降成本”與“謀發展”,通過分析實體經濟企業成本管理的現狀,構建了“6+2”條件下的成本管理框架,并就成本管理創新路徑提出了對策與建議。
第八章研究智能制造情境下的成本管理。該章結合智能制造與成本管理的內在聯系,就智能制造的含義與特征,以及其對成本管理的影響等進行了具體的闡述。同時,就智能化成本管理存在的問題,以及智能化成本管理的對策和建議展開了討論。最后,提出了智能化成本管理的發展方向。
第九章討論環境經營下的成本管理實踐。該章針對環境經營的定位,分析了我國企業開展環境經營的重要性與必要性,提出了環境經營的具體框架結構(模式),最后以案例形式介紹了環境經營的成本效應。
第十章研究新時代的成本管理。新時代是“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新概念,它要求建立現代經濟體系,突出“質量第一,效益優化”的原則要求。該章結合新時代對成本管理的新要求,以及大數據時代對成本管理確認、計量、報告等挑戰,就現代成本管理體系的構建,以及成本管理工具的開發與創新展開了討論,強調了新時代成本管理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第十一章是結論與展望。系統梳理全書的主要成果,提出進一步研究的方向。
將上述內容概括為表1-1。